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述而》中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不倡導鬼神之說,但茶聖陸羽好像沒管那一套。在世界最早的茶學著作《茶經》中,陸羽收集整理了不少與茶相關的“靈異事件”。看似清淨平和的茶,原來曾與鬼神密不可分。

《茶經·七之事》“搜神記”條中記載:“夏侯愷因疾死。宗人字苟奴,察見鬼神,見愷來收馬,並病其妻。著平上幘、單衣,入坐生時西壁大牀,就人覓茶飲。”

故事中的主人公夏侯愷因病去世了,恰巧同族人苟奴具有特異功能,能夠看見鬼神。他眼睜睜看見夏侯愷來取馬匹,使他的妻子也生了病。事情沒有結束,反而愈演愈烈。後來苟奴看見夏侯愷又來了,坐在生前常坐的靠西牆的大牀上。這位“死鬼”頭戴平頂巾,身穿單衣,向人要茶喝。

[宋]劉松年《鬥茶圖》

還有一則與茶相關的神鬼之事。《茶經·七之事》“異苑”條中記載:“剡縣陳務妻,少與二子寡居,好飲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飲輒先祀之。二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勞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其夜,夢一人云:‘吾止此冢三百餘年,卿二子恆欲見毀,賴相保護,又享吾佳茗,雖潛壤朽骨,豈忘翳桑之報。’及曉,於庭中獲錢十萬,似久埋者,但貫新耳。母告二子,慚之,從是禱饋愈甚。”

這次講的是孤兒寡母的故事。剡縣陳務的妻子很早就守了寡,與兩個兒子相依爲命。這一家人有個愛好,就是飲茶。這家人想必生活條件不好,住的院子裏竟然有一座古墓。母親心地善良,每次喝茶時都不忘先給古墓敬上一碗。兩個兒子看不慣,覺得這純屬浪費。不但不想用茶祭祀,反而要挖了古墓。母親苦苦相勸,纔算作罷。當天晚上,母親做了一個夢。夢裏的人和她說:“我就是這個墓的主人,埋在這裏已經三百多年了。你兩個兒子總想毀了我的墳塋,幸虧你的保護我纔不至於被拋墳掘墓。平時,你還經常給我好茶喝。我雖是朽骨,但也要報恩。”天亮後,母親在院子裏挖到了十萬銅錢,看樣子在地下埋了很久,但穿錢的繩子卻是嶄新的。母親把鬼魂託夢的事情告訴了兩個兒子,他們都感到十分慚愧。自此以後,更以好茶祭祀這座墳墓了。

這則故事,出自南朝劉敬叔的《異苑》。這本書流傳下來了十卷,但已非原貌。幸虧陸羽寫《茶經》時摘錄下這篇,爲我們保留了這段“寡婦、古墓和茶”的精彩故事。

除去鬼神,還有位賣茶的老太太也頗爲神奇。《茶經·七之事》“廣陵耆老傳”條記載:“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競買。自旦至夕,其器不減。所得錢散路傍孤貧乞人,人或異之。州法曹縶之獄中。至夜,老姥執所鬻茗器,從獄牖中飛出。”

[宋]劉松年《茗園賭市圖》

此段講了一位“善良”老太太的故事。這位老人每天提着一器皿的茶到街上去賣。門庭若市,生意很好。但奇怪的是,老太太器皿裏的茶怎麼也賣不完。要多少有多少,如同聚寶盆。她將賺得的錢,分送給路旁的孤兒、窮人和乞丐。後來,老太太被官府抓了起來。沒想到當天夜裏,老太太手提茶器,從監獄窗戶飛了出去。

不僅如此,茶還曾與野人有過不解之緣。《茶經·七之事》“續搜神記”條記載:“晉武帝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採茗。遇一毛人,長丈餘,引精至山下,示以叢茗而去。俄而復還,乃探懷中橘以遺精。精怖,負茗而歸。”

《茶經》(中華生活經典)

宣城人秦精,經常到武昌山區採茶。有一天他遇到了“毛人”,有一丈多高。這個疑似野人的傢伙,沒有傷害他,反而帶着秦精下山尋找茶樹,還送橘子給他喫。秦精很害怕,趕緊揹着茶葉返回。

這幾則故事出於不同的文獻,但年代都在兩晉之間。也就是說,似乎在公元3世紀左右,是茶主題“靈異事件”的高發階段。不管是要茶喝的鬼魂夏侯愷、報恩的古墓鬼、會飛的老太太,還是隱藏在茶山上的野人,都透露出當時人對茶的定位。

魏晉南北朝時期,飲茶風氣方興未艾。很多人覺得這種喝了令人不眠的飲品十分神奇。由於不甚瞭解,因而產生了揣測、臆想甚至恐懼。從這幾則“靈異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人認爲茶與神祕力量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這些神鬼之事,或多或少都有些道家思想的痕跡。這一點,也是值得關注的。

以《茶經·七之事》爲例,我們進行一個簡要的統計與分析。其中關於“靈異事件”和道家思想的記載有《搜神記》《神異記》《續搜神記》《異苑》《廣陵耆老傳》《藝術傳》《宋錄》等共七條 。關於道家養生的內容有壺居士《食忌》、華佗《食論》、陶弘景《雜錄》等共三條。前後相加,《茶經·七之事》中與道家思想有關的文獻記載共十條。而《茶經》中與佛家相關的記載,只有《續名僧傳》一條。佛道兩家文獻的比例,竟爲1:10。孰重孰輕,可見一斑。

現在“禪茶一味”四個字,可謂盡人皆知。“喫茶去”的故事,也是膾炙人口。佛教與茶,確實有着聯繫。但是,那大致是唐宋之後的事情了。佛教自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兩晉時影響力尚不夠大。在當時,茶更多的是與道家思想結合。

[宋]劉松年《攆茶圖》

日本茶道,更多繼承了唐宋寺院茶。所以,儀軌繁複,講究頗多。而中國茶文化中,則是有“佛”“道”兩組基因並行。所以比起日本茶道,中國人喝茶更爲隨性自然。不見得要有茶室,簡單的一方茶席也可成趣。若非要說中國也有“茶道”,那這個“道”也是“道法自然”之意。

除此之外,中國人喝茶還特別重視茶與健康的關係。紅茶的暖胃、普洱的化油、白茶的消炎,每種茶一定要與功效掛鉤纔會受到歡迎。

“道家思想”的這組基因,至今對我們的飲茶生活起着很大的作用。

(本文原載於《月讀》2018年第11期)

知興替,懂榮辱,強思辨,增才情。

《月讀》是面向黨員幹部的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爲核心內容的文化月刊。依託中華書局的資源優勢,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古爲今用、推陳 出新,注重結合時政熱點、大事大勢等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 想精華和道德精髓,爲傳統經典注入新的時代內涵,爲當代社會提供傳統的營養源泉。

訂閱方式:

1.郵局訂購:直接到當地郵局訂閱,郵發代號:2-958 。

2.網上購買:通過當當網、亞馬遜網上商城、京東網、雜誌鋪訂購。

3.郵購:均掛號郵寄,單本總價10元,全年總價120元。

① 郵局匯款請在匯款單附言欄註明期數、數量、聯繫電話,如需發票請註明單位名稱以及納稅人識別號。匯款地址:(100073)北京市豐臺區太平橋西里38號  收款人:吳麒麟  電話:010-63431747

②銀行匯款戶名: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開戶行及賬號:北京工行太平橋支行  0200 0203 0900 4609 942

(統籌:陸藜;編輯:思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