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胡小仙

這是一座淹沒在洛基山脈深處的小鎮,幾乎與外界隔絕,安靜而不喧囂的存在,外城的人稱它爲“狗鎮”。小鎮一共只有幾戶人家, “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這裏儼然陶公筆下的世外桃源,儘管小鎮上的人很窮,但相敬如賓,心地善良。有一天,一個美麗高貴柔弱的女子逃到鎮裏,接下來鎮子裏發生怎樣的變化?她會像那位闖入桃花源客人一樣得以貴賓相待嗎?

電影《狗鎮》給我們一個特別特別真實、殘忍又意想不到的答案。

《狗鎮》是天才導演拉斯.馮提爾的“美國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三個小時類似於舞臺劇的電影,真的需要耐心,需要一個人靜靜的去觀賞,因爲這三個小時,是不快樂的三個小時。

可是,等電影看完了,肯定不會失望,還會給導演送去掌聲。但可能會對人類感到失望。甚至,也會對自己失望。

1. 困境中的愛情

從古至今,人類對愛情的褒揚勝於一切:知君用心如日月、山無棱天地合纔敢與君絕……實際上最美的愛情也逃不過最真實的人性,“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人們大抵是清楚的,故而那些偉大的愛情一般既短暫又生死離別。那麼《狗鎮》裏的愛情又是如何呢?

從影片的劇情說起。

一直想找到好的題材,寫一部偉大小說的湯姆,每天在小鎮上游蕩。一天夜晚,他聽到槍聲,發現闖入小鎮的姑娘格蕾斯,他幫助她掩藏起來,然而應付坐在車上有錢有勢的大佬,大佬遞過來一張紙條,上面有舉報的電話和鉅額的懸賞獎,湯姆絲毫不爲所動。他真誠地勸美麗的姑娘躲在小鎮裏,並說服小鎮上十五個人收留她,爲了讓小鎮的人接納她,他建議格蕾斯爲每戶人家幹一個小時活。

最初,大家對她客氣、友善,也沒有任何事物交給她做。大家像對待客人一樣對她。隨着一次通緝令到來,小鎮上人們知道她是通緝犯,明明知道她是冤枉的,可人們對她產生微妙的心理,女人們開始支使她幹活,並且活兒越來越重,儘管有湯姆的竭盡幫助和安慰,可是她每天都會累着像狗一樣。

後來連小男孩也時時的欺負她威脅她。而更可怕的是,夜晚她也無法休息,小鎮男人們早已經對她垂涎欲滴,就在警察再次來訪時,查克趁機強姦了她。隨後,整個小鎮的男人都會來找她。連瞎眼的大爺也不放過她,從摸她大腿到猥褻她……

唯有湯姆沒有,湯姆就像親人一樣呵護她,成了格蕾斯心中唯一的光亮。可是,看着小鎮上的男人一個個佔有他,湯姆坐不住,深深愛着格蕾斯的他更想得到她,身心疲倦格蕾斯反應冷淡,這讓慾火燃燒的湯姆非常失望和憤怒。整個村子的男人隨時可以佔有她,卻不把自己的身體給愛他的人?格蕾斯看他生氣了,輕輕地說:“我愛你,你也愛我。如果你要和他們一樣,那麼你就來吧。”

他悻悻離開了。

那年秋天,下了第一場雪,雪來得有些早。面對格蕾斯受到的委屈,湯姆決定送她離開小鎮,計劃一直籌謀,最後決定讓村裏唯一一輛貨車利用運輸水果時,帶她逃離。在她逃離的前一夜,湯姆後悔了,他召集小鎮人開了一個會。第二天,格蕾斯覺得有些奇怪,整個小鎮上的人似乎在同一個時間起來了,她抱着簡單的包袱,順利的坐上鎮上唯一的貨車上,將身上所有的錢給了他,車子開到一半時,司機說錢不夠,然後強行佔有了她。

疲憊不堪的格蕾斯迷迷糊糊睡去。一覺醒來,整個小鎮上的人都看着她。包括湯姆。

原來湯姆表面上幫助她逃離,在權衡利弊後,還是選擇站在人羣之中,出賣格蕾斯。

實際上,小鎮裏每個人對格蕾斯做的惡,湯姆都清楚,他也一直說要幫她,卻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幫過她。一方面他只是拿她當自己的實驗品,去檢驗小鎮上人的善與惡,然後居高臨下的教導他們,以說服從來沒有認真聽取他言論的人們;另一方面他害怕給自己惹上麻煩,後來看着小鎮上的人都排斥她、欺負她,他選擇疏遠格蕾斯,從心底也贊同小鎮人說的“她是禍害”。

他親手給格蕾斯栓在脖子重重的鐵鏈,看她就像一條狗一樣,沉重前行,卻從來沒有想過幫她取下來……

那確認過相愛的眼神呢?那說好的相互理解、彼此信任呢?那一次次深情訴說“我愛你”呢?

