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

智能穿戴市場曾經一度非常紅火,各大科技公司都將其視作智能手機之後的下一個市場增長點。然而讓人意外的是,智能可穿戴市場從火爆到下滑只用來很短一段時間,現在已經不那麼受到關注了。

但說來也巧,從現在看智能可穿戴市場,或者說智能手錶行業正有復甦的跡象。除了發佈智能手錶的廠商在不斷增多,產品品類也日漸豐富,更難得的是高通時隔兩年終於更新了可穿戴設備的專業芯片,智能可穿戴市場似乎又火熱了一些。

隨着市場的回溫,市面上的智能手錶也越來越多,這時候對於消費者來說或許會有些頭痛。我們在選擇智能手錶的時候,是否可以套用選擇手機的思維,從各項參數出發呢?

智能手錶也需要“強大的芯”

如果按照智能手機的選購思維,那麼芯片肯定是第一評判標準。但實話說,對於智能手錶來說芯片固然重要,但也沒有那麼重要。

由於智能手錶很少會涉及大量程序運算,所以性能的作用對智能手錶來說並不明顯。比如高通在今年更新的可穿戴芯片Wear 3100,無論是運算性能還是圖形性能提升幅度都不算明顯,高通反而是強調了續航表現。

由此我們不難發現,智能手錶芯片之間的差異,主要還是看對續航表現有沒有幫助。一般而言,新款可穿戴芯片會使用更先進的工藝打造,同時加入諸多優化,使得功耗控制會更加出色。

但在一般情況下,智能手錶的芯片並非決定性因素,因爲設備的續航成績是需要綜合諸多場景一起權衡的。

續航可能是重要考慮因素

上文也提到了續航,續航表現無疑是智能手錶的重要考量因素。自智能手錶誕生之初我們就表示,羸弱的續航表現可能是限制這一新品類繼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多年後回頭看看,事實證明我們並沒有說錯。

對目前大多數的智能手錶而言,在功能全部開啓的情況下能夠堅持一天已經是非常難得,而如Apple Watch等設備續航表現就還要更差一些,在關閉多數功能的情況下,依然只能支持兩天或者一天一夜的使用,如果出遠門那麼就得隨身帶着充電底座。

當然市面上還是有續航不錯的智能手錶的,如三星Galaxy Watch、華爲Watch GT等,都可以支持3天甚至一兩週的使用時間。雖然想要獲得極致續航就得關閉移動網絡或使用飛行模式,但至少省去了充電的煩惱。

五花八門的系統

或許部分消費者並不在意自己的智能手錶用的是什麼系統,但實際上這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考量因素。就和手機一樣,智能手錶的系統類型決定了系統維護頻率、應用生態等,分分鐘影響手錶的正常使用。

和智能手機那樣門派分明不同,在智能手錶的系統問題上各大品牌都選擇自立門戶。其中三星手錶用Tizen系統,華爲用LiteOS,華米智能手錶使用基於Android而不是Wear OS的AMAZFIT OS,LG Watch W7倒是使用Wear OS,但不在中國賣。

如此一來,在國內上市且知名度頗高的,同時使用WearOS系統的手錶品牌就只有出門問問。但出門問問TicWatch系列產品依然無法使用純正的谷歌服務,頗爲遺憾。

如此看來,智能手錶之中系統表現最出色的當屬Apple Watch。Watch OS流暢,易用性高,軟件支持豐富,還能和iOS進行深度互動,可玩性非常高。如果你將智能手錶視作智能生活的重要延伸,那麼就有必要優先考慮系統的功能性和生態完整性。

顏值就是絕對正義?

雖說設計這東西基本是是見仁見智,但對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還是有習慣性偏好的。例如,由於過去一二百年甚至更久累積下來的傳統鐘錶審美觀,市場的主流看法是,圓形錶盤的手錶要更好看些,雖然方形錶盤也可以接受,但顏值就沒有那麼高。

因此恐怕多數消費者在選購智能手錶的時候,也會多看圓形錶盤產品一眼。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智能手錶都是圓形錶盤設計,畢竟這代表了主流。與此同時,採用方形錶盤設計的手錶如Apple Watch就顯得有些怪異了,但Apple Watch做工出色,還有蘋果品牌光環,所以歡迎度也能夠維持。

至於錶盤內容,幾乎所有的智能手錶都能更換錶盤樣式,甚至可以使用自定義圖片作爲錶盤背景,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發揮。如果想獲得大衆認可的話,那麼選擇圓形錶盤會更加合適;如果不在乎外界眼光,那麼圓形方形都可以。

該有的功能一定要有

智能手錶之所以稱得上“智能”,和產品自身具有的特性離不開關係。

比如,大多數的智能手錶應該是要支持計步器、心率監測、睡眠監測、NFC等功能,即使其中有個別功能可能不太能用得到,但如果別人有我沒有的話,那麼可能會遭到消費者的嫌棄。

此外,除了這些基礎功能外,如華米Amazfit 智能手錶就揚言支持最新潮的“AI特性”,還內置了人氣AI助手“小愛同學”,產品頗具“互聯網思維”。此外還有些智能手錶也能像運動手環一樣支持防水,部分智能手錶還支持心電圖功能,但這些功能都並非標配。

各花入各眼,清楚需求很重要

最後來說說陣營的問題,毫無疑問對於iOS用戶來說,Apple Watch是最合適的智能手錶,體驗堪稱一流。而對於安卓手機用戶來說選擇就非常多了,華爲,三星,華米,出門問問,榮耀,這些品牌推出的產品可謂各有亮點。

我們到底怎麼選擇智能手錶?實際上方法論和購買其他產品差不多,都是優先考慮需求。

比如,在意顏值的朋友可能會把設計排在第一,而不太關心用的是什麼系統,有哪些功能。他們把智能手錶當傳統手錶的衍生品看待,好看就行,顏值就是正義。

而對於實用主義者來說,保證續航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該有的功能也一定要有。如果讓小雷排序的話,設計會是第一,續航會是第二,功能會是第三,可以的話最好是WearOS系統等等。

所以,大家知道如何購買一款稱心如意的智能手錶了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