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從來沒有什麼交情,祁奚居然來救叔向?

春秋時期,晉國範氏、欒氏兩大家族爭權奪利,鬥爭激烈。公元前552年,範氏家族首領範宣子利用自己的晉國執政大夫的職務便利,向欒氏家族發難,驅逐欒盈,捕殺欒盈同黨。羊舌虎是被處死的欒黨分子之一。他的哥哥叔向雖然不是欒黨,且未參與政治鬥爭,但因爲是羊舌虎的哥哥,也被捕入獄。

叔向是當時有名的賢士。他被捕後,有人到獄中探視,問他:“當初爲何不肯加入範氏?如今罹此大難,這是聰明人做出來的事兒嗎?”

叔向微微一笑,回答說:“比起那些被殺、逃亡的人,我現在的處境不算壞。《詩》曰:‘優哉遊哉,聊以卒歲’,這就是聰明人做的事兒。”

樂王鮒也來探視,他笑眯眯地對叔向說:“你放心,我找大王爲你求情!”

爲何從來沒有什麼交情,祁奚居然來救叔向?

叔向看看樂王鮒,背過身去,一言不發。樂王鮒好不尷尬,沒待一會兒就走了。叔向也不拜送。

家人們知道了,都去責備叔向,不識好歹。

叔向說:“能救我者,必祁奚大夫。”

家族一個長輩聽了,問叔向:“樂王鮒正是國君的紅人,他的話,國君無不應允。他主動爲叔向求情,叔向不答應,卻要指靠一個告老還鄉的祁奚大夫,還說非他不可,這是爲何?”

叔向說:“樂王鮒是一個阿諛奉承的小人,對國君只有順承,如何救我?祁奚大夫,爲國舉薦賢才,外不棄仇,內不避親,豈能唯獨撇下我不管?《詩》曰,‘有覺德性,四國順之’。祁奚大夫正直無私,一心爲國,德行高潔,國君一定會應允他的建議。”

爲何從來沒有什麼交情,祁奚居然來救叔向?

樂王鮒喫了叔向的閉門羹,心中不悅。國君問他叔向是否確實有罪?樂王鮒答道:“叔向愛護親屬,羊舌虎有罪,作爲哥哥,叔向或許也確有其罪。”

此時,祁奚大夫告老還鄉多年,聽說叔向受牽連被捕,樂王鮒落井下石,急忙乘快車拜訪範宣子。

祁奚大夫對範宣子說:“《詩》曰,‘惠我無疆,子孫保之’。《書》曰,‘聖有謨(謀略)勳(誨訓),明徵(信)定保(仰賴)’。《詩》、《書》所謂,對於施捨自己無窮恩惠的人,自己的子孫要代代保衛他,以報其恩德;聖賢之士有謀略能訓誨,一定要信賴他。叔向是一位賢士,他爲國謀劃,鮮有過失,且廣施恩惠,誨人不倦,實爲國家社稷之臣。對這樣的人,即使他的十代子孫有了過失,也要寬宥,以此勸勉才士能臣奮發有爲。現今您把他抓起來不肯寬恕,拋棄社稷之臣,真是糊塗啊!當年鯀治水失敗被堯誅殺,並不影響其子禹被委以重任;伊尹流放商王太甲,太甲復位後不計私怨;周公的弟弟管叔、蔡叔謀反被殺,周公照樣輔佐成王治國。爲何一個羊舌虎有罪,偏偏要牽連處死他的哥哥叔向呢?您是執政大夫,您若赦免叔向,誰敢攔你?多殺何益!”

爲何從來沒有什麼交情,祁奚居然來救叔向?

範宣子聽了祁奚大夫的一番說辭,自覺無法強殺叔向,只得露出笑容,請祁奚大夫一起乘車覲見國君爲叔向說情。

叔向被釋放。祁奚大夫悄然離去;叔向既不道謝,更不送行,直接上朝去了。

這就是古人所謂“君子之交”:祁奚大夫救叔向,是爲了救國之賢才;叔向知曉祁奚大夫並非出於私情搭救自己,因此無須言謝。

作者:秦磊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祕史」原創制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