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處共建產業基地、一片片超級稻農田、一個個特色新農村,如潮水般在海豐不斷湧現……近年來,伴隨着龍崗區對汕尾市海豐縣新一輪精準扶貧的深入開展,海豐的“面子”“裏子”煥然一新,轄區百姓安居樂開顏。

  ▲龍崗在海豐推廣袁隆平超級稻。

  產業幫扶“細水長流”

  要讓“及時雨”與“長流水”並存,就必須變“輸血”爲“造血”。龍崗區正瞄準了這一點,把打造產業園區、壯大集體經濟作爲重要抓手,來推動海豐的“造血”功能。

  據瞭解,龍崗區政府注資3億元與海豐縣政府共同打造15平方公里的“生態科技城”產業共建園區。在園區中,海豐縣提供8000平方米土地,龍崗區駐縣工作組與海豐縣扶貧辦共同實施“海豐(龍崗)投資大廈”項目。33個貧困村每村投入200萬元扶貧資金,項目公司按年息5%、年收益330萬元分配,如公司盈利不足支付股息,由海豐縣政府負責兜底分紅給村集體。

  ▲建設中的海豐生態科技城。

  今年8月份,拿到了縣政府給村集體發放的上半年分紅資金時,一位村長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村裏100多畝魚塘,一年租金收入才7000多元。我現在拿到村集體的5萬元分紅,太激動了。” 這一幕令龍崗區經促局局長王晉感到很欣慰,“這說明了這種幫扶方式是對頭的,既調動了大家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也通過股權和分紅來保障幫扶的‘細水長流’。”

  在海豐縣,旅遊資源豐富,龍崗精準發力,投入建設海豐縣生態科技城扶貧紅色旅遊公寓項目;在平一村,耕地廣闊、土壤砂質,龍崗區依託公平鎮平一村種養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250畝甜葉菊種植項目,每畝產值約4000元,66戶有勞動能力貧困戶每戶可分得約3000元的收益,約80萬元留存來年,用於發展擴大種植。這樣的產業幫扶項目很多,各幫扶村紛紛探索特色產業,呈現“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態勢,實現了“一村一品”“一品一策”,確保產業項目扶貧精準到位、效果明顯。

  輻射帶動12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組建合作社、開展農技培訓、探索發展特色產業……龍崗區對海豐的扶貧,是全方位、立體式、一站式的, 不僅送去了資金,也送去了創新理念、專業技術、先進的管理體制等。如龍崗區發揮袁隆平龍崗研究所的技術優勢,立足海豐是產糧大縣這一優勢,大力推廣袁隆平超級稻,從開始示範推廣的130畝到現在種植面積近4萬畝,輻射帶動了120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爲此,袁隆平先生十分高興,親筆題詞:“發展雜交水稻,造福海豐人民”。

  ▲來自龍崗區經促局的陳瓊(右)在田間和村民親切交流。

  村容村貌美了,經濟發展起來了,大家看在眼裏,喜在心頭。但令人感觸最深的,是村民們思想的變化。水稻得了病怎麼辦?種植芭蕉有什麼好的品種?種植甘蔗有什麼技術指導?如今,村裏的很多貧困戶都成了“問題戶”,常常主動找駐村幹部或技術專家請教和探討。

  對此,龍崗區對口辦主任胡澤準感嘆:“幫扶不可能幫一輩子, 要實現鄉村振興,人是第一基本要素。”他認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培訓教會大家技能,通過產業幫扶、組建合作社,帶動大家參與勞動致富。更重要的是,通過搭建這些平臺,把先進理念、技術帶到當地,並且能影響當地村民,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這纔是真扶貧、扶真貧的宗旨和意義。

  社會主義新農村越來越“靚”

  “一進去就是兩邊綠油油的稻田,清澈的河水暢快地流動,每家每戶房子的立面都刷新了,我們邀請了深圳大芬油畫村的畫家在牆壁上畫畫,畫出美麗的圖畫,畫出美好的未來……”聊起海豐縣新山村,龍崗區駐海豐工作組組長王少平忍不住興奮和喜悅。

