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張源所著《茶錄》一書在談到投茶時是這樣說的:“投茶有序,毋失其宜。先茶後湯曰下投。湯半下茶,復以湯滿,曰中投。先湯後茶曰上投。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

意思是在泡茶的時候,投茶是有順序的,即所謂的下投、中投、上投。

先茶後水,還是先水後茶?

上投、中投、下投又是怎麼區分?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吧。

先茶 or 先水?

先放水,還是先放茶葉?這個問題與茶葉品種、茶葉的新鮮度和嫩度、泡茶水溫、及想表現的茶葉風味特質有關。

綠茶、黃茶和紅茶:先水後茶

對於綠茶、黃茶和紅茶,嫩度較高外形秀美的茶葉,可以先水後茶,看茶葉迅速沉降,而後又吸水上浮,幾起幾落,翩翩茶舞,非常優美,茶湯也不會太苦澀。利用水流的衝擊力,讓葉片內外的滋味和湯感物質儘快溶解中水中,形成好喝的茶湯。同時,茶葉的香氣也能被激發出來。

但是,對於陳舊的綠茶、黃茶和紅茶,不論老嫩,都可採用先茶後水再水的方法,即先放茶葉,然後倒高溫水先沒過茶葉,幾秒鐘後再倒入較低溫度的水沖泡。這樣可以去掉陳茶的異雜氣,令因爲陳放而過度乾燥的葉片先行吸水,以利於之後的物質析出,茶湯和諧。

烏龍茶、白茶和普洱:先茶後水

對於烏龍茶、白茶和普洱一類的黑茶,因爲原料大多爲成熟葉片,幹茶條形粗壯,所以要先茶後水,且水溫要保持在高點,這樣才能激發出這幾類茶豐富的香氣,也利於風味物質順利地穿過厚厚的葉片,協調地溶入茶湯中。

不同泡法不同香氣

如果想要茶葉表現香高味濃的時候,就用先茶後水;而如果希望茶葉香氣穩定、茶湯甜柔,不妨先水後茶,當然,這要求茶葉要新鮮,否則陳茶會浮在水面上難以下沉,茶湯也寡淡無味。

上投、中投與下投

因茶制宜,是泡茶最重要的原則。茶葉是蓬鬆還是緊實,是片狀還是條狀,是粗還是細,是輕還是重,都會影響茶水浸潤的速度,因此沖泡手法會有所差異。

以綠茶爲例,介紹上投、中投、下投的沖泡方法。

上投

【做法】先注入七分水,等水溫下降到80~85°之間,放入茶葉,等茶葉幾乎都沉下水面後,輕輕轉動杯子,使杯中茶湯均勻。(茶水比例1:50)

【適合茶葉】上投法適合身骨重、多芽毫的茶葉,比如像碧螺春、信陽毛尖一類的名優綠茶。

【優點】投茶之後,茶葉與水緩緩接觸,慢慢下沉,浸潤速度慢而且溫和。可以避免茶因水溫過高而被燙壞,還能完整地欣賞茶葉下沉的過程。

中投

【做法】先將開水注入杯中約1/3處,待水溫涼至90℃左右時,將茶葉投入杯中,稍稍轉動玻璃杯讓茶葉浸潤,再將約80-90℃的開水徐徐加入杯的七分滿處。

【適合茶葉】一般適合泡龍井一類的綠茶。

【優點】採用這樣的泡法,不用擔心鮮嫩的綠茶因水溫過高而出現澀味。

下投

【做法】先將茶葉投入杯中,再用80-90℃左右的開水加入至七分滿處。

【適合茶葉】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綠茶。

【優點】比較常見的泡茶方法,能讓茶味更飽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