格蕾斯看着擦肩而過的湯姆說:“原來,你一直留着那張紙條,上面有很大一筆懸賞金。我不該告訴你,那位給懸賞金的人有多可怕。”

我們多麼希望愛情可以戰勝邪惡,可是現實告訴我們,愛情固然美好,卻抵不過現實的欺凌。

2.集體中的冷漠

爲什麼善良友誼的小鎮上的人,如此對待格蕾斯?這裏面又暗含着兩個問題。

查克強奸格蕾斯那天對她說:誰讓你美麗又柔弱?!

一個人美麗沒有錯,但柔弱卻不行。在法制社會上,依然有人會犯罪,那些獵人的目標一般是老人、女子和小孩,欺負反抗能力弱的人,犯罪者自身受到的危險就會越少。如果沒辦法讓自己成變強者,至少不要讓自己的弱點暴露在外,再或者不要去做危險的事,去危險的地方,交危險的朋友。

如果都不幸遇到了,至少要大聲的反抗。

第二個問題就是“反抗”。

如果格蕾斯從查克想吻她開始,堅決反抗,讓他沒有一點希望時,或許他不會有後面更大的勇氣去強迫她。

再後來,查克的太太帶着幾個女人跑來,她砸掉格蕾斯最心愛的小瓷人,並對她說“查克承認你多次勾引他,他怕我不高興纔沒有說……”

格蕾斯什麼也沒有說,只是委屈的流眼淚。她知道,無論怎麼辯解,她們也絕不會相信,她們只是相信她們願意相信的。

小鎮人人都知道格蕾斯害怕舉報,人人都有她的把柄,每個人都對她施喚命令,他們像對待僕人一樣對待她。

那麼,我們發現所謂的善良都是虛僞的,或者說暫時的,即使所有人都知道她是受害者,有過短暫的同情,但依然覺得因爲自己的不舉報,就成了格蕾斯的恩人,便有理由使喚她。

而她一個人怎麼可能照應到每個人的情緒呢?

很多時候,壞人先是從試探開始,一步一步施惡。

回憶從小到大,我們肯定有過被人欺負和欺負人的經歷。有些欺負人不是主動欺負,而是被動欺負,就像小鎮上那些人一樣,他們之間會相互影響,當欺負他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甚至還會得到認可,大家會形成一種默契,即使明明知道這是不對的,也不敢站出來反抗。

這種情況太司空見慣,學校、公司、單位任何人羣彙集的地方都有出現,那個最弱的人,一定是被人欺負最多人,也是最喫力不討好的人。如果他(她)一直不反抗,這樣的行爲會一直下去。

可是這樣的人往往反抗的代價很大,纔不敢輕意的反抗。可是一旦反抗起來,就像《小丑》裏的亞瑟將比惡人更恐懼。

3.公衆中的揭醜

電影還有一非常精彩的安排,就是當衆揭大家做過的醜事。

湯姆目睹小鎮所有傷害格蕾斯的人,他自己不去指責和揭露,卻鼓勵格蕾斯將每個人的惡行公佈出來,好讓他們自己認清自己的錯誤。

湯姆召集鎮上所有的人開會,讓格蕾斯將鎮上對她做過的每件事一一說出來。那些侮辱過格蕾斯有的低下頭,有的大聲反抗。惱羞成怒查克太太說格蕾斯說的一切都是假的,嫉妒格蕾斯的女孩麗茲,大聲指責湯姆,威逼湯姆不要站錯隊。

如果有人讓你說出自己這輩子最卑鄙無恥的事,估計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不會說,甚至是百分之百。越齷齪的事,越害怕別人提起,能夠說出來,大抵已經過了自己的心理關。而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惡,永遠埋藏在內心深處。

但格蕾斯卻將小鎮上所有人的惡,毫無保留的說出來,這無疑是“雪上加霜”,加重小鎮人對她的憤慨。湯姆哪裏是幫她,他總是試圖用各種方式挖掘小鎮上人的種種醜陋,以證明他的思想,並由此馴服大家,卻從來沒有真正的直視自己,善惡分明的他爲什麼在涉及到自己利益時,便屈服了呢?

