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盛運環保47億債務“壓頂” 18億礦業資產注入能否助其“保殼”?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業績連續兩年虧損,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依舊爲負,同時面臨超47億元債務壓頂,如今盛運環保(300090,SZ)的日子有點“難過”。

自2018年公司爆發債務危機以來,盛運環保這隻昔日的環保牛股恐將面臨“終止上市”的結局。不過,爲協助盛運環保解決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佔用,上市公司將有望獲得彭水縣茂博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茂博集團)不超過18億元資產注入。

18億資產有望注入

按照盛運環保的說法,此次資產注入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具體來看,茂博集團擬以股權轉讓方式注入資產,代關聯方償還對盛運環保的資金佔用。

當下,盛運環保對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之外提供的違規擔保金額爲18.75億元,關聯方佔用公司資金合計爲21.41億元,逾期債務餘額爲47.27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資產注入是以盛運環保破產重整申請獲監管機構批覆爲前提的。而關於盛運環保破產重整申請能否被法院受理、是否進入重整程序,以及提出債權人、法院和監管機構認可的重整方案並實施,都具有重大不確定性。

按照盛運環保和茂博集團的協議內容,茂博集團擬儘快將一定的資產注入兩方指定的第三方,以支持解決盛運環保違規擔保及關聯方資金佔用缺口,表明茂博集團支持盛運環保破產重整的誠意及實力。

其後,協議各方將爭取在2020年6月30日前取得證監會同意盛運環保破產重整的批覆,而後再按照相關程序走完破產重整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擬注入盛運環保的資產可能爲茂博集團所持有的採礦權——彭水縣茂博集團鬱山鎮陳家園飾面石材用灰巖礦、桑柘鎮水井灣飾面用灰巖礦。

據盛運環保在公告中披露,上述礦種生產規模分別爲5萬噸/年、10萬噸/年。由於採礦許可於2019年批覆,截至目前尚未開採。

盛運環保稱,此次參與注資的茂博集團與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他董監高、其他持有公司5%以上股權的股東不存在其他關聯關係。記者也通過啓信寶等多方查詢,亦暫未發現其中關聯。

債務危機待解

盛運環保坦言,除此次擬籌劃的不超過18億元資產注入外,解決公司關聯方資金佔用等問題依然存在較大資金缺口。

事實上,在上市之初,主營固廢垃圾焚燒處理及垃圾發電的盛運環保業績還算穩定。2015年時,公司錄得自上市以來最佳的營收和淨利潤數據(16.4億元、7.4億元)。

不過,到2018年,公司債務危機爆發並持續發酵。除涉及欠款訴訟、擔保訴訟、銀行賬戶被凍結之外,公司大量債務逾期,關聯方資金佔用等問題。

盛運環保公告信息顯示,公司關聯方非經營性佔用上市公司資金16.56億元,經營性佔用資金4.85億元,合計21.41億元。債務方面,公司12月5日發佈的公告顯示,盛運環保尚有81筆債務未清償,合計金額高達47.27億元。而截至目前,這一債務數據沒有發生變化。

事實上,盛運環保2017年、2018年業績已經連續虧損,期內淨利潤分別爲-13.18億元、-31.13億元。而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依舊虧損5.52億元。

對盛運環保來說,保殼迫在眉睫。不過,目前盛運環保尚未拿出有效的扭虧措施。公司表示,如2019年下半年重大事項不能妥善解決,2019年度可能繼續虧損。這也意味着,公司早已徘徊在退市邊緣。

債務危機爆發、業績接連虧損的同時,公司股價也是一路下跌。2018年6月,盛運環保曾遭遇連續9個跌停板。此後,公司股價延續震盪下跌,截至2019年12月31日僅收報1.36元/股,不及2015年高點的十分之一。

臨近年末,連續虧損兩年,且第三年可能虧損的上市公司往往會通過出售資產等方式來完成“自救”,以實現保殼。

對此,12月31日,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果上市公司業績差,連續第三年業績告負,也不排除大股東通過出售資產的方式或是關聯交易,讓報表爲正。相關收入可以通過會計手段,計入到今年的日期裏,“它只是一種處理方式”。

沈萌進一步指出,對有些地方來說,上市公司還是屬於稀缺資源。“針對在當地比較有影響力的大型上市公司,如果遇到業績連續告負情況,地方政府一般會以補貼的形式,使上市公司淨利潤爲正。”

針對相關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致電盛運環保,但電話無人接聽。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