原標題:男人輕薄女人的代名詞,豆腐西施 “喫豆腐”的來歷!

豆腐是最常見的豆製品,又稱水豆腐。相傳爲漢朝淮南王劉安發明。主要的生產過程一是製漿,即將大豆製成豆漿;二是凝固成形,即豆漿在熱與凝固劑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膠體,即豆腐。

豆腐是我國素食菜餚的主要原料,在先民記憶中剛開始很難喫,經過不斷的改造,逐漸受到人們的歡迎,被人們譽爲“植物肉”。豆腐可以常年生產,不受季節限制,因此在蔬菜生產淡季,可以調劑菜餚品種。

人在塵世中,都是飲食男女。男人往往喜歡“喫豆腐”。可許多人光會“喫豆腐”,而不知其來歷,典型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追源溯本,其中有一段饒有風趣的典故。

先說“喫豆腐”。史載,“豆腐之法,始於淮南王劉安”。當年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爲求長生不老之藥,在壽縣八公山以黃豆、鹽滷等物煉丹,無意中竟煉出了“白如純玉,細若凝脂”的豆腐。西漢初年豆腐問世後,很快成爲老百姓非常喜歡的小喫。當時流行的喫法是碗裏擱一大塊豆腐,撒上佐料,拿小刀邊劃成小塊邊喫。於是坊間出現了無數這樣的豆腐快餐店。

當時壽春街上有個夫妻合開的豆腐小店,老闆娘本來就漂亮,又以有美容功能的豆腐爲常食,自然更是細皮嫩肉,人稱“豆腐西施”。爲招徠顧客,“豆腐西施”難免有賣弄風情之舉,引得周圍男人老以“喫豆腐”爲名到豆腐店與老闆娘調情,且動手動腳,比如趁付銅板時摸摸老闆娘的纖手等。於是,醋海翻波的老婆們不滿意了,經常以“你今天又去喫豆腐了?”來訓斥丈夫。後來,“喫豆腐”便成了男人輕薄女人的代名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