電影的結尾,也是神來之筆。

鐵鏈和鐵盤栓在格蕾斯脖子和腳上,她還主動爲他們幹活,沒有人內疚,所有人集體沉默着,像是等待着什麼。

五天後,幾部黑色的汽車緩緩開來,車子上有權有勢的黑社會大佬——格蕾斯的父親來接她。

是湯姆當着全鎮人的面,拿出紙條打的電話。只是,格蕾斯並不是逃犯,她是黑社會老大唯一的女兒。她只是不願意繼承父親的事業,成爲殺人放火的施暴者。

父親對她說:“人犯了錯,你必須懲罰、指責他們。你不懲罰是不給他們知錯的機會;你原諒他們,是因爲你自詡道德高於他們,這就是傲慢!”

一直以來,格蕾斯厭惡父親,厭惡他視掠奪爲天經地義。而她只想要的是一個善良溫暖平和的世界。她覺得狗鎮就是。

這位從未經歷過苦難的善良、天真,有着聖母情節的公主,如今傷痕累累,她還試圖尋找藉口原諒他們:“他們只是軟弱,如果我也是小鎮上的一員,也肯定也會站在人多的那一邊,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沒有錯。

父親說得對,他們要爲自己犯的錯誤受到懲罰。

芥川龍之介在考察人性的過程中,發現人世間的醜惡“周圍盡是醜惡,自己也醜惡。”這種失望感非常契合此時的格蕾斯。只是她沒有像芥川那樣最終在絕望中選擇自殺,她只是以以惡制惡。

她答應了父親繼承,首先就是將那個愛子女如命的查克太太拖出來,當着她的面,將她的孩子一個個殺死,包括那個襁褓的嬰兒……

拉開窗簾,小鎮陷入一片火海……只有湯姆還活着。格蕾斯走下車,將槍對準湯姆,看着這個一直扮演善良真正的僞君子,卻是一步一步將她推向深淵的人。毫不留情地殺了他。

如果之前,不是湯姆要求她下車,向她贖罪,或許她不會親手殺他,爲自己惡行辯解的人,更令她氣憤。

那麼,作爲觀衆的我們,是不是一次又一次爲自己的“惡”辯解?

4.濃縮的人類

有人說狗鎮是一個濃縮的人類社會,沒有真正的救贖和善良,只有嚴格的規則制度。電影寓意深刻,表現手法奇特,這個小鎮建立在一個平面的舞臺上,每戶人家之間只是用粉筆畫出牆與門,這種無牆無門的呈現,似乎暗合着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尤其是窮苦、低層的人羣居住的地方。

他們是弱者,爲了掩飾、發泄自己的弱,就會欺負比自己更弱的人。就像查克,他從城市裏逃到這裏,他自卑而孤單,表面上他想得到格蕾斯的理解和認可,最終目的就是想佔有她的身體,就像對待一頭母牛一樣,發泄自己的獸慾,隨後整個鎮上的男人都是如此。似乎欺負比自己更弱的人,纔得到心靈上的安慰。

而他的妻子,也選擇相信他的謊言,認爲是別的女人勾引他,他只是一個受害者。一如《可可西里的美麗傳說》一樣,所有的女人不去責怪自己的男人,而是撕扯、打罵那個被丈夫無數次侵犯的女人。

拉斯·馮·提爾電影不斷提醒人們自身的惡,他把人們不切實際的幻想,把人們喜歡營造出來的烏托邦世界,徹底的打破了。

是的,這個世界不需要幻想,需要制度。

我不知道自己可看懂了馮•提爾的表達,《狗鎮》裏所包含的東西還很多,電影除了個體的道德困惑,羣體的冷漠攻擊、殺戮爲終結批判,更多是體現人類掩藏在肚子裏彎彎曲曲的“自我”,看得越清,便越發清醒。馮提爾剝落出人類最隱晦的皮囊之下骯髒面展示在衆人面前,而人類只有面對它,正視它,纔有可能改變它、戰勝他。

只是,毫不留情的將人類藏在袍子下的種種“小”與“惡”暴露在公衆面前,作成爲大衆關注的焦點時,不知道人類會不會像狗鎮上的人一樣,爲人類自己辯解?或者根本不會承認?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