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看需求,傳統產品進行需求收集、需求決策、交付就可以了,但做雲產品是一個循環,上線運營以後需要收集用戶反饋,得到新的需求。第二 ,做MRD (市場需求文檔) ,很多時候產品經理需要參與分析目標用戶、業務場景、競品和市場空間。

內容來源 2019年11月14日,由msup主辦的第八屆全球軟件案例研究峯會(簡稱: 壹佰案例)上,華爲雲應用平臺領域副總裁汪維敏進行了以“大型雲平臺的產品管理實踐、探索和思考”爲主題的精彩分享。 筆記俠作爲合作方,經主辦方和講者審閱授權發佈。

筆記達人  | 胡蘿蔔

封面設計  責編  | 子墨

第   4454   篇深度好文:5991 字 | 9 分鐘閱讀

活動筆記•商業思維

本文優質度:★★ ★+   口感:奶油蘑菇湯

筆記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 技術裂變意味着什麼?

  • 雲服務的特點是什麼?

  • 華爲如何保證規劃落地?

大家好,今天我們拋開復雜的技術和業務,單純從產品的角度探討一下如何做2B的產品、雲產品,以及如何管理產品、如何做產品化或商業化。

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分享:

第一,產品管理在技術裂變時代的機遇和挑戰;

第二,介紹產品管理的體系;

第三,以華爲雲DevCloud作爲案例來講我們整體的實踐。

一、技術裂變時代產品管理的機遇和挑戰

關於“雲+AI+5G”,大家每天都能看到大量相關信息,雲是未來數字世界的底座,也是AI的底座; AI技術已經過了炒作期,AI應用創新成爲落地AI的關鍵; 5G主要解決3大問題: 高帶寬、低延遲、高密度。

高帶寬意味着未來數字經濟的大動脈,只有帶寬足夠高,才能承載未來數字的高速流動; 低延遲,意味着它的延遲時間只有現在的幾十分之一,以前不能開展的業務,隨着5G時代到來都可以做了。

1.這是一個做產品的好時代,尤其是2B產品

雲+AI+5G的深度融合會產生類似核裂變的反應,並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其中,核裂變指的是由高速的中子撞擊鈾235的原子核,原子核分裂成兩個原子核,再產生中子,新的中子再撞擊,整個過程中會釋放巨大的能量。

我們把這個高速的中子比喻成創新的思想,原子核就是目前的業務,當用創新的思想碰撞當前的業務,會產生很多新的業務,同時又會激發更多的創新,產生鏈式反應。

可以說, 這是一個做產品的好時代,空間巨大,想象力巨大,未來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2.AI技術已經過了炒作期,AI應用成爲落地的關鍵

AI時代的到來,將改變各個行業,未來的產業範圍會大大超出今天的定義。

麥肯錫報告指出:

人工智能是會顯著提升社會生產力的技術。2030年,人工智能將使全球GDP增加13萬億美元,每年GDP貢獻達到1.2%,就業貢獻達1.5%。

《Economic Transformations》的作者指出:

人類社會不斷進步,是通用技術不斷出現推動的,通用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推動作用非常巨大。

在人類發展史上一共出現過26種通用技術,而業內已經有越來越多人認可人工智能是一種通用技術了。

既然如此,圍繞AI應用的創新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爲人工智能已經進入了落地階段。 我認爲在這個落地階段,AI應用創新非常關鍵,Windows應用超過3500萬個,移動應用 (包括Android、ios) 超過500萬個,但人工智能應用非常少,現在還只是一個開始,所以機會會非常多。

3.軟件工程發展3階段

去年是軟件工程發展的50週年,我把軟件工程的發展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CMM (能力成熟度模型) 、CMMI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 的出現,解決了質量和有序的問題,包括管理項目偏差、需求變更、項目風險等。  

第二階段,由於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交付週期越來越短,交付速度越來越快,新型軟件工程需要提升效率。 敏捷、精益等新型軟件工程能力的出現,重點就是爲了解決效率問題。  

第三階段,是可信軟件工程的發展。 未來世界是個萬物互聯、萬物感知、萬物智能的世界,連接的數量可能會超過一千億,甚至更多。 所以在萬物互聯的世界裏,如何做到安全可信就變得非常關鍵

