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爲一個詩詞的國度,自古以來羣星璀璨,名家輩出:有不爲五斗米而折腰的五柳先生的清新自然;有飽含浪漫情懷詩仙李白的飄灑俊逸;有極具現實主義詩聖杜甫的沉鬱頓挫;有一代豪放派大家蘇軾的恣意縱橫……然而這些種種,皆是出於熱血男兒之筆,以至於當今很多人都默認了男性詩詞作家的主導魅力。

事實上,中國女性在詩詞史也有着自己輝煌的篇章,唐代女詩人李冶便是其中最爲傑出的代表,她憑藉自己瀟灑俊逸的詩風與浪漫多情的文筆留下了一首首才華橫溢之作,在當時的詩壇上佔據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不幸而又多情的一生

李冶天生容貌嬌美,又飽負才氣,可所謂唐代頗負盛名的女性學者,但她的一生卻並沒有因此而交到好運,甚至是相比較平常人家的閨閣少女要悽慘許多。在她十一歲時,因作詩毫不顧忌被父親指責,隨後送到玉清觀出家爲女道士,終其一生未能婚配;在其晚年,因上詩直言犯忌,被唐德宗下令賜死,終結了其不幸的一生。

在她的一生中,並沒有領略男女婚姻,卻飽經情愛之苦,因其樣貌美麗,才華出衆,被廣大的文人墨客們所熟知,更是引來一批慕名而往的瘋狂追求者們。然而對於情愛,她看得十分透徹,更是寫下了不在少數的夫妻情愛之作,在她的詩作中,一反古人所述之女子嬌弱、夫妻纏綿之態,將男女的愛戀往來公然繪之,更是將夫妻間的相處、交往上升到一個全新的層面。

精彩絕倫之作《八至》

在她衆多詩作之中,《八至》是其中最具哲理性的愛情之作,該詩憑藉其朦朧的暗喻,辯證的比興一道愛情的不同尋常,飽含滄桑與無奈之情。其詩歌原文如下“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遠明月,至親至疏夫妻”。

詩中說道,東西兩極是世上最難衡量的距離,或近或遠;溪水的深淺是最不易判定的尺度,它們可滿可平;最遠最高之處也絕不存在於人世,而是那高處不勝寒的廣寒宮,讓人孤苦難耐,飽受寂寞……這些事物似乎都夾雜着玄學的道理,讓人追摸不透,深陷其中。然而夫妻之間的關係卻和它們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這種距離,或遠或近,或親或疏,或深或淺,或簡或繁,這其中種種,唯有自己去揣測,去親自體驗,才能感受到這真正的緣由。這最後一句,看似風輕雲淡,實則冷峻至極,也是對世間表像的恩愛常態加以嘲諷,表現了愛而不能、求而不得之苦,也是淡淡一筆拖拽出男女情愛的無奈與悲苦。

自身情感的真實寫照

其實,這首詩遠不止其表面意義那麼簡單,與其說它是李冶對情愛的感慨與認知,倒不如說是她對自己一身悲情的總結與哀嘆。這首《八至》是她動情於一位僧人之後所作,面對着世俗的壓力與兩人身份的阻礙,她無法與心愛之人相依相守,無法跟隨着自我的心意去追尋自己的愛情,於是她把自己的無奈與悲傷融在了這婉轉峯迴的詞句之下。她感嘆夫妻間的距離便如那東西之距、水流之深、明月之遠一般,真真假假、難以琢磨,於是自己的情愛便是遠離了也是人間常態,又何必糾結往復,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呢?

短短數句,盡顯了一個女性的多情與而又決絕,夫妻間尚可既山盟海誓變至不共戴天,我們這種尋常的愛恨糾葛又算得上什麼,就讓它自己散去吧,也許不必歷經滄海桑田,時間久了也就過去了。這一句從古至今也是引起了無數癡情少女深深地共鳴,或是這樣決絕些,便能更好地安慰自己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