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縣張偉事件透視

11月16日,安徽全椒縣委發佈情況通報稱,“撤銷對張偉同志的黨紀處分”。自此,一場網絡輿情熱點事件逐漸趨於平寂。

全椒縣農村公路局扶貧幹部張偉,官不大,也不是網紅,他受處分的事爲什麼得到全國關注?從各個媒體和網友的反應來看,不管是黨員幹部和其他公職人員,或者是喫瓜羣衆,對張偉事件都給力圍觀。

這一現象值得引起重視。這既關乎當下互聯網生態中新聞傳播的規律,更重要的是關乎實事求是、依規依紀依法履職和精準問責的問題。

事件

11月15日,一則源自安徽全椒縣紀委監委網站的通報引爆網絡。

通報稱:近期,全椒縣紀委監委嚴肅查處了縣農村公路局副局長張偉在省脫貧攻堅巡查中不正確履職問題。根據通報,2018年8月,全椒縣扶貧辦多次下發通知,要求全縣幫扶責任人做好接受省脫貧攻堅巡查組電話訪談準備。“8月23日晚19:31分至19:35分期間,省巡查組四次撥打張偉手機,張偉未接聽電話,給我縣脫貧攻堅工作造成嚴重不良影響。2018年10月8日,縣紀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給予張偉黨內警告處分。”

當事人張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喫完晚飯後有出去遛彎的習慣,今年8月23日晚飯後,我遛彎時出了一身汗,回家後就洗了個澡,這個時候就有電話打進來,當時是我孩子接了電話,並表示等我洗完後給他們回電話,但是我洗完之後再打這個電話就怎麼也打不進去了。”

>>反轉

張偉受到的這個處分,網友卻不認了。

網友黎明:這是下班時間,如果人家正在洗澡,你說4分鐘能不能洗完,手機能不能帶到浴缸。

網友其葉蓁蓁:治人者必先自治,責人者必先自責,成人者必先自成。

網友蓑笠翁:要是上班時間發生這事,處分還算合理。下班後情況變得複雜了,應實事求是。

有的網友話更刺耳。

網友KaKa:新時代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

……

全椒縣公佈這個處分決定,本來是讓更多的黨員幹部和其他公職人員自警自省,沒想到輿情反轉。

這件“檢查不在崗”的事情發生在8月23日,1個半月之後的10月8日,全椒縣紀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給予張偉黨內警告處分。又過了一個多月,縣紀委把這則通報掛在官網上的時間是11月15日,這時才被媒體報道出來,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全椒縣對張偉不接電話的處分,從公佈到得到網友異口同聲的質疑,不合常理成了輿情的導火索。前幾天,80後白髮基層幹部李忠凱迅速成“網紅”的情況,就知道網友對基層幹部這一崗位的關注。

所以,張偉的“委屈”得到廣泛同情,這一輿情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勢不可擋。自媒體和一些網站成爲衆人討論的平臺。

11月16日上午,這份處分決定被從全椒縣紀委監委網站撤下。當天,全椒縣委發佈通告,撤銷之前對張偉的處分決定。

>>反思

反思一:應該問責的還要問責,但要防止問責簡單化

在全椒縣委發佈撤銷處分的通告裏,有“定性不準確,處理不恰當,防止執紀問責簡單化”的話。雖然糾正來遲了一點,但衆網友也爲敢於糾錯的擔當鼓掌。

就全椒縣紀委監委發佈的通報來看,當事人僅僅4分鐘沒能及時接聽電話,就認爲是給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造成嚴重不良影響,顯然有點“用力過猛”。處分這樣出臺,問責確實簡單了!

