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臺通過全面採集、整理、加工中小微企業基於供應鏈和產業鏈的完整信息,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和深度加工,對企業進行多層級畫像,構建中小微企業全景關係網絡圖譜,着力解決當前金融機構無法準確識別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及財務狀況,信息獲取難、有效信息少,不願貸、不能貸、不會貸等問題,爲全社會提供統一、安全、高效的供應鏈金融數字信息服務。下一步,協會將繼續立足“服務監管、服務行業、服務社會”的職責定位,加快推進供應鏈金融的相關工作安排,促進普惠金融發展,更好地爲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2019年12月17日,2019第三屆中國互聯網金融論壇暨《中國互聯網金融年報2019》發佈儀式召開期間,中國供應鏈金融數字信息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平臺)宣佈正式投產。該平臺是協會爲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支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相關部署,聯合各參與單位“共商、共建、共享”的行業基礎設施,是協會“服務監管、服務行業、服務社會”的又一重要舉措。

近年來,隨着供應鏈金融與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國“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發展迅速,在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方面發揮着越來越顯著的作用。然而,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過分依賴核心企業信用傳遞、數據平臺重複建設造成投資浪費、企業商業信用評價體系不健全、信用傳導及多層級穿透困難等問題。

在此背景下,協會於2019年7月成立了“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工作組,隨後正式啓動平臺建設工作。平臺通過全面採集、整理、加工中小微企業基於供應鏈和產業鏈的完整信息,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和深度加工,對企業進行多層級畫像,構建中小微企業全景關係網絡圖譜,着力解決當前金融機構無法準確識別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及財務狀況,信息獲取難、有效信息少,不願貸、不能貸、不會貸等問題,爲全社會提供統一、安全、高效的供應鏈金融數字信息服務。

目前,平臺已實現首期功能,對外提供企業綜合分析服務和客戶盡職調查服務。企業綜合分析服務通過整合工商、司法、稅務發票、電力等公共數據,倉儲、物流、ERP企業等產業數據,基於上下游產業鏈的貿易金融數據,深度加工形成綜合分析報告;客戶盡職調查服務以傳統數據源、生物識別、數字證書三種渠道爲核心架構,整合個人信息覈驗、運營商信息覈驗、銀行卡信息覈驗、工商信息覈驗、司法信息覈驗、人臉識別、聲紋識別等多種服務,實現個人及企業信息查詢及覈驗的一站式接入。與此同時,應收賬款票據化功能已經開發完成,擬於近期上線。通過連接上海票據交易所,爲市場上各供應鏈金融平臺提供供應鏈票據簽發、承兌、背書轉讓等票據化服務,並提供企業真實性審覈、貿易背景真實性審覈、企業主體信用風險預警等增值服務。

截至2019年12月,平臺已對接260餘家意向機構,其中,60餘家機構已上線使用。未來,平臺將繼續接入社保、學歷等多維數據源,完善企業多層級畫像,構建企業全景關係圖譜,並在此基礎上提供交易撮合、風險控制、風險預警等服務;逐步實現適用於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應收賬款、倉單、存貨、知識產權等動產的交易、證券化等服務,探索搭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應用子系統。

此外,“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工作組正在組織制定一系列業務規範、業務指引和技術標準,後續將逐步建立適應我國供應鏈金融數字化發展的自律管理整體制度框架。

下一步,協會將繼續立足“服務監管、服務行業、服務社會”的職責定位,加快推進供應鏈金融的相關工作安排,促進普惠金融發展,更好地爲實體經濟和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