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面试,却是一个简单的流程。

但是,无奈,即使如此,大多数人仍然不了解更不懂得这么一个流程,甚至某一次面试失败后,那个内心是拔凉拔凉的。

有人说,这家公司我都面试了很多次了,初面到终面,大领导也见过了,最后居然不要我了,很是郁闷。

其实这里有个心理落差,求职者越往后越认为自己即将成功、马上会发Offer给我,但终面对于最终的候选者,是残忍的:A被录取,则B和C候选者的入职概率迅速变为了0,且筛选候选者的过程类似比赛,但最终并没有亚军和季军。

这是个零和游戏,却不是我们常听说的双赢或者三个候选者都录用。

我们来梳理下整个招聘、求职和面试的过程,你就能对某一次成功的面试或者淘汰欣然接受了,而不是世界观颠覆。顺便,我们也一起来看一个非常常见但我很少讲的现象:陪练、陪聊、陪太子读书。

企业和单位招人,一般是有真实人力需求,才去发布招聘启示,如果是从投递本岗位的100位候选者中,最终录用1位,那其余99人实际上都是陪练。

这里对于个别屌丝求职者,也就是愤青,有一个误区提醒下,愤青的脑袋会是一根筋,一旦求职未果,愤青会胡诌连累自己的客观原因,他们会得出这些结论:“当下的招聘信息都是骗人的”“企业根本不招人而是打广告”“前程无忧、智联招聘都是骗子”......这些臆想的理由,是不成立的,大家在这里《愤青为什么不会求职?》看详细原因。

从简历的初选、精选,到部门经理的简历筛选,这个过程求职者是不知道的,他只是不久前做出了一个动作:投递了这家公司这个职位的简历。

最终能入职该岗位的心理预期,对于应届生来说,他们喜欢遐想,认为是50%,等多次投递未果后,他们的预期会降为0%,这就是大喜大悲的内心戏;对于成熟的职场资深人士,我们大多数人会清醒地认为,入职概率也就1%上下,属于很低的概率。

接着,在粗选和精选简历时,学历比较高、简历中有大公司工作经历、岁数相对年轻的人,会被看中,进入简历进一步的精选和部门挑选环节,按照20选8,再8选5的大致比例,每一位候选者的入职概率也就增加到了5%,接着12.5%的样子。

但是,当HR第一次打电话给你时,你的概率就来了,你已经进入了那5个人的面试清单,入职概率增加到20%了。

大家看下图,在HR通知你面试后,你会去参加初面,这个初面一般就是大公司中HR的面试,HR要当面确认下你目前的情况,并趁此检验下自己筛选简历时有没有“看走了眼”。

我们筛选供应商也是如此,也会各种条件综合评估后,从海量的潜在供应商中,大致选出3-5家作为下一步沟通的对象,好歹将这几家的老板或者大领导,分别叫过来谈下合作意向。

这个初面之后,虽然每家的录用概率还是20%,但甲乙丙丁戊的大致排名,HR和采购都已经有了个初步排序。

HR会将5个候选者,都介绍给部门主管,并安排面试。采购员则根据需要,将候选供应商有选择地分别介绍给:自己的采购领导、PM、SQE、运营经理等内部各部门的相关利益攸关方。

接着复试,就是部门主管的面试,也有人将之叫做二面。

在小公司,二面跟HR的初面是一起的,都是一次完成。当然,也有个别小公司的低薪岗位,还要分开,这是装,有意让你多次请假过来,先将你框进来,这才好最后说服你低薪入职。

很多坏男孩会告诉你“我家3套房”,先骗你谈恋爱,睡觉,接着答应结婚,然后跟你说“是租的”,事已至此,孩子在肚子里,婚还是得结,证也要领。

坏女孩当然也会骗男孩,她们不一定用房子,而是其他虚夸的高学历、稳定的工作、当地户口、家境殷实、心灵手巧、善解人意或者美丽妖娆等等。

复试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关口,候选者的优先顺序经过复试,基本已经泾渭分明:甲排在第一位,入职概率陡增到了60%;乙第二优先,入职概率21%;丙最次,剩下19%;丁戊已经被淘汰。

这一步中,落差开始明显出现,乙丙会认为自己的概率即使不到50%,但好歹也是三者之一,33%的样子。

下一步是个终面,终面通知你时,乙丙就是真的陪练的,他俩入职概率进一步降低到10%,但他们各自都认为自己“即将拿到Offer,就差大领导那关了!”

这一步对于甲来说,才是大差不差,但对于乙丙来说,都是实际上10%但预期80%的严重心理落差。

大家记住,复试走向终面,此时HR已经明知道你不被录取,但HR会装作自己不知道,会鼓励你“你很有希望,就差临门一脚了!”这样你才乐意来陪练,也就是兴高采烈地来陪聊。

继续,年薪上50万的职位,一定会有个VP面试,我们叫做终面二。

部分30万以及某些年薪40万上下的岗位,也会有这个VP面试,一开始你会非常兴奋,从来没遇到过,所以特别开心,还到处想找“VP面试秘笈”,你会将自己默认的80%入职概率推向自己认为的90%,也就是接近“铁板钉钉”。

这一步中,甲乙丙的心理预期类似,但甲是确定了的,乙丙就落差巨大了,0%和100%的区别。

此时,就带有严重的“欺骗”嫌疑了,为了让乙和丙都来参加这个形同虚设的VP面试,且未来被淘汰后不至于怪罪于自己,HR会逃。

逃,是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劝说候选者来参加VP面试的人,不是HR,他们逃了,一般需要部门主管来出马。最终不被录取的锅,只有部门主管来背,才是合理的,HR也比较精明。