我們認爲安全可信是第一位的,這是紅線。 爲此,我們正在進行巨大的公司級變革,各部門一把手親自負責,從上到下全力推動。

同時,我們投入了20億美金,重點解決可信軟件能力問題。 我們從可信的產品定義、可信的架構設計、可信的交付、可信的組織和文化等各方面解決這個問題。

4.雲服務的特點

雲服務產品和傳統產品的最大區別是商業模式發生了變化。

做傳統產品有盈虧平衡點,紅色是成本,綠色是收入,達到盈虧平衡點以後,產品開始賺錢,而銷售收入和成本是快速下降的。 接下來我們會不斷創新,推出新產品。

但云服務的週期很長,甚至可能會超過8年,比如亞馬遜AWS,最近幾年纔開始掙錢。 除此之外,雲服務產品上線只是一個開始,雲服務需要持續運營,投入也是持續存在的。

因此,收入在開始的時候可能會增長比較慢,但一旦過了盈虧平衡點,它的黏性增強,就會帶來持續盈利。

所以,雲服務的價值, 一個是產品帶來的直接價值,另外一個是商業黏性大帶來的持續價值

5.雲產品管理的挑戰

傳統產品,我們規劃需求、版本,然後看產品的生命週期就行了,但云產品不一樣。

剛纔說了,產品上線只是一個開始,後續要持續的運維和運營,要更加關注產品的生命週期、商業模式和生態。 比如雲服務,如果我們更偏重基礎設施的產品,那麼資產運營就非常關鍵。

再看需求,傳統產品進行需求收集、需求決策、交付就可以了,但做雲產品是一個循環,上線運營以後需要收集用戶反饋,得到新的需求。

很多時候,雲產品週期很短,我們不知道產品的方向和未來,只能不斷驗證、不斷試錯、不斷收集用戶反饋,然後在運營過程中找到目標,這就是敏捷的思路。

這個過程中的反饋環節非常關鍵,用戶提出的需求,我們要快速進行迭代,再收集用戶反饋。 打通這樣一個循環,我們才能知道產品是不是真的滿足用戶需求。

不過,有時候用戶反饋量很大,一個星期可能會有上千條需求,這就要求軟件交付期限,要從6到12個月,縮短到周級交付。

二、產品管理體系

1.產品管理體系

我們的產品管理體系,它是一個非常通用的,或者說是比較常見的產品管理體系。

第一 ,是做戰略和商業分析,輸出BRD (產品需求文檔) 這個分析可能是產品經理完成,也可能是戰略部門、一線銷售部門完成,目的是做行業調研,從戰略和商業層面去看爲什麼幹這件事,它的價值是什麼。

第二 ,做MRD (市場需求文檔) ,很多時候產品經理需要參與分析目標用戶、業務場景、競品和市場空間。 以上兩塊完成之後,就可以看到比較清晰的框架了。

第三 ,規劃設計階段,進行產品定義。 要確定我們的產品做成什麼樣,目標客戶羣的大概信息也需要確定出來。

第四 ,設計階段,產品經理設計原型,UED (用戶體驗設計 負責視覺,兩者結合做出來的產品體驗感更強一些。

第五 ,進入開發階段,就需要做需求分析和產品驗收。 產品經理要參與到迭代計劃裏,每個迭代做什麼,產品經理都需要知道。

同時,要進行產品的驗收,看交付團隊是不是按照我們的設計和體驗做的; 它的質量是不是滿足要求; 然後對產品進行開發測試。 如果不做驗收,整個產品的設計都將是失控的。

第六 ,產品的發佈很關鍵,產品需要具有灰度發佈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是在全球多點部署,上線時需要考慮“是測試階段還是商用階段”,不同階段需要做不同的準備。

最後 是產品運營階段,包括線上運營和線下運營。 這也是產品經理要做的。

可以說,一個產品管理的工作涉及到產品的各個環節,我們在商業模型階段會產生原始需求池,在產品的規劃設計階段會形成產品需求池,研發設計會形成版本需求池。

以華爲的產品管理爲例:

首先要有商業戰略,這個戰略可能是公司級的。 其次,我們需要做行業洞察,包括市場分析、用戶分析和行業分析,很多產品也會涉及行業標準的建設組織。 另外,還有解決方案和創新,所有這些都是產品規劃和需求的輸入。

