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5月份,順豐對於一向疏遠的電商快遞市場拋出橄欖枝,推出特惠專配等新產品。更尷尬的是,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在2019年2月份同比增速達到38.7%時,順豐控股業務量增速卻逆勢下滑16.85%。

編者按:順豐在謀一場變局,但羣狼環伺的快遞江湖,讓它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

這兩年來,順豐表現得有些着急。

2019年12月9日,順豐控股發行金額爲58億元的可轉債正式上市交易。第二天,順豐控股的控股股東明德控股就將持有的可轉債悉數賣出。

在急着套現的同時,順豐急躁的另一面也有目共睹:急着擴張,不惜負債幾百億元;急着擁抱電商,不惜降價接單。

急躁的背後,是快遞江湖的白熱化競爭。格局正在改寫,友商對民營“快遞一哥”的寶座虎視眈眈,順豐不得不做出應對。

1

王衛的妥協

2017年6月,一向低調、神祕的順豐掌門人王衛出現在“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當時他開玩笑地說:“我的低調牌坊真正沒有了。”

這不是他第一次妥協。

在那之前的2月份,在“三通一達”(中通、申通、圓通、韻達)接連上市後,曾經直言“不上市”的順豐向資本市場妥協,連IPO排隊都沒耐心,直接借殼鼎泰新材在深交所上市,神祕的面紗也被揭下。

時間往後推移,隨着順豐的不斷發展,這樣的妥協還在繼續。

2019年5月份,順豐對於一向疏遠的電商快遞市場拋出橄欖枝,推出特惠專配等新產品。當然,特惠是有條件的。

據順豐速運客服介紹,這是公司爲電商大客戶推出的經濟性產品,到件時效較標準產品略有差異,目前只有電商客戶會有,而價格並不對外公開。

北京地區一位順豐快遞員表示,特惠專配產品價格會很便宜,但每天至少要有500件以上的快遞量保底。

不過,北京一家日化電商的物流負責人告訴「子彈財經」,他們在與韻達、百世等快遞公司合作時都有優惠價,但對發件量並沒有特別的要求。

可以看到, 順豐雖然向電商件妥協降價,但依然強勢。

電商件一向是“通達系”的主場,主打中高端市場的順豐爲何不惜降價進入?

在2019年11月15日順豐控股可轉債發行網上路演活動上,有網友提問特惠專配業務是不是針對“四通”出的競爭策略,順豐控股副總經理、董事會祕書甘玲並未正面回答。

外界有分析認爲,順豐控股2018年下滑的業績以及下滑的市場佔有率、業務量增速,是順豐選擇切入電商件市場的原因。

2018年,順豐控股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滑4.57%,爲45.56億元,差點被中通趕上;扣非淨利潤爲34.84億元,同比下滑5.92%。

同時,順豐業務量增速稍顯無力。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爲507.1億件,同比增長26.6%。而順豐2018年業務量爲38.69億件,同比增長26.77%,幾乎與大盤同步,與“三通一達”相比明顯滯後。

更尷尬的是,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在2019年2月份同比增速達到38.7%時,順豐控股業務量增速卻逆勢下滑16.85%。

隨着“通達系”大打價格戰搶佔市場,順豐控股市場份額明顯被擠佔。興業證券研報顯示,順豐市場佔有率從2014年的11.5%一路下滑到了2019年Q1的8.1%,落後於通達系企業。

圖 / 興業證券研報

王衛的妥協確實取得了一定效果。

推出電商特惠產品後,6月份順豐業務量同比增長超過15%,7月超過20%,8月超過30%,10月同比增長接近50%。

同時,順豐的單票收入自6月起也開始出現負增長,到10月份同比下降超過16%,爲20.51元。不過,單月營收仍呈正增長態勢。

嚐到“薄利多銷”的甜頭,順豐繼續發力電商件。

11月25日,唯品會與順豐達成業務合作,唯品會終止旗下自營快遞品駿的快遞業務,並委託順豐提供配送服務。市場有傳言稱,順豐給唯品會開出了4元一單的低價。

媒體分析認爲,接手唯品會快遞業務會給順豐業務量帶來約13%的增長。

“中國快遞物流向數字化發展是必然趨勢,快遞流量離不開電商主渠道已是客觀事實。順豐長期堅持高品質定位,不做廉價電商件,使得順豐在電商件的佔比很小。如果繼續遠離電商件,順豐或將失去電商物流帶來的場景數據金礦,失去在數字化物流的渠道影響力。”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對「子彈財經」分析道。

2

順豐狂奔

在快遞業野蠻生長的年代,順豐瞄準中高端,在直營模式下對服務進行強有力的控制,贏得高口碑,從而打造出了自己區別於其它快遞公司的護城河。

如今,順豐急着擁抱下沉市場,其它快遞公司則在試着向上突破順豐“快”“準時”“安全”的護城河。

圓通速遞母公司圓通蛟龍集團推出“承諾達特快”,服務中高端客戶;京東物流推出個人業務,同樣定位高品質快遞;中通推出高端市場品牌“星聯時效件”;韻達速遞推出以時效爲核心的高端產品“韻達特快”……高端市場已然成爲快遞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快遞業務收入爲6038.4億元,預計2019年將超過7000億元。

由此看來,快遞市場整體規模就不是特別大,高端件的市場更加狹小。高端市場順豐一家獨大的時候,它活得很滋潤。但現在友商紛紛進場,僧多粥少,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當狼羣盯上高端市場這塊肥肉,順豐不得不做出改變。

順豐一面擁抱下沉市場,一面大手筆買買買,在快運、冷運及醫藥、同城、國際、供應鏈等新領域攻城略地,以期進入更大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