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帆作品《蛻變》

  如果統計所有被人類幻想擁有過的超能力,點石成金一定能進前三。

  呂洞賓的金手指,人人覬覦的馬良神筆……幾千年來,“化腐朽爲神奇”這項能力,一直在那勾人魂魄。

  事實上,現實生活中也確實有這麼一羣真正擁有“點石成金”能力的人。

  他們能夠做到,讓一塊原本乏善可陳的玉石,走進展館的四四方方內,抓人眼球,逼格滿滿。

  這類人,叫的通俗點是玉雕師,洋氣點是設計師,或者再貼近漢文化些就是匠人。

  “它的模樣,取決於你如何看待它。”

  我們都知道,玉石在上億年的形成過程中,只有極少部分能夠成爲璞玉美石,更多的依舊是砂礫、泥土和醜石。

  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玉石更是沉澱了各種色澤和裂紋,表面佈滿了歲月和歷史的痕跡。

  而巧雕的出現,可以說是錦上添花,也可以說是化腐朽爲神奇,其中飽含的是玉雕師的美學發現和藝術理解。

  比如這塊青白玉籽料:原料很大,切割後是一塊厚厚的,如麻將一般的厚牌子。其中有一整面的皮色和牌面一致,肉質老熟,可以說非常的難能可貴。

  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上面的那條裂。如果把裂切掉,那麼原本的牌子就會失去規整的牌型,所以非常讓人苦惱。

  或許在普通人的眼裏,這樣一塊有裂的玉石非常可惜。但在擁有“點石成金”能力的玉雕師黃一帆眼中,再其貌不揚的石頭也能化腐朽爲神奇,有着其獨特的魅力。對於他來說,每塊玉石的色彩、造型、紋理和暇緲,都是創意靈感的源泉。

  所以在這塊玉雕的創作中,黃一帆在裂的部位設計雕刻了一隻藏身於土中的蟬。把裂放在蟬身體右側,這樣就能在不破壞牌形的同時又完美的處理掉瑕疵。

  大圖再細看一下,是不是精緻又驚歎?

  巧雕追求的是人與料之間的交流。讀石相玉,感悟玉石的意蘊,進而找到構思的契合點,賦予玉石以靈動的生命,才能讓玉石煥發出撼動人心的意蘊。

  而這不僅需要玉雕創作者創作的激情以及全身心的投入,更需要豐富的知識閱歷、智慧高度和敏銳的藝術洞察力。

  此件作品,除了豐富的構圖、巧妙的佈局,因材施藝的巧雕外,作品所展現的出來的吉祥寓意也讓其成爲一件難得玉牌精品。

  在玉雕創作中,蟬是高潔品質的象徵,也是祈福納祥的寄願。如把玉蟬佩在腰間,寓意“腰纏(蟬)萬貫”;以一蟬伏臥在樹葉上,便是“金枝玉葉”;或者也有人把佩掛在胸前的玉蟬取名爲“一鳴驚人”;此外金蟬還諧音“金錢”,有着財源滾滾來的寓意……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