有了輸入,我們就開始做產品規劃。規劃有幾類:一種是三到五年的戰略規劃,一種是三到五年的技術規劃,同時平衡中長期的利益。我們每年年初制定OBP Offering Business Plan ,每個產品部都要制定年度目標,然後立項。如果年中有一些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也要做OBP立項。

我們如何保證所有規劃都真正落地? 這就要提到路標管理了,路標管理非常關鍵,包括年度路標、季度路標和月度路標,所有的規劃都可以體現在路標上。

比如,可以考慮讓客戶直接看到月度路標,從而反過來推進交付團隊按照規劃落地; 年度路標主要是讓周邊團隊知道,產品接下來要做什麼,運營團隊、市場團隊會參考這個去規劃、去做市場策略和運營策略,一線銷售也通過年度目標知道接下來怎麼銷售。

當所有路標落入我們的需求池,就要進行更加細緻的需求管理了。

產品開發其實就是在需求池裏不斷的迭代,不斷的挖掘價值比較高的需求。

現在,互聯網產品的下半場是2B,因爲2C的流量幾乎達到了頂峯。 雲產品的發展有兩個思路: 一個是運維驅動開發,意味着問題驅動改進; 一個是運營數據驅動開發,即價值驅動投資。

2.產品經理

作爲雲產品經理或者2B的產品經理到底應該具備什麼能力? 或者工作範圍是什麼? 我們梳理了雲產品經理的角色模型:

第一,要做產品的定義和詳細的規劃。

行業洞察和競爭分析是基本要求,對於規劃,產品經理還要驅動落地,真正按照目標交付出來。

第二,產品設計和體驗。

雖然2B產品更關注價值,但是體驗正變得越來越重要,2B產品經理也需要做產品交互式設計,確保產品有更好的體驗。

有時候我們也會討論雲產品到底是2C還是2B,其實我們看到的很多2C產品的打法都可以在2B產品上使用,但結合了2B產品的特徵,就創造了很多新玩法,包括體驗的設計和體驗的量化評估。

對管理來說,只有量化的才能更好的管理,如果不能量化就很難管理,因爲說不清楚是變好還是變壞。

第三,產品經理是產品運營的主導者。

作爲一個產品經理,我們跟周邊角色配合非常緊密,如何把控產品,如何不讓產品失控,都非常關鍵。 所以產品經理需要把握好源頭,從產品的定義開始,包括需求的目標管理,都要嚴格要求。

關於雲產品經理,我有幾點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 客戶爲中心,做了才知道這不是空話

“以客戶爲中心”必須貫徹到每個細節中去,做的每個決定都要思考是不是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客戶會不會喜歡……只有這樣,才能做出一個令客戶滿意的精品。

  • 以商業結果爲導向

這是考覈產品經理的一個關鍵點,它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產品的體驗,二是技術競爭力。 產品體驗在半年或者一年內可以快速提升,但是技術競爭力需要長遠佈局、提前佈局。

  • 做產品,要圍繞用戶痛點

對於2C產品,我們更加關注產品的流量,2B產品,則更偏重與關注價值。 但2B產品的範圍很大,對於一部分2B產品來說,流量依然重要; 對於一部分2B產品,流量就不那麼重要,所以,一定要分清需求再行動。

一般來說,產品有三種,分別是:產品驅動型、運營驅動型和技術驅動型,有些公司產品經理權力很大,甚至可以在整個業務週期中起到關鍵作用。

三、華爲的產品管理實踐

最後,我們講一下實踐。

我負責的業務是華爲雲DevCloud (一站式DevOps平臺) ,經過三四年的發展,這個平臺已經具備了全流程端到端的能力 (管理與協同、開發、測試、部署、運維運營)

早期產品能力更多聚焦在Dev側,現在我們在運維運營側的產品能力也在快速提升。

可以說,華爲雲DevCloud真正爲我們的軟件產品、2B產品提供了完整的軟件生產線,通過這條生產線,我們能夠快速高效地開發出高質量的軟件產品。

產品經理有三種作戰模式: 單服務作戰模式,分域作戰模式,會戰模式。

  • 單服務作戰模式

早期,每個產品經理負責單個服務,時間久了後,就發現一個問題,單個產品的體驗還不錯,但是場景化體驗比較差,跨產品的場景化體驗沒有人負責。

  • 分域作戰模式

雖然每個產品經理只關注自己負責的服務,但用戶需要一個場景化的體驗,並且體驗要好,這就需要各個服務密切配合,我們就把產品經理按域劃分,設置域Owner,域Owner要對場景化體驗責任。

