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清史故事丨左宗棠讲话有个特点 有损个人形象 但不掩千秋功绩

《清史故事》121

之前写了许多文章讨论晚清名臣曾国藩与左宗棠之间的差异,主要是政见上的不同,其实这两人的性格,也是截然相反,这从曾左二人的讲话风格上,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曾国藩是典型的老乌龟性格,做事不温不火,但力求稳当,说起话来也是滴水不漏。当初曾国藩北上剿捻时,因为军报发得不勤,被清廷质疑他不作为。曾国藩反驳说,我有三件事从来不奏,一不轻奏谣传之言,二不轻奏未定之事,三不轻奏预计之说。

可见,曾国藩不愧是治学严谨的翰林出身,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九分证据不说十分话。像剿捻初期,曾国藩主要工作是部署兵力,形成包围圈,还没有真正打起来。在这种时候就给朝廷报功,是他不愿意干的。但换了左宗棠,就不会像曾国藩这么“老实”了。

左宗棠喜欢“说大话”,在当时是出了名的,他还常常自诩为再世诸葛亮,让人哭笑不得。欧阳兆熊在《水窗春呓》记载,左宗棠年轻时,曾与他约定一起进京参加会试。在进京路上,有一天两人给家里寄信,左宗棠在写给夫人周诒端的家书中写道:“舟中遇盗,谈笑却之。”

欧阳兆熊看到后,觉得很奇怪,问左宗棠的家仆说,我们什么时候遇到过盗贼?家仆回答说,没有什么盗贼,就是昨晚睡觉时有人牵错了他的被子,以为有贼,还大喊一通把周围的人都吓醒了。于是欧阳兆熊嘲笑左宗棠说,你连对自己夫人都要说大话么?

谁知左宗棠严肃地回答道:“尔何知巨鹿、昆阳之战,亦只班、马叙次得栩栩如活耳。天下事何不可作如是观。”说罢两人哈哈大笑。

从上面两人的对话,可以看出左宗棠性格还挺幽默,而且也不是死读书,对被人们奉为正史的《史记》《汉书》,都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读。比如巨鹿、昆阳之战,尤其是昆阳之战,又是暴雨又是猛兽又是彗星,光武帝刘秀带着手下打赢一场战力比悬殊的大战,这些其实都是班固、司马迁这些人信笔写下的,后人只道项羽、刘秀功绩有多么辉煌,但谁又知道这些记录的人是不是说大话呢?

秉承这一理念,左宗棠后来打仗时,可不像曾国藩那么老实,每次有所斩获,必定要添油加醋一番给朝廷报功。这其实也不是左宗棠一人这么干,包括李鸿章等人在内,都有这种“虚报战功”的行为。

这倒不是说他们打仗时灭了一个营,就敢吹成灭了一个师,实际上是这些文官出身的将领一般文采比较好,可能本来只是一件普通的战功,在他们笔下写出来,就要比实际增色不少,这也导致那些大老粗出身,不懂舞文弄墨的武将比较吃亏。

左宗棠长年在外征战,给朝廷发的军报稍微夸张一点,多给自己手下争取些福利,其实也无伤大雅。毕竟只要左宗棠忠心办事,而且也确实立下了平定西陲的大功劳,清廷并不会一桩桩地去核实到底每一场仗歼灭了多少敌军,俘获了多少战利品。

不过后来左宗棠说大话说习惯了,不小心翻过一次车。那是在平定新疆,左宗棠被内召为相之后,有一次,清廷派左宗棠去治理京郊的永定河。过了没几个月,左宗棠向朝廷奏报治理进度,又犯了说话夸张的毛病,说什么“数十年积弊一扫而空”。

只是治河不比在外打仗,永定河治理得如何,京中官民百姓都看在眼里,明明还没什么大的进展,就说得那么夸张。这件事也一度损害了左宗棠多年积累下来的个人形象,降低了左宗棠在京城百姓心目中的威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