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一位微博大V爆料,孩子的晨誦讀本《我和詩詞有個約》一共出現9處低級錯誤。隨後當地教育局也表態了,“召回,手改”。

一時間網上鬧得沸沸揚揚,有噴老師的,也有指責教育局和學校的。但是筆者看到這個新聞,心裏面卻感到了一絲欣喜。

因爲筆者從中看到了中華文化強勢復甦的星星之火。

▲漏洞百出的晨誦讀本

中國學生不再需要外國的雞湯

這場鬧劇的大背景是始於去年的“文言文”擴編。

2017年全國義務教育的語文教材大改版:古詩詞等“文言文”比例得到了大幅度增長!

與上一版的教材想比,增幅高達80%,比重超過了課文總數的五分之一。

這場鬧劇再一次提醒了我們:由於之前的教材過分注重所謂的“外國文學”,我們的平均文化素養已經低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在路上看到一個美女,“臥槽,那女的身材太TM好了”

出去旅遊看見成羣的候鳥,“尼瑪,好多鳥啊”

有些粉絲表達對偶像的愛慕,甚至用上了“坐地排卵”這種低俗詞語。

在古代,稍稍受過點教育的人會怎麼形容上訴場景呢?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當然,這個鍋也輪不到大家來背。

畢竟在語文教材改版之前,我們的教材中充斥了太多所謂的“外國文豪”的文章,抑或杜撰的旨在稱頌國外美德的“心靈雞湯”故事,刻意推崇簡單直接。

有網友可能會問,將文言文的的比重提升80%;還引導學校將高中才學的古詩詞納入小學晨讀課本。

國家大刀闊斧的“改革”語文教材,到底是爲什麼,腦袋被門夾了啊?

我們是中國人啊!中國人不從幾千年的中華文化中汲取營養,反而從外國人熬的僞雞湯中獲得啓發,這纔是真正的腦袋被門夾了!

中國的驕傲從何而來

這顆藍色星球上,誕生過令許多現代人神往和驕傲的四大文明古國。

然而,古代埃及早已埋葬在黃沙之中;古巴比倫,遺址還有幾處,可惜早已沒有了靈魂:

至於印度,雖然扛着古文明的旗號,但是他們寫的出來一個古印度的文字嗎?

歷經數千年的滄海桑田,真正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古文明,就只有中國了。

中華民族走過了五千年的歲月,在孤獨中已經走了太久太久了。

久到我們口口相傳的歷史,都已經變成神話;久到我們隨意掏出一頁史書,都會令世界爲之驚歎豔羨!

而這一切,靠的就是一個個代代相傳的文字,將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成就鐫刻在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中。

只要記得住自己的名字,就能牢記自己的身份:一天中國人,永世中國人!

古老的文字,古老的姓氏

作爲現存的唯一一個使用方塊字的文化系統,漢字早在三千年前便誕生了高達5000餘字!

如今在世界上肆意制定規則的那羣“紳士”,在當時還不知道在哪個山洞中啃樹皮呢。

這份中國人專屬的驕傲與自傲,正是建立在方塊字和文化系統之上。

作爲中國歷史上傳承時間最爲久遠的“語法系統”,古詩詞這類“文言文”對於中華民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中華文明的主要歷史,就承載在“文言文”之上!

這次小學教材的低級錯誤出來之後,有微博大V竟嚷嚷着“小學生沒有學文言文的必要”

如果連“文言文”都沒有學習的必要,我們的語文課程中,還有哪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英語,阿拉伯語,抑或是拉丁文?

在小學生眼中,那些古詩詞和文言文看起來確實略顯晦澀;然而這些精煉的詞句中蘊藏的,可是中華民族的魂魄精髓!

蘊藏着我們世世代代的驕傲!

中華文化正在強勢復甦

筆者看到這個新聞之所以欣喜,就是因爲古詩詞的晨讀課本,反映了中國的中小學在穩步的推進“文言文”擴編。

也反映了中國教育系統對於傳承傳統文化的決心。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有了新的助推器!

說得偏激一點,在過去的一百多年,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向來都是缺乏“文化自信”的!

就連蔡元培這種大教育家,魯迅這種大文豪,都在號召廢除漢字,全盤拉丁化。

箇中緣由紛繁複雜,但是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國家積貧積弱,導致傳統的中華文化,也順帶被矮化了!

他們單純的以爲“站在高逼格的拉丁文的肩上,我們這羣‘文化矮子’,就長高了”

▲常青藤高校常用拉丁文校徽彰顯逼格

曾幾何時,西方用他們蠻狠的標準將文字劃分爲一二三等,拉丁文第一,拼音文字第二,方塊文字第三。

曾幾何時,方塊字被西方列強貶爲“落後”的文字,好多創建於民國時期的大學在校徽中諂媚的加入了拉丁元素。

曾幾何時,我們教育界官員,文化界大佬全都盯着西方看,把文言文視爲落後的象徵,將自己古老的文字視爲封建糟粕。

那個時代,中國被打趴了,人也跪了下來;國力不如人,就覺得什麼都不如人……

諷刺的是,當中國的一些大學在校徽中加入拉丁元素時,日本的大學卻把2000年前的小篆用來彰顯逼格。

當我們國力逐漸復甦,能夠不偏不倚的看待世界各國的文字和語法的時候。很多人驀然發現,中國的文字和語法纔是有着最多優點的那一個嘛!

其實這一點,早就有人發現了,但是沒人敢說啊......

爲什麼?不自信唄!

在全盤西華的浪潮下,“莎士比亞的戲劇,就一定比湯顯祖的作品有韻味;拜倫雪萊的詩歌,就是逼格高啊,就是比中國古詩詞簡潔優美!”

如果有誰稍微帶點質疑,一定會遭到老師和同學們的恥笑:low 逼!

好吧,我們低級,我們沒品位?

可是,爲何過了2000多年,我們還可以感受到屈原的愛國之心。

爲何過了1000多年,我們還可以感受到李白的瀟灑,杜甫的憂思。

爲何過了幾百年,我們還可以感受到辛棄疾詞中的豪邁與熱血……

現如今,我們知道了!這就是文化的傳承!這就是中華魂魄的傳承!

很慶幸,今天的中國人,真正的站了起來了!

很慶幸,今天的中國學生,再也不需要將“白”的,硬要說成“黑”的了!

很慶幸,今天的中國家長,有能力從教材中挑出錯誤,倒逼學校改正!

因爲我們在進步啊,我們的下一代,再也不會將鴻鵠之志說成是鴻浩之志了。

中國人終於可以驕傲的吟唱着我們自己的詩詞,昂首前行在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道路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