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鳳凰週刊智庫(ID:fhzkzk),作者:周兼明。

“酸性體質易誘發癌症”、“亞健康人體呈酸性”、“調節身體酸鹼平衡”、“鹼性食物有利健康”……這些僞科學理論的始作俑者,是美國的羅伯特·揚(Robert O . Young),一位假冒的“營養學碩士”、“生物化學博士”。

11月2日,美國聖地亞哥法庭判羅伯特·揚向一名癌症患者賠償1.05億美元。據各大媒體報道,早在兩年前的一次非法行醫指控中,羅伯特已當庭承認自己不是什麼微生物學家、血液病專家、醫學專家,沒受過任何科學訓練。無行醫資質,文憑也是買來的假貨。

2002年,羅伯特出版了一本名爲《酸鹼奇蹟:平衡飲食,恢復健康》的書,“發明創造”了酸鹼體質理論,風靡全球,並靠此大賺黑心錢。國內外醫學專家對此早有各種闢謠,但總是跟不上謠言的速度。人的體液有很多種,從細胞內液、血液、組織液、淋巴,到胃酸、腸液、膽汁、唾液等,酸鹼度差異巨大,pH值從1到8.5各不相同,本就是一個酸鹼共存的狀態,不存在單一的酸性或鹼性體質。用某種體液在某一時刻的酸鹼度,來評價所謂體質的酸鹼性是典型的僞科學。

至於把食物分爲酸鹼性,更是僞科學,因爲任何一種食物都含有多種化學成分,會分別產生酸、鹼性代謝。人體內,酸和鹼永遠處在動態平衡之中。無論什麼食物,到胃裏都會變成酸性,因爲胃酸是一種強酸,當食物進入腸道時,又會被鹼性的腸液影響,呈現鹼性。通過食物是無法調節體液的酸鹼度的,像備受推崇的鹼性食品水果、蔬菜等,之所以對某些疾病有預防作用,主要是它們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元素等,與其鹼性無關。

羅伯特的騙局被揭穿後,不少迷信“鹼性養生”的信徒大爲震驚。有自媒體梳理了國內一些健康養生節目的傳播路徑,發現大量掛有教授、博士頭銜的養生專家都鼓吹過這一理論,市場上的相關產品、保健品和書籍仍大行其道。現在他們的祖師爺倒了,不知這些所謂的專家們是否有兔死狐悲之感。

在大陸盛行的各類健康養生謠言中,酸鹼體質論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小分支,其他的如排毒養顏、辟穀排毒及各種保健品陷阱可以說比比皆是。尤其隨着老年社會的來臨,老人們越來越在意自身健康,加上商家和媒體的推波助瀾,掀起了一波波的養生熱潮,其中瀰漫着大量僞科學。即使張悟本、李一道長等所謂的“神醫”被曝光後,也並未使養生熱潮有所降溫,仍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總有新噱頭讓你上當。

一方面有了健康與養生的願望,另一方面卻缺乏基本的醫學常識和科學精神,是讓大量人羣尤其老人陷入養生騙局的主因。不少養生機構和保健生產商,也把騙老坑老作爲自己的營銷手段。可以說,各種健康養生謠言與保健品騙局已經成爲一大社會公害,讓越來越多的人裹挾其中。

有數據顯示,大陸每年保健品銷售額約4000億元,老年人消費佔了五成以上,有超過六成的老年人使用過保健品。大陸公開的媒體報道顯示,有老年人因此被騙得傾家蕩產、食不果腹的,有老年人因被騙自殺的,至於因相信養生而致病、相信神醫而放棄醫學治療的,更是不計其數。

去年7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與公安部等9部門開展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項整治。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到今年7月,各地共查處食品保健品違法違規案件3.7萬餘件,貨值16.2億元,抓獲犯罪嫌疑人8600多名。此數據看似很大,但比起龐大的、魚目混珠的保健品市場來說,還是九牛一毛。要真正解決保健養生市場的欺詐問題,還需要多方面的共治才能真正有效。

首要原因,還是因爲民衆普遍缺乏醫學與健康常識。由於醫學和健康常識在學校教育中的缺位,導致各種僞科學盛行。相關的政府部門和醫療機構應當通過新媒體、講座、宣傳欄等方式多普及醫學健康常識。大量的老人上當受騙,與平日裏極難接觸到醫生有關。如果常常能與自己的家庭醫生溝通,相信很多老人會告別對養生保健機構的依賴。大陸目前已將65歲以上老人作爲家庭醫生簽約的重點人羣,希望這項改革措施能夠加快進度。

其次,法律與政府對養生和保健機構的監管也很重要。從美國對羅伯特的重判重罰可看出,一旦出現欺詐行爲,嚴刑峻典是有震懾作用的。針對養生和保健市場,只有完善了相關法律法規,才能讓商家不敢爲所欲爲,只要觸碰了法律底線,就不姑息縱容。此外,需要明確有關部門對養生和保健機構的執法權與處罰權,避免監管中的推諉扯皮。簡政放權不是放任市場,針對特殊的市場需有特別的監管舉措。

最後,公共媒體和自媒體的管理部門也要當好守門人,不能爲了利益而把社會責任放在一邊。從曝光的一些“神醫”案例、養生和保健品的虛假宣傳中,大量官方媒體成了推手,這從根本上讓一些民衆放棄了警惕。一旦出現欺詐案例,對這類虛假宣傳的媒體也需嚴肅追責,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養生與保健市場亂象,非一日之寒,治理起來也需要全社會的共治——一個社會的醫學健康素養的缺失,是各種因素造成的。在老年社會快速來臨的今天,加強對這個市場的治理與監管極爲必要,千萬不能讓這一公害演變爲一場社會災難。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鳳凰週刊智庫(ID:fhzkzk),作者:周兼明。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本文由 鳳凰週刊智庫© 授權 虎嗅網 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於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信息),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73471.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未來面前,你我還都是孩子,還不去下載 虎嗅App 猛嗅創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