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遇到朋友琳,她說這幾天總是有些莫名的煩躁。

我問她咋回事,她說就是覺得內心好像很生氣,看見老公和孩子就有點想發火,但是又找不到發火的原因。

也許有不少朋友有類似的經歷,似乎無時不刻都要生氣,但是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爲什麼生氣。

當然了,生氣的人總能找到惹惱自己的東西,但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生氣這事,對身體不好,於是,他們學會了挑選值得自己生氣的事情,只在事態特別嚴重的情況下才生氣,忽略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在心理學上,把這種類型的惱怒稱之爲習慣型憤怒。

習慣型憤怒

01 什麼是習慣型憤怒?它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所謂習慣型憤怒,指的是憤怒者持續不斷地重複同一個行爲模式,即便這個模式已經導致了非常糟糕的結果,也無法讓他們停下來。

這種憤怒,一次次給他們惹上麻煩,無法給他們帶來快樂。

一般來說,習慣性憤怒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 不斷反覆的敵對思維

2) 自動重複的行爲。

習慣型憤怒

它會帶來如下結果:

a) 不憚於以最壞的惡意來揣測周圍的人和自己的生活。大多數有習慣性憤怒的人,都非常的悲觀,陰鬱、壓抑甚至不快樂。

雖然好的事情會偶爾降臨到他們的世界裏,但是他們還是會覺得,接下來一定會發生不好的事情。而當不幸的事來臨時,他們又會覺得,後面還可能會有更壞的事。

b) 當面臨不確定性時,他們總是以消極的方式來敘述發生的事情,這種行爲模式,心理學上,把它叫負面歸隱偏差(hostile attriutional bias)。

這種奇特的說法,指的是習慣型憤怒者,在聽到任何積極評價的時候,都會把他們當成是中立一般的評價,這對他們來說,已經是最好的情況了。

習慣型憤怒

比如,當習慣型憤怒者聽到孩子說,“媽媽,你穿的這件衣服真好看!”時,其實,她內心可能會想,“雖然這衣服讓人難受,但至少比那個誰昨天穿的要好點。”

因此,把這種中性評價當成是負面的攻擊,甚至是一些相對輕微的批評當成是毀滅性的羞辱,是這類人的主要特徵。

幾乎對所有事都怒氣衝衝

c) 他們幾乎對所有的事情都怒氣衝衝

憤怒邀請,是心理學上常常提到的,對那些憤怒的人所提到的概念。如果你對任何事情都生氣的話,也就意味着你接受了一份憤怒的邀請。比如,孩子期末成績考砸了,你上班遲到了,你的老闆要你加班等等。

儘管大多數人都知道不該接受太多的憤怒邀請,因爲生氣會帶來諸多麻煩,但習慣型憤怒者,卻從來都不會拒絕任何一個他們所遇到的憤怒的邀請。

可是,這些人爲什麼會無緣無故地發怒呢? 導致他們發怒的原因是什麼?

習慣型憤怒原因

02 習慣性敵意的成因

任何事,都有它形成的原因,沒有什麼事會無緣無故的發生,正如爲什麼有的人在生活平淡無奇的時候發怒是一樣的道理。

這裏有兩點原因:

1) 和大腦有關

每個人的大腦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對一些人來說,他們大腦的構造就比一般人更容易生氣。有研究發現,某些具體腦部位的損傷或損壞,都會導致一個人無法控制自身憤怒的情緒和其攻擊行爲。

這些腦部位包括:前額葉皮質,也就是我們大腦的控制中心,大腦兩側負責掌管情緒的邊緣系統,這個系統也叫海馬區。

有一些特定的藥物,可以幫助人們減輕憤怒和敵對情緒,比如抗抑鬱的藥物。但是對那些存在長期憤怒問題的人,該怎麼辦?

可以嘗試藥物以外的方法,比如,試試閱讀相關書籍,做一個要改變自身行爲的承諾,或和朋友談一談,看通過他們,是否可以擺脫習慣型憤怒和敵意。

習慣成敵意的原因

2) 個人歷史

習慣型憤怒者在童年時期,就發現憤怒是十分有用的。因爲他們發現自己的父母,會對自己的憤怒投降。

比如,爲了一個玩具,或爲了一支冰激凌,你可能會開始面帶怒色,把自己仍在地上,爲的就是能博取家長的關注。你的滿腹牢騷、怨天尤人及喋喋不休,讓家長們不得不妥協,最終按照你的意願行事。

另外,你會發現,越是生氣,得到的東西就越好。於是開始不斷“練習”,學習新的技巧,於是,這種行爲就變成自發的了,之後,你便能不假思索地開始發怒,因爲你已經養成了發火的習慣。

該如何擺脫習慣型憤怒

03 該如何擺脫習慣型憤怒

習慣是強大的,和它貼身肉搏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它也有致命的缺點。如果掌握了方法,它就像一張貼紙一樣沉默無力,你可以逐漸養成新的習慣。

那麼具體該如何做呢?