这个没办法,甲乙丙三个候选者中,明明知道乙丙最终不会被录取,采购还是要厚着脸皮让这两家供应商继续参加后面的体系审核、免费样品、项目建议等流程。

哪天项目或者这笔生意没有给乙、丙,怎么解释呢?采购员会表现得很无辜,“我也不知道”“上面说了算”“他们的意思”......看,我们作为采购经理以及采购总监,淘汰最终的3个热情满满的供应商中的2家,这个锅当然是我们应该背的。这个锅是个集体的意志,也是各种内外部利益集团综合权衡甚至斗争下的结果,需要一个人来背锅。

一开始我胆小,我27岁才开始做采购主管时,我都害怕哪天去了苏州或者深圳被供应商打断了腿。30岁做了经理后,我有数了,这是供应商必须付出的成本,哪有每次报价或参与了后期审核,就应该100%拿到订单的?流程而已,别怪我。再后来做了总监,我发现背的锅就更多了,但我已经是老油条了,你别说苏州深圳了,你就是去成都去北京去底特律,我也不怕那些落选的供应商打断我的腿了。

有人说,你在首轮报价后以及打样之前,直接通知其中两家要被淘汰的供应商落选了,不就行了嘛!?

不对,有个东西你不知道,是商业原则,在我们采购流程中叫做“三方比价”,ISO9001里面都有规定,你说你怎么能改变呢?也就是对于乙丙两家注定被淘汰的供应商,我们还必须忽悠他们热情满满地陪我们走完全程。

好了,拉回来,这张表我们继续看,在进入VP面试环节,你也必须安排3名候选者给VP面,否则不符合流程。此外,这么大的领导都VP了,你不安排仨给他面试,会觉得你不给他面子,尤其女VP,以后会整死你。

很明显,乙和丙在最后0-10%的真实概率跟90-100%的心理预期之间,有一个短期心理上无法逾越的鸿沟。

此时部门主管以及HR,最好巧妙解释下对方落选的原因,你看下图,你们用“行业背景不符合”“岗位不匹配”来打发人,这个理由是苍白的,这是初面和复试不过的理由,不是VP面。

当然,回到老命题,HR是骗人的,几乎求职的每个过程中你问得任何原因,HR都是在骗你,他们就是在骗着过日子,这也是他们的工作流程所决定的,并不是人家HR小姑娘或者HR小伙子不好,只是HRD水平更高,忽悠你你还看不出来且没那么难过而已。

我们采购也要学会一种技能,向供应商画大饼,但还要会将大饼收回来。

大部分采购员是不具备后面这个能力的,当然,大部分HR也是不具备收饼能力的。所以,HR的主要方法就是说你“行业和岗位不匹配”“你第一学历不高”,要么就是“部门主管觉得你不合适”直接甩给部门去,不解释原因。

大家看上面我重复贴出的表中,红色的字体,也就是在终面期间心理落差非常大的那乙丙俩候选者,才是真正的陪练。

接下来还有更苦逼的,那就是正宗的陪练,看下表。

当一个职位从开始出现时,就已经有了默认候选者,这叫做内定,那所有其他人就都是陪练。

这种最憋屈,还不如一开始简历就被淘汰,鱼没吃到却惹了一身腥。上图大家认真看下跟之前那张的不同点,这图中深绿色的候选人甲,就是内定者,也叫关系户,很多时候这个职位就是为了他而新设置的。但为了假装公平、公开和公正,流程还是需要走的。

实际上体制内这种情况比较多,我们外企和体制外也有,比如年薪进一步增加到100万以上,所有最后入职的人,必定都是有点关系的,除了哪个博士应届生去华为的新闻。

我们很多人看到某某大企业居然招人,之前一直不外招的,很高兴,就去投简历,大多数是落空的;运气好的会碰到面试电话,但具体职位要求那边说不清楚,福利待遇那边也一问三不知,连面试环节这位联系你的HR都支支吾吾,某次面试有没有结果没人告诉你......

这种情况就是内定好了的职位,准备让你凑人头去陪他们走个流程,只是这演戏的流程他们还没想好。我们导演都需要先排演,也需要排练,演戏并没有那么容易,不是所有人都能演得像真的似的。

上图这个“陪太子读书”过程中,比较难过的是“陪聊”阶段,因为你会花各种心思准备,甚至还会托关系,花钱的都有,比如乙和丙,他俩就是陪聊到最后的,大多是穷人家的子女。本身子女的学历和去面试的水平都还可以,再加上托朋友再托朋友也就是拐弯抹角找到了的关系,以为胜券在握了,哪知道这叫陪太子读书,比赔了夫人又折兵还难过,因为成本花了不少还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好了,有些东西,不需要明讲。本篇主要告诉你两点:一,陪练表中,最后那参加终面的仨人,也会有俩被淘汰,这是概率论,不是你哪里做错了;二,陪读书表中,都是陪练和陪聊的,只是一开始你不知道而已,建议你至始至终都不要期望太高,有道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大家好好发展,别一把年纪的还装作不知道,假装自己很无辜“我哪里做错了吗?”

你没有做错,你得多试,才能提高你的概率,因为失败本身就是个大概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