  他回憶,兩年多前第一次來到新山村時,許多老屋人去屋空,由於年久失修破敗不堪,一片荒涼。如今,經過幫扶整改,整個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我們建了村委廣場、紅色革命紀念館,修了道路、水渠,改造了自來水管網以及供電、電信、電視線路,整個配套設施都跟上來了;還引入了紅色革命旅遊村的概念,聘請龍崗設計院高標準設計,發展休閒農村觀光和紅色文化教育。” 王少平說。如今,新山村煥然一新,初步形成紅色主題鮮明、地方文化特色濃郁的新農村示範村面貌,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回鄉建設,甚至還有外地人開車來旅遊觀光、接受紅色教育。每逢週末,遊客絡繹不絕,十分熱鬧。

  搶抓扶貧政策機遇,傳承紅色革命基因,新山村全面振興,常住人口從過去的800人上升爲1300多人,不僅爲鄉村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也從側面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良好生態成爲鄉村振興的支撐點。事實上,新山村的變化只是一個縮影,經過3年精準扶貧工作的強力開展,海豐縣各村的村容村貌都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幅幅絢麗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畫卷正徐徐展開……

  超過一大半扶貧幹部自發要求留任

  3年扶貧路,胡澤準已記不清去了海豐多少回,走遍了海豐的每個角落,他笑稱對海豐比對自己家鄉還要熟悉。他心裏感懷和惦念的,還有那些駐縣駐村的扶貧幹部,他們遠離家人、紮根基層,克服艱苦的環境條件,傾心傾情傾力,個個變成了調解員、項目工程師、農技專家等“多面手”。

  來自龍崗區經促局的陳瓊便是其中一位。2016年5月,全國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吹響,陳瓊被派往海豐縣聯安鎮聯南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許多年前,陳瓊的父親也曾是一名扶貧駐村幹部,至今汕頭雅道村還流傳着當年他修路建橋、扶貧幫困的故事。“21年過去了,接過父親的旗幟,我回到了脫貧攻堅的戰場,接受了這項崇高又艱鉅的任務,這讓我眼眶溼潤。”

  風裏來雨裏去,走村串戶、建檔立卡、精準幫扶……陳瓊感嘆,駐村工作,沒有片刻喘息,但內心感到很滿足。“既然來到聯南村,就要儘自己的全部力量,要讓老百姓富起來、樂起來。扶貧就像是一場馬拉松,必須堅持走完最後一公里。”他堅信,到2020年,聯南村一定會變成美麗富饒、山清水秀、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眼看着3年扶貧期滿,駐村幹部將要撤換,卻出現了令人感動的一幕。龍崗駐海豐的87名扶貧幹部,超過一大半自發要求留任。駐村幹部紛紛發出心聲,要求再多幹兩年,不實現2020年全面脫貧絕不收隊。爲此,胡澤準感慨萬分,“扶貧濟困一家親,攜手奔康心連心。通過幫扶,大家的心都連在了一起,都在努力用勤勞、用汗水、用智慧,一起共同改變貧困的現狀。這些來自龍崗的扶貧幹部都是新時期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相關鏈接

  幫扶海豐出成效 貧困戶脫貧率超八成

  海豐縣總面積1750平方公里,現轄16個鎮、2個農(林)場和1個經濟開發區,279個行政村,總人口85.3萬多人。其中龍崗區幫扶12個鎮、33個貧困村、2423戶貧困戶、8058名貧困人口。

  2016年5月,龍崗區共安排60個幫扶單位87名優秀幹部入駐海豐,開展新一輪新時期“雙精準”對口幫扶工作。龍崗海豐一家親,奔康路上心連心。期間,龍崗區領導高度重視,集全區之力,多批次率領全區60個職能部門、街道和區屬企業前往海豐開展包括教育幫扶、醫療幫扶、產業幫扶等多種形式的對口幫扶工作。

  兩年多來,龍崗區共投入近6.33億元主要用於51個全面幫扶項目、261個精準扶貧項目、海龍投資大廈和海豐生態科技城基礎設施、社會主義新農村等項目建設。截至2018年7月,龍崗區對口幫扶海豐的33個貧困村已有1992戶貧困戶、5005名貧困人口得到脫貧,貧困戶脫貧率達到82.2%,貧困人口脫貧率達到62.1%。

  (李其聰 曾海森 圖/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