  • 會戰模式

產品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產品相對比較成熟,很多時候是修修補補,看不到什麼大的變化,產品經理的價值體現不夠充分,這個階段採用會戰模式更加有效,我們從市場上識別一些重大的突破點,然後集結大量資源集中突破,短時間大幅提升產品的特性和體驗,進行市場突破。

對產品經理來說,用戶行爲分析系統、數據中臺、灰度發佈、VOC (客戶聲音) 、用戶畫像系統,都是做產品時需要用到的非常重要的系統或工具。如果有這些,產品經理做產品的時候,會非常便捷;如果沒有,做起來會很痛苦。

所以,這些平臺的構建,決定了產品經理能不能高效協同作戰。

另外,做產品時, 精益畫布 很關鍵,尤其是新業務起來的時候要回答以下9個問題,如果能夠回答出來就說明已經想清楚了。

第一,你的目標用戶是誰?

第二,客戶最需要解決的三個問題是什麼?

第三,用一句簡明扼要但引人注目話去闡述爲什麼你的產品與衆不同,值得購買?

第四,你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第五,如何找到客戶進行推廣?

第六,設定關鍵指標,應該考慮哪些東西?

第七,你的競爭壁壘是什麼?

第八,成本包括什麼?

第九,你的盈利模式是什麼?

這9個問題是有邏輯關係的,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目標客戶羣和天使客戶,

如果連目標客戶羣都不清楚,我們不可能做好產品。

接着是搞清楚用戶痛點,這個痛點是目標客戶羣的痛點,我們產品的競爭力要圍繞着用戶痛點來構建,要能解決這些痛點。

好的產品體驗,是團隊與客戶共創的結晶。

我們會讓團隊和客戶做一些共創的事情,通過共創能看到客戶在使用產品的時候,他的情緒是怎樣的,最後決定如何取捨。

還有場景,首先我們要確定我們設定的場景是不是用戶想要的場景。 用戶體驗地圖很重要,我們可以從中看到用戶的目標和預期,當用戶走完體驗地圖的時候目標一定要達成,如果沒有達成說明我們場景的設置是無效的。

增長才是硬道理,如果產品不增長,我們所有的工作都會受到質疑。 但實現增長不難,持續增長很難,如何讓一個產品持續增長?

有時候,增長需要產品、市場、運營、銷售形成合力,關鍵是如何形成合力。 這時候,就需要持續增長的團隊,或者叫增長黑客團隊。

另外,我們做2B產品的時候,要特別注重客戶反饋,要妥善處理好客戶問題,因爲客戶有可能直接把問題反饋到公司老闆、董事長、CEO那裏,問題上升層級很高,2C產品一般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還有,做2B產品不但要關注用戶,還要關注客戶,因爲最終是客戶買單,決策者買單,滿足決策者的訴求就顯得更重要。

再者,2B產品經理對需求的敏感度下降了,很多時候2B的產品經理並不瞭解客戶,所以2B產品經理需要到線下場景多接觸客戶。

今天就分享這些,謝謝大家!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主辦方簡介——

由msup主辦的壹佰案例峯會是科技界一年一度的案例研究榜單,旨在發現有案例教學意義的項目或方法論,如同商業領域的哈佛案例,科技界的壹佰案例榜單每年精選100件案例題材,有別於媒體的追逐熱點和新奇概念,更崇尚專業的力量和案例落地實踐,自2012年創辦至今,壹佰案例榜單涵蓋了500+國內外知名軟件、互聯網企業。

年底了

不管你是員工還是領導

沒有業績

老闆憑什麼重用你

他是阿里最會打仗的大政委。

帶阿里巴巴千人團隊

勇奪全國第一。

是怎麼做到的?

掃碼學習阿里帶團隊拿Top業績的祕籍

筆記俠好文推薦:

70後談存錢,80後談還錢,90後談花錢

中國餐飲數誰強,都在這一篇裏了|全網首發

再不和年輕人互動,生意就沒法做了

嘿,你在看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