1) 要了解自己的憤怒是如何起作用的

一般來說,我們的行爲包括行動、思想和感受,而習慣讓你的行爲處在無意識當中,你所要做的,就是要突出重圍,保持清醒的意識。

習慣型憤怒者總是消極地思考問題。他們的世界觀,也就是看待宇宙萬物的方式,就是向問題、擔憂和麻煩傾斜。他們會覺得整個世界,充滿了無數糟糕的事物,所有不好的事情都將發生在自己身上,這就是無意識的部分,而這,正是他們需要被完全意識到,並且勇敢發出挑戰的東西。

因此,你需要打破自己的習慣,下定決定再也不把任何事當成是理所當然的,永遠不要再說:“我當然很生氣了” 不要再允許自己的憤怒自動出現。盡你所能去學習憤怒是如何在你身上構建起來的,你學到的這些知識,能夠減緩你生氣的過程,並讓憤怒反映到你的意識中去,這樣,你就能選擇,自己在什麼時候,以何種方式生氣。

遏制你的習慣

2) 遏制你的習慣

如果你很喜歡生氣,那麼,你可以在自己生氣時,想象自己將以安寧、冷靜及歡樂的方式來看待生活。當你遠離了憤怒的思維定勢,遠離了生活每況愈下的抱怨,這將會帶來一個完全不同的自己。

所以,你需要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況作出一些調整。比如,閉上眼睛做幾個深呼吸,放輕鬆,看看處在這種變化狀態中的自己。

當你感到放鬆且平靜時,你會覺得安全且舒適,同時你的大腦神經也會比較鎮定,所有的憤怒都會消失。也許你會感覺到世界原來是很美好的,這是一段無比享受的時光。

而且,你會發現,其實自己還是很愛快樂的,很嚮往熱愛擺脫憤怒之後的自由。只要你願意,你就能一直保持這種狀態。

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次兩次就能達到的,需要你不斷重複,並根據條件做適當的改動。

養成樂觀的習慣

3) 養成樂觀的習慣

要減少滿腹的牢騷,養成一個樂觀的習慣是不可少的。

如果你老是抱怨,時間久了,你總是看到事物身上最糟糕的部分。

如果你習慣於抱怨,你要意識到,其實是你自己在製造問題,而不是他人在給你製造問題。你纔是那個讓自己變得開朗的人。

習慣型憤怒者,一般都是習慣型的悲觀主義者。這是必須要改變的。

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曾做過關於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的深入研究,他發現,樂觀主義者有三個主要特徵。

a) 他們相信好的事情會長久,壞的事情不會;

b) 樂觀主義者相信好的事情能廣泛傳播;

c) 樂觀主義者把事物積極的結果歸因於自己身上,而悲觀主義者則不會。

比如,如果你的孩子期末考試考了滿分,樂觀主義者會認爲,這都是自己幫助積極努力的結果,但悲觀主義者會認爲,這不過是運氣的結果而已。

保持樂觀

因此,如何改掉消極的思維習慣,這兒介紹一個方法:

拿出一張紙,用三個格子,把它分爲如下三等分,並在其中寫上標籤:

積極可能性,中性可能性及消極可能性。

然後,從你生活中的事情着手,寫下至少三條對這個事情的處理方式。

比如:孩子要你給他買玩具

積極的處理方式:孩子最近考得不錯,給他買個玩具,鼓勵一下。

中性的處理方式:給他買個一般的,即使他不喜歡,也不虧。

消極處理方式:又要買玩具?上次剛買不久,這不是浪費嗎?

學會在積極的那部分中填上內容,不然,你會把事情處理成中性或消極的,也就是說,你只看到生活中糟糕的那面,你就會感到自己想發火。

因此,積極的想象和減少憤怒的思考,都應該是你日常的行爲,以全新的方式來看待自己及他人,纔是最終的解決方案。

最後,保持愉悅的心情,釋放自己不滿的情緒,以積極的方式來思考,以冷靜的方式來行動,慢慢地,你會控制住憤怒的習慣,讓事情慢慢往好的方面轉換,而這,需要你的有十足的耐心,且對自己有信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