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葉稅的徵收對唐朝國庫來說無疑是成功的,根據記載,在恢復徵收茶葉稅的當年,茶稅就已經達到了41萬緡。他於是便向唐德宗上奏,建議唐德宗向茶葉徵收茶稅。

開始興起喝茶的唐朝,爲什麼要對茶葉徵稅?

茶文化淵遠流長,從唐朝開始,茶稅已經成爲稅收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喝茶的風氣,大致可以追隨到漢朝。當時的巴蜀地區是茶葉中心,那裏的人們都習慣了喝茶。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導致人口流動頻繁,飲茶的習慣,漸漸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興起。不過那個時候的人們喝茶還沒有現在這麼精緻。直到唐朝,喝茶才逐漸變成一門藝術。

爲什麼說喝茶是藝術呢?因爲茶聖陸羽,他編寫的《茶經》,不光將茶葉分出了高低,就連泡茶用的水,他也一併分了高下。唐朝飲茶之分盛行,茶葉不光能泡水喝,還能做成抹茶粉。不過,在唐朝,喝茶的成本可是越來越高,這又是爲什麼呢?

這主要是因爲唐德宗下令,向民間徵收差稅而導致的。唐德宗繼位正是安史之亂被平定不久,當時的唐王朝國庫空虛,內政外交上都陷於十分被動的局面。朝廷中央和地方藩鎮節度使相互猜忌。唐德宗想要改善這樣的局面,再加上戰事又起,茶稅也就應運而出了。

戰亂四起,國庫空虛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唐朝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再度激化。山南節度使梁崇義,魏博節度使田悅,成德節度使李惟嶽,淄青節度使李正己起兵叛亂,反對唐德宗,史稱“四鎮之亂”。安史之亂已經讓唐朝大傷元氣,還沒恢復過來,戰事又起。

爲了鎮壓叛亂,唐德宗不得不增加軍費開支,這樣也就導致國庫愈加的空虛。唐德宗急需找到新的擴充財源的方式,開徵新稅成爲他考慮的方向之一。而這時的茶葉,已經成爲百姓們的日常必需品。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戶部侍郎趙贊在民間巡視,他發現民間的飲茶之風盛行,茶葉貿易十分繁榮。這讓他有了主意。他於是便向唐德宗上奏,建議唐德宗向茶葉徵收茶稅。想睡覺的人有了枕頭,唐德宗自然是一口答應。

就這樣,唐朝就開始徵收茶稅,並且將徵收的事情,交給鹽鐵轉運使全權負責。徵收茶稅爲唐朝帶來了巨大的收入。有了錢,自然一切都好辦,於是唐德宗這才能夠迅速將鎮壓叛亂導致的財政大窟窿給填滿。

兩度徵稅,茶稅成型

“四鎮之亂”平定以後,唐德宗爲了顯示皇家的仁德,同時也是爲了安定民心,決定大赦天下。茶稅因爲是新稅,並不在兩稅制之中,受到朝廷衆多大臣以及民間的非議,因此被唐德宗免除。不過,唐朝並沒有像唐德宗預料的那樣再度中興,兩稅制在實行之中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導致國庫財源不足。

同時,民間的飲茶習氣越來越風行,茶葉生產,加工,流通,消費活動與日俱增。面對這樣的局面,唐德宗於是再度下令,增收茶稅。不過,在這次的茶稅之中,唐德宗有了更多的考量。

他沒有籠統的對茶葉徵稅,而是將茶稅單獨作爲一個稅收品種,並且以茶稅代替地租。對於茶葉的不同環節,他徵收不同的茶稅。如茶葉生產地繳納茶葉產品稅,而茶葉運輸時則需要繳納商品通過稅。這樣實際上是增加了茶葉稅的徵收環節。

唐德宗還同意茶葉稅按照三個等級進行徵收,抽取十分之一的茶葉稅。爲了保證茶葉稅的徵收,像掌控鹽一樣,唐德宗對販賣“私茶”也是嚴厲打擊,規定販賣私茶超過三次,茶葉數量超過500斤的人,都要被判處死刑。

這樣一來,茶葉稅就在唐朝平穩的實行了起來。茶葉稅的徵收對唐朝國庫來說無疑是成功的,根據記載,在恢復徵收茶葉稅的當年,茶稅就已經達到了41萬緡。大大的增加了國庫收入。

總結

正是人們對茶葉的喜愛,才讓統治者感到對茶葉進行徵稅有利可圖。對茶葉進行徵稅實際上也促進了茶葉貿易的規範和發展。唐朝對茶葉進行徵稅以後,往後的朝代都對茶稅進行了沿用。茶稅成爲國庫的一筆重要收入。雖然喝茶的成本在不斷的上升,但是人們依然沒有放棄對茶葉的熱愛。

在唐朝以後,茶文化又進一步發展,不僅在中華大地上,在整個儒家文化圈內,茶葉都有着極高的聲譽。茶葉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象徵,與個人的文化和品德息息相關。直到現在,茶葉仍然是咖啡,可可之外的第三大飲品。並且已經走向世界,有中國人到的地方,就有茶葉的身影。

參考資料:《舊唐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