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法制日報記者 董凡超

  “你瞧,這個叫‘老醋一壺’的賬號就是我了。”

  深秋,最高人民檢察院魯谷辦公區,《法制日報》記者通過新浪微博,“重新認識”了面前這位笑聲爽朗的75歲老檢察官。

  “醋,越久越醇香。思想火花的閃亮點亦是歷久彌新。”自2011年開通實名認證微博以來,李保唐收穫了28704個粉絲關注,他發佈的924條微博中,不乏對檢察工作的深刻思考。

  歷經檢察事業的發展與改革,李保唐舉手投足間透出一位老檢察官的嚴謹和睿智。面對面坐下來打開話匣子,李保唐回憶起他與檢察事業並肩而行的日子。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至黨的十五大之間,檢察制度的基本架構和社會功能得到了有效鞏固。這期間,李保唐邊工作、邊建設,摸着石頭過河探索改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至黨的十五大之前,是檢察工作恢復重建的第一個階段。

  “邊工作、邊建設,摸着石頭過河探索改革,這就是當時檢察機關的前行狀態。”李保唐說,在這個階段,檢察制度的基本架構和社會功能得到了有效鞏固;檢察權運行程序在不斷完善中,基本實現了現代化轉型建構。

  時間回溯至1983年,李保唐到任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當時,恩施州檢察院沒什麼家底,27名幹警、一輛汽車、一層民房,就是所有家當。

  “加強法制建設,爲經濟建設保駕護航”,彼時的李保唐雖然身在中部山區,但改革開放的春風已吹進他的心田。加強建設,人才是第一資源。舉目四顧,李保唐發現,不但院裏缺乏辦案的行家裏手,就連當時湖北省14個地市檢察院的檢察長中,接受過系統法學教育的也僅有他一人。

  “一起公交公司會計貪污案,從1984年立案偵查,到1986年我離開恩施州檢察院都沒能辦結。”在這起基本事實較爲清晰、罪名適用基本明確的個案辦理中,李保唐深深地體會到,專業人才短缺的困境直接制約着檢察辦案水平的提高。

  受辦公條件所限,李保唐的辦公室是由民房中的一間廚房改造而成。採光差、空氣溼,冬天山風大,夏季蚊蟲多。但就在這裏,李保唐度過了許多點燈熬夜寫方案的夜晚,最終從“廚房”裏端出一道“小課堂”專業化培訓大餐。

  在“小課堂”培訓中,李保唐面對全院幹警,對照司法部印發的培訓教材,結合辦案中的疑難問題進行知識講解。隨着“小課堂”開設次數的增多、理論層次的加深,“小課堂”從以案說法的授課教學,逐漸演進形成了研討、辯論於一體的互動教學。

  直到如今,全國三級檢察機關仍在沿用這一典型做法,各個地區打造的規範化、精品化、特色化“小課堂”陸續出現,不斷促進檢察干警理論水平和業務技能取得新突破。

  隨着改革開放和社會化程度的不斷加快,司法環境的複雜程度越來越高,只有專業能力更強的檢察官才能滿足不同的法律監督需求,實現維護司法公正的價值追求

  1988年11月,45歲的李保唐選調進京,到最高人民檢察院人事局工作。也正是在這一時期,黨的十三大提出“改革是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自我完善,是推進一切工作的動力”。

  最高檢從“檢察體制的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組成部分”的高度出發,提出了“以充分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爲中心的改革設想,在改革過程中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和辦案工作機制建設。

  那個時候,已經在更高層面思考問題的李保唐開始認識到,強化法律監督職能,檢察機關勢必走出一條向細分化、專業化方向行進的改革道路。

  1987年設立專門的控告申訴檢察工作,1988年民行檢察職能獨立運行,1989年檢察技術、行裝機構設立,原有的經濟檢察改爲反貪污賄賂工作……在檢察職能不斷走向專業化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檢察機關的內部分工也在根據不同的監督內容,逐漸發展爲不同層面的專業化辦案模式。

  “檢察機關內部分工越來越細,對辦案檢察官專業素養的要求日益突出。”李保唐說,隨着改革開放和社會化程度的不斷加快,司法環境的複雜程度越來越高,只有專業能力更強的檢察官才能滿足不同的法律監督需求,實現維護司法公正的價值追求。

  李保唐曾多次在建議報告中提出,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同時,也要關注自下而上的內生性改革,應當對地方檢察機關主動探索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給予更多鼓勵。

  在調研走訪中,他還給基層檢察院出主意:把握宏觀政策,結合本地區優勢,創造性地開展人才隊伍建設工作。

  時間轉眼到了1997年。這一年,黨的十五大提出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明確提出“推進司法改革,從制度上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和“加強執法和司法隊伍建設”的要求。司法改革成爲國家政治和法律生活中的重大議題。

  作爲檢察事業改革發展的親歷者、見證者,在談及這段過往時,李保唐言語中充滿了自豪之情。他說,檢察改革在這一時期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和改革成果,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能,基本完成了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範圍、途徑、手段、制度、主體等內容的構建,健全了以職務犯罪偵查制度、公訴制度、訴訟監督制度等爲基本內容的檢察制度基本框架。檢察隊伍思想政治素質、專業化、職業化建設也隨之提升到了全新高度。

  採訪間隙,李保唐拿出他珍藏已久的老照片。在這些記錄着檢察官衣着變化的影像裏,他們身上制服的顏色從1984年的米黃色,到1989年的豆綠色,再到2000年換裝的藏青藍,也見證着檢察工作逐步走向專業化和職業化的改革道路。

