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这时候,田羽生脱颖而出,成为了当今电影市场里为数不多的专精于都市题材、又能获得良好市场反馈的年轻导演。在经历了改名、撤档、番位之争几轮风波后,改编自韩国电影《伟大的愿望》,由田羽生执导的都市喜剧电影《小小的愿望》终于正式上映了。

文 | Fuki

在经历了改名、撤档、番位之争几轮风波后,改编自韩国电影《伟大的愿望》,由田羽生执导的都市喜剧电影《小小的愿望》终于正式上映了。

放眼今年中秋档,先是《罗小黑战记》提档一周错过正面迎击,接着是《吹哨人》《催眠·裁决》《冰峰暴》三连撤档,只剩下《小小的愿望》和大IP+流量电影《诛仙I》、日本动画电影《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三分天下。手握《前任》系列二十几亿票房成绩的田羽生,这次看起来胜券在握。

然而从上映后的票房来看,这几个月以来一波三折的上映历程,多少折损了《小小的愿望》的“气焰”。9月12日开启的大规模点映票房平淡,正式上映后也没有明显涨幅,反倒是看起来成色一般的《诛仙I》,在公映首日便轻松突破1亿日票房。对于这部影片,也只能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这部影片的经历,恐怕放在任何一个项目上,结果都不会太好看。因此,我们也很难通过如今上映的这个版本在内容层面客观评价些什么。今天,我们来聊聊《小小的愿望》的导演田羽生。

中国电影市场化以来,反映当今社会青年男女生活的都市题材影片发展迅猛。2008年,冯小刚执导的《非诚勿扰》凭借3.2亿票房获得当年的票房冠军;2011年,滕华涛《失恋33天》斩获3.5亿票房;2013年,薛晓路《北京遇上西雅图》一举拿下5.2亿,再度推高都市电影的票房天花板;2016年,张一白《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接过接力棒,创造了8.1亿的成绩。由于都市题材作品贴近观众现实生活,易引发共鸣,在前些年的电影市场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随着大量同质化作品的浮现,以及近两年国内观众审美的提高,曾经是票房宠儿的都市电影,也逐渐有了变成票房毒药的趋势。而这时候,田羽生脱颖而出,成为了当今电影市场里为数不多的专精于都市题材、又能获得良好市场反馈的年轻导演。

田羽生其人,80后,毕业于中戏文学系,以编剧入行,当年凭借着他和圣堂工作室的成员创作的《人在囧途》剧本在圈内崭露头角。再后来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轰轰烈烈的《前任》三部曲,票房一部比一部高。特别是2017年底上映的第三部《前任3:再见前任》,一举拿下将近20亿的票房成绩,成为2018年元旦档期的一匹黑马,更让观众们重新看到了国产都市喜剧的巨大票房潜力。

我们发现,田羽生的电影有几个有趣的特点,低成本、高回报、都市题材,还有万年涨不上去的豆瓣评分。

在国内的青年导演里,田羽生的事业起点一定不算低。第一部编剧作品便是《人在囧途》,再后来,《前任攻略》开启了他的导演生涯,这一拍,就是三部。

热衷于搞集体创作的田羽生,在这些年里一直是个不缺故事的人。在保持着高度的创作热情的同时,田羽生还很懂得将“真实”融入创作。譬如《前任攻略》的故事,便源于圣堂工作室中一个编剧的感情经历,《小小的愿望》中的一些桥段,也融入了大量他自身的学生时代回忆。

然而,这个很会讲故事的人,拍出的作品却一直饱受争议。从《前任》系列到此次的《小小的愿望》,田羽生导演作品的豆瓣评分大部分都达不到及格分,放在同年代导演里,恐怕有这个待遇的也不多。

面对这样的情况,田羽生一直很清醒,又很现实。他清楚地认识到豆瓣青年想要看什么样的电影,也清楚更多普通观众需要什么电影,所以,最终与大众见面的是《前任》系列。

《前任3》能够获得空前的成功,也正是凭着田羽生对中国都市男女群体的精准剖析,才能让这部看似“俗不可耐”的都市片,真正走进观众心里。

至于《小小的愿望》,或许它确实应该更好,但如今再讨论这个问题似乎也失去了意义。对于影片这样的市场表现,导演田羽生从来没有过太高的期望,在数次采访中他都这样回应道——不赔本就好了。到目前为止,他也的确从来没有赔过钱。

有人追求艺术,为了艺术甚至不惜放弃市场;同样的,有人迎合市场,只为了让更多普通观众看到他们期待的内容。而像田羽生这样懂得如何去迎合市场的导演,观众需要他,市场更需要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