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高星級酒店,我們想到的可能是如帆船般的迪拜阿拉伯塔,或者是充滿異域風情的巴黎麗思卡爾頓,還或者是有着遠東貴婦之稱的香港半島酒店,但毫無疑問,所有這些高星級酒店都由一座座五光十色的高樓大廈構成。

  與高樓大廈相反的是,在本月,上海有一座海拔爲負88米的五星級酒店正式開放,那就是被簡稱爲深坑酒店的天馬山世茂酒店。

  提到坑,其實在漢語言中不算一個好詞彙,做名詞的坑意味陷阱,做動詞的坑代表着欺騙,那這個深坑酒店難道意味着等人入坑?答案並不是。

  (道教動漫一人之下中擅長挖坑的寶兒姐)

  很多酒店在建造前都會講究風水設計,在不少酒店業主和建築設計師看來,風水並不是迷信和盲從,而是藉助中國傳統道教文化裏的智慧給酒店帶來更多的助力。

  這樣看來,深坑酒店應該也做了很多相關調理。

  例如上圖中,整體建築上,即使完全不懂風水的人也能看出來這是一個太極圖案,連陰陽魚眼都設計齊備,還有多次運用圓形設計,都是起到增旺水局財勢和彌補深坑所缺陽氣與動勢等功效。

  酒店乃至建築設計行業對風水的重視和研究一直存在,但在普通大衆心中,提到風水,有些人會覺得神祕莫測,還有些人會想這是不是封建迷信等等,實際上,風水並不等同於迷信,其最核心的立足點就是道教所倡導的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等,實質上就是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和諧與促進。

  “風水”一學,也叫青烏術、青囊術或堪輿術,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興起,據傳風水學說的創始人就是道教女神九天玄女,而關於風水的最早定義,源自晉朝郭璞的《葬書》,其中說到:“風水之法,得水爲上,藏風次之。”,即“藏風聚水”。

  在古代,風水學源遠流長,極爲發達,相應的也產生了許多風水學大師,例如《史記》中便有相應記載,但風水學更爲全盛的時期還屬隋唐,這一時期名家輩出,著述宏富,如楊公楊筠松,有《疑龍經》、《撼龍經》等著作,還有我們很熟悉的袁天罡,李淳風等等。

  在今天,風水雖然仍然深奧但並不算十分神祕,在國內很多以建築專業聞名的高校中其實都會有所涉獵,例如武漢大學就曾經開設“建築與風水”選修課。

  而在國外,港臺日韓東南亞自不必多說,即使如德國、俄羅斯等西方國家的民衆也同樣對風水十分推崇,例如在德國慕尼黑,柏林,科隆等城市,很多專業研究和推廣風水學的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而隨之出現的,還有一批手持羅盤,金髮碧眼的風水大師。

  從前,在敦煌學研究上有段公案,叫“敦煌在中國,可敦煌學在日本”,如今隨着我國對敦煌學研究的進步,已經可以自豪地說一聲敦煌學也在中國了。

  相信,風水一學在當今傳統文化復興之際也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