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方便快捷的都市生活,你們一定很難想象,在深山老林工作是怎樣的情景。在廣東河源,有這樣一支“騾馬隊”,他們是3對來自廣西的80後夫妻。一般情況下,凌晨5點他們就得趕着騾馬上山,開始一天的山路之行,6個人牽着18匹載滿物料的騾馬,在崎嶇的山路上艱難前行。“騾馬幫”最大的特點就是與山作伴,勤奮,能喫苦,當然,他們付出所得的回報也不會太低。

凌晨5點的樹林霧氣重,到處都朦朦朧朧,翠竹,梯田,山路,林子裏寂靜而清新。在半山腰上,三個女人正在休息等待下一次的裝貨,她們的丈夫正在趕着馬隊上山,大約半小時後,他們就會卸貨下來,再由這三個女人趕馬上山,如此輪換,夫妻的勞動強度幾乎都一樣。

在路上,妻子小黎說“我們都不喫早飯的,一天只喫兩餐”。因爲每天凌晨四五點,馬幫就開始忙碌起來,一直到中午11點,等餵飽騾馬後,他們才能回出租屋做飯喫。

整個上午他們都忙碌在山路上,或許是長期野外勞動的緣故,隊伍裏的3位妻子看上去都比實際年齡大一些,而3個小夥皮膚黝黑,陽光帥氣。隊伍現在做工的地方叫羅村,當地正在建線塔,他們負責拉水泥沙石等建塔的材料。

圖爲夫妻倆在裝填石子,男女齊上陣,一刻都不停歇。小黎說,年輕體壯的騾馬最多能負重1200斤,而他們的馬隊,大約每匹能負重900斤。

圖爲馬隊上山。“天氣晴朗還好,碰到陡坡,馬蹄偶爾會滑溜一下,下雨的話就完全沒法走了”小黎說,一年下來,除去雨天和接不到活得時間,一年下來,他們滿打滿算,開工時間只有4個月左右,所以每次接到活,他們都抓緊一切時間幹。

他們的馬是從雲南買的,每匹要花1到3萬元不等,騾馬的壽命有限,每匹只能活十幾二十年,有時候因爲意外或者生病,他們又得重新購買保持馬隊數量,小黎弟弟的馬隊就曾因爲意外損失了一匹馬,所幸的是,小黎的馬隊一直比較順利,沒有出過事。

上午10點多,小黎就收工了,上午的活基本忙完了,可他們沒有回到營地,而是忙着割草餵馬,除了喂飼料,草也是騾馬們必不可少的糧食。

中午回家,女人們都衝進澡堂洗澡洗頭換衣服,這是他們每天必做兩次的事。

他們的住處是原來某個工程隊留下的板房,每個月租金500元,雖然簡單,但每對夫妻都有獨立的空間,還有水有電,可以看電視。

“我們那出去的大多都去跑馬了,老家跑馬幫有十幾二十年的歷史,家鄉有錢的都是跑馬賺的”說到這裏,小黎拿出一張照片自豪的說“這是我們在老家建的別墅,花了幾十萬”

小黎說,他們夫妻倆6匹馬,一天工錢是1600元,除去人和馬的伙食費200元每天,一個月能有4萬左右的收入,一年開工4個月,平均每年十五六萬,收入雖然不錯,但是很苦很累,也常常擔心人和馬出意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