11月16日上午,微信公號“安徽紀檢監察”發佈《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就扶貧領域問責工作答記者問》,其中提道:當前,個別地方存在着問責泛化、簡單化現象,主要原因在於政治站位不高、工作不嚴不細、執紀能力不足。

並指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不斷提高問責質效,推動扶貧領域問責工作高質量發展。並強調,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處置扶貧領域案件時,要堅持客觀公正,不能直接將上級部門交辦意見作爲案件定性處理的依據,巡視巡察組或扶貧專項巡查督查、檢查考覈組均不能就移交的問題線索直接提出具體處理意見,確保所辦的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問責不是推動工作的主要手段,更不是唯一手段,不是問責越多越重就越好。問責工作要做到細緻嚴謹,防止簡單粗暴,挫傷基層幹部積極性。”

目前,脫貧攻堅戰是全省全國上下傾力參與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基層幹部、扶貧幹部是不可或缺的主力軍,《黨章》《問責條例》《黨內監督條例》《紀律處分條例》等黨內法規的出臺,明確了對包括不認真履職者在內的追責。

問責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利器,該問責的還要問責。問責能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執紀從嚴不是壞事,但決不是簡單化,決不是濫用濫罰,如果濫用濫罰,不僅挫傷幹部的積極性,更有可能因此貽誤戰機,決不能小覷。

反思二:執紀監督更應依規依紀

隨着全面從嚴治黨的深入推動,失責必問成爲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的共識,成爲管黨治黨的常態。

針對張偉一事,《光明日報》評論指出,“執紀監督更應依規依紀,權力不能成爲任性的通行證,此事件的‘逆轉’彰顯了準確執紀纔是從嚴治黨監督問責的應有之義。”

11月21日,《中國紀檢監察報》發表評論員文章《實事求是依規依紀精準問責》提出,當前,個別地方、部門存在“問責泛化濫化現象”“一有錯就問責,一問責就動紀”,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必須強化精準思維”,精準問責。

問責是個精細活,“精準”是關鍵。精準發現問題、精準識別問題、精準處置問題,這樣的問責才能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

安徽省委黨校教授張彪認爲,落實黨中央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各級黨委政府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使命責任。他說,“基層幹部也是普通人,也有家庭,除了工作,也有生活,善待那些在基層務實擔當爲黨和人民幹事的人,不能‘上面千個錘,基層一顆釘’,錘只朝基層幹部頭上錘。愛惜保護幹部比處分幹部更重要。”

所以,不是問責越多越重就越好,也不能過度依賴問責來推進工作,動不動就把問責掛在嘴上。要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引導幹部擔當作爲、幹事創業。

反思三:善待網友,人人都是監督者

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當安徽全椒縣委撤銷對張偉的處分後,很多網友對這一做法是擊掌而慶的。一是張偉得到了“人性化待遇”,二是政府聞過則改的態度和行動,網友也是“聞改則喜”。

由此可以看出,網絡輿情易燃易熄的特點。燃在“不合常理”,熄在“做正確的事”。

而且,在互聯網環境下,輿情往往自帶“燃料”。

“4分鐘4次未接省巡查組電話被處分,是紀律渙散還是矯枉過正?”“副局長4分鐘未接電話被處分的背後,是權力的任性和傲慢”“4分鐘不接電話就給處分,誰給你的權利?”

……

在新媒體式標題的吸引下,人們不圍觀是不可能的。不過,這一輿情也因公佈撤銷處分而很快退燒。

衆網友在轉發這份通報時爲這樣的通報叫好,網友劉建昌說:“知錯就改,很好!”網友吳國輝則表示:“希望以後少一點任性。”

而且,當這件事塵埃落定之時,很多媒體也是以善意提醒的態度來對待此事。

互聯網思維應是黨員幹部必備的行政思維之一。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是監督者。這就對執紀問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反思四:精準執紀,增強理性化、程序化、規範化

一言執紀的現象仍然存在。紀檢監察機關更需要理性化、程序化執紀。

問責是紀委的一項基本職責,能否做到精準問責,考驗的是紀檢監察機關的政治站位、工作作風和執紀能力。《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規定:監督執紀工作應當遵循“以事實爲依據,以黨規黨紀爲準繩,把握政策、寬嚴相濟,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原則。可以說,監督執紀問責都有着嚴格的規定和程序,少了調查覈實和其它任何一關都可能出問題。

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印發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立案相關工作程序規定(試行)》。作爲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制度,《規定》對於確保依規依紀依法、一體兩面履行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察兩項職責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也對進一步規範執紀執法提供了更加準確的依規。

張偉事件再次提醒我們,紀檢監察機關應實事求是,依規依紀依法履職,才能真正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從而促進工作,同心同力實現偉大中國復興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