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先生說; 麻黃的效用不但可以開玄府‘周身毛孔’而發汗,而且還可以通利九竅,開鼻塞,明目聰耳,利小便。麻黃在傷寒論中的最大劑量是六兩相當於現代90克,在小靑龍湯中是三兩相當於45克,在湯劑中我們應當在服法中註明;‘先煮去上沫’。爲什麼一定要去上沫呢?這是因爲上沫中有瞑眩物質,服之會令人頭眩,面赤而嘔。

在使用麻黃峻劑時,應該採取‘得汗即止,不必盡劑’之法,消息進退,對於小孩,老人,婦乳之人,可以先服50毫升,密切觀察,得潤汗則減後服。也就是說看見了全身的毛孔皆有潤汗,就說明玄府已開則止後服。如果在3個小時內仍無汗意可以加至100至150毫升,更加飲熱稀粥一碗以滋胃助汗。有的病人,雖然無汗卻小便很多,咳,腫皆消。此爲肺氣已開,外邪下走空竅而出,亦爲中病。勿須強發汗。如果首劑即得暢汗,或者汗雖不暢但小便通利,也可以看做藥已中病,服第二劑時麻黃減爲5克,此時的麻黃之用已非發汗而是調暢五臟氣機,類同陽和湯之用。

注意事項;

根據有關方面研究麻黃中所含的麻黃鹼有升高血壓及引起心動過速之弊,因此在使用麻黃劑時,如果遇到了那些兼見面腫或者脈弦滑大的患者,必須加入蟬衣以防此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