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族企業雜誌

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在不惑之年大齡創業,騎着三輪車走街串巷,靠着“一瓶水”,四年間三次登頂中國富豪榜,娃哈哈品牌也成功在市場站穩了腳跟。而對於現在已經七十多歲高齡的宗慶後來說,他最深愛的兩個孩子,一個是“娃哈哈”,另一個則是他的“小公主”宗馥莉。

宗慶後和宗馥莉這對父女,一個出生於40年代,一個出生於80年代,中間40年的時間差讓這對父女在性格上彼此不對付,但基因裏卻又有着深刻的相似。

01

“小公主”不喫飯

“娃哈哈”誕生了

娃哈哈最初的產品並不是最被人們熟知的瓶裝礦泉水,而是一種兒童營養液,它的誕生,與宗慶後的女兒宗馥莉有着最直接的關係。

宗馥莉出生於1982年,從小不怎麼愛喫飯,偶然間,宗慶後在《杭州日報》上看到一條報道,說全國的兒童和中學生中有1/3都有營養不良的現象,這與女兒宗馥莉的症狀十分符合,她和很多孩子一樣,不太愛喫飯,有輕度的厭食症狀。那時,做一個能夠使小孩子開胃的產品的想法出現在宗慶後的腦袋裏,並且他覺得兒童食品是個不錯的市場。

第二年,營養液順利開發投產,作爲娃哈哈的第一款產品,它不僅改善了孩子們的健康狀況,也爲宗慶後的創業之路貢獻了第一桶金。

02

“大餅油條”和

“黃油麪包”的相愛相殺

而說到父女倆之間的衝突,則是跟兩人的成長經歷有很大關係。

宗慶後的祖父曾擔任過張作霖的財政部長,還出任過河北省的代省長。父親宗啓騄畢業於中國大學化學系,但在那個風雲激盪的年代裏,他平靜而庸常地過着沒有起色的日子。宗慶後記得,年少時總會在晚餐之餘,聽父親給孩子們講他的企業、做生意的法則、爲人處世之道……伴着昏黃的小煤油燈,宗慶後完成了商業啓蒙。

但是,宗慶後的獨女宗馥莉卻非如此。宗馥莉的童年,宗慶後正是事業的忙碌期,他沒有太多時間去顧及女兒,所以小時候的宗馥莉一放學就揹着書包來到娃哈哈,在爸爸的大辦公桌上寫作業。年少的孤獨讓宗馥莉變得很有主見,16歲的時候,宗馥莉主動提出要去國外看看,而後在美國相繼讀完了中學和大學。2004年,宗馥莉回國,骨子裏雖然是東方品性,但也吸收了很多西方的教育。

正是宗馥莉的這些經歷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在工作上父女之間的分歧。比如,在對待老臣的態度上,父女倆完全不一樣,父親把自己手下有經驗的老臣挑選出來分派給女兒,以協助缺乏經驗的女兒,但是宗馥莉卻喜歡培養自己的人才;而在企業管理方面,相比於宗慶後的注重人情化,女兒宗馥莉則更注重制度化的管理。

03

刻進基因裏的“勤”字

宗慶後和宗馥莉父女倆在“勤奮”這個點上是極爲相似的。

有人曾向宗慶後討教“如何把娃哈哈賣到全國都是”,宗慶後的回答不過兩個字:“暴走”。一年中,他有200多天在市場一線奔走、考察,用腳丈量土地,他走遍了全國最偏遠的地方。通過“暴走”,宗慶後走出了一個巨大的市場,發掘了市場的“隱祕”。幾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當成銷售人員跑在一線,70多歲的宗慶後還在繼續。

而宗慶後的勤奮也傳承給了宗馥莉。娃哈哈的員工在私下裏把這位“大小姐”評選爲“娃哈哈第二勤奮的人”,因爲她和宗慶後一樣,每天很早就上班,下班卻沒有準點,很多時候要工作到深夜。

慢慢的宗馥莉開始理解父親的一些做法和理念,她也在調適自己,開始認同父親倡導的“家文化”。事實上,宗慶後也喜歡女兒的個性,每次聽到女兒談論自己,宗慶後都要開心老半天。近些年,父女倆也會經常同時出現在一些公衆場合。

如今,宗慶後也表示希望至少有三樣東西可以傳承給女兒:一爲艱苦奮鬥的精神,二爲學習和創新的精神,三爲常人的心態。

金氪已開設三板轉讓、股票質押、大宗交易、定增、信用貸款、Pre-IPO、信託、ABS、私募基金、銀行、券商、信託、融資租專業社羣,羣成員質量高,覆蓋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助力項目高效對接。入羣,請添加工作人員微信jinke009,並備註“姓名+機構+職位

推薦:

“永不上市”老乾媽的隱祕王國

東方雨虹李衛國:從養豬草根到逆襲百億

如果您有投行相關熱點、動態、研報、項目信息,可與管理員交流、八卦,同時歡迎投稿,原創稿一經採用,即付稿費,管理員微信號jinke00888。

聲明:本文章的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建議。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後臺聯繫,會及時處理!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立即下載金氪APP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