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題詞剛烈

修身詩課-72-生當作人傑 來自程門問學 00:00 04:55

朗讀 | 愛在深秋

生當作人傑,

死亦爲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宋•李清照《絕句》

林風眠《霸王別姬》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7),金兵南侵,閏十一月,汴京失守。次年春,金兵北撤時擄去徽宗、欽宗,北宋滅亡。五月,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即位南京(今河南商丘),是爲南宋高宗。這時,朝廷中戰、和兩派鬥爭異常激烈,但不久,高宗聽從主和派黃潛善等人的主張,罷免了主戰派領袖李綱的宰相之職,由此走上了節節南逃的苟且偷生之路,最後自揚州渡江,偏安江左。李清照這首詩即是有感於此而作。

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霸王項羽兵敗,退至烏江時,本可乘烏江亭長的船逃往江東,但他認爲八千江東子弟隨他征戰天下,無一人生還,他已無顏再見江東父老,竟不肯過江,自刎而死。李清照在這首詩中對項羽的這一壯烈舉動作了熱情洋溢的讚揚,稱項羽是“人傑”,是“鬼雄”。在項羽寧可一死也不肯屈辱求生的氣節的反襯之下,南宋統治者怯懦的逃跑行徑顯得何等的委瑣和可恥,詩歌於詠史之中寓有明顯的諷時意味。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二句歌頌的是一種剛烈的人生,是一種“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崇高氣節。中國古代士大夫講爲人處世之道,或以寧死不辱爲美德,或以“大丈夫能忍胯下之辱”爲可貴,故同樣是解讀項羽之死,唐代杜牧的《烏江亭》詩就作出了與李清照完全相反的判斷,認爲項羽應該過江,“包羞忍恥”,以期“捲土重來”。但是,這兩種爲人處世原則的道德價值是不一樣的。當外敵入侵、烽煙四起、民族危亡、生靈塗炭的緊急關頭,“包羞忍恥”往往成爲苟且偷安者的遮羞布,這時,發揚寧死不辱的剛烈精神