  隨着社會的發展、民主法治的進步,人民羣衆對公平正義的需求在不斷增加。“要提高羣衆滿意度、提升司法公信力、樹立良好形象,必須大力加強檢察人才建設,使檢察機關不僅成爲明辨是非、定分止爭之所,更是人才輩出、羣英薈萃之地。”說到這裏,李保唐的眼神中滿是篤定和期許。

  面對不斷出現的新情況,在打擊犯罪的同時,檢察機關注重對瀆職犯罪的預防,堅持做到懲防相結合,提高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大局的能力

  2000年,站在新世紀的歷史起點上,李保唐出任最高檢法紀檢察廳廳長一職。

  新罪名增多、受案範圍廣、管轄犯罪的主體範圍縮小……1997年以來,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刑法相繼實施,對瀆職侵權檢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瀆職侵權檢察工作面臨許多新的課題,對證據的收集、固定、審查、運用等具體辦案環節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回憶那段迎難而上、積極探索的工作時光,李保唐說:“面對不斷出現的新情況,全國瀆職侵權檢察部門沒有坐等觀望,而是設法適應法律新規定,集中精力查辦一批有影響、有震動的大案要案。1997年至1999年,全國檢察機關共受理瀆職侵權案件7萬6千餘件、查辦涉嫌犯罪的縣處級以上幹部600多人。通過辦案,共爲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0.45億元。”

  “切實提高偵查破案意識,並貫穿辦案工作的全過程。想真正做到可不容易,要在別人思維止步的地方,多想兩三點。”給李保唐帶來這番深刻感觸的,是一起被媒體冠以“驚天大案”的職務犯罪案。

  李保唐回憶說,2000年8月見諸報端的貴陽市財政局出納許傑侵吞公款案,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貴州省最大的經濟案件。

  在辦案中,檢察機關發現,許傑作爲一名普通財務工作人員,在長達2年5個月的時間內採取虛列支出、重複列支方法,侵吞公款高達7272.01萬元。更令人驚詫的是,在這期間,其所在單位竟然沒有絲毫察覺,這是否暴露了相關管理人員的瀆職問題?

  “從當時查辦案件的情況看,在嚴重的社會治安案件和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案件背後,往往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失職瀆職行爲。”李保唐神情凝重地說,不採取有效措施、嚴懲各類瀆職犯罪,一些影響社會治安和市場經濟秩序的深層次問題就難以解決。

  最終,在各級檢察機關的依法偵辦下,案件中貴陽市財政局涉嫌瀆職罪的工作人員受到了法律的懲處。

  在打擊犯罪的同時,李保唐還提出,檢察機關要注重對瀆職犯罪的預防,堅持做到懲防相結合,注重對職業犯罪風險的研判,把握瀆職犯罪規律以及具體辦法,提高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大局的能力。

  在此之後,全國各地檢察機關在最高檢的指導下,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職務犯罪預防活動。

  持續關注檢察事業發展,爲法治建設貢獻餘熱,李保唐參加志願服務,爲羣衆免費開展法律援助、提供法律諮詢、調解社區矛盾糾紛等公益性活動

  曾在媒體任職的李保唐,在退休後又與新媒體結緣。

  2010年年初,李保唐應聘到正義網工作,正趕上正義網微博正式上線。他說:“時任總編趙志剛熱情地向我演示如何寫微博、如何發微博。由此開始,寫微博、發微博成了我生活中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

  如今,李保唐緊跟網絡傳播潮流,又把注意力轉向了微信。“在微信平臺,我與報社的許多朋友保持着經常性的聯繫和溝通,對於來自報社‘兩微一端’的信息,我仍然是一個積極的關注者。”他說:“所有這些,都使我覺得,我仍然是檢察新聞隊伍中的一員,我還和報社的朋友們在一起。”

  今年5月,最高檢離退休幹部局組織老黨員參觀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活動中,李保唐饒有興致地參觀了電子檢務中心、各個技術檢驗鑑定室、語音室。

  面對智慧檢務的新發展,他說:“通過參觀開了眼界,長了知識,受到了鼓舞。”

  從線上到線下,李保唐的退休生活忙個不停。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鐵樹斜街115號的晨夕法律服務中心,活躍着幾位老同志,他們不計報酬、風雨無阻爲羣衆免費開展法律援助、提供法律諮詢、調解社區矛盾糾紛等公益性活動。李保唐就是他們中的一員。他說,改革開放、社會發展,需要穩定和諧,作爲一名退休檢察官要爲此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社區衚衕窄,法律天地寬。莫嘆黃昏晚,夕陽依然紅。老檢察官始終懷着對檢察事業的深厚感情,在傳播弘揚法治的道路上發揮餘熱。”最高檢離退休幹部局相關負責人感慨地說。

  “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李保唐對記者說,他的心願就是能夠老有所爲,繼續爲改革開放、爲檢察事業奉獻力量。

  記者手記

  40年來,檢察事業發展與改革開放一路同行。意氣風發的人民檢察官們砥礪前行,探索創新,走過了40年不平凡的歷程,成爲我國民主法治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動力量。

  在檢察職能不斷走向專業化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檢察機關的內部分工根據不同的監督內容,逐漸建立健全了不同層面的專業化辦案模式,在法律監督主業上提供更加豐富的檢察產品。李保唐和許許多多的老檢察官一道見證了這一切。他們相信,信念堅定、服務大局、司法爲民、敢於擔當的檢察隊伍一定能夠實現維護司法公正的價值追求,一定能夠完成護航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重任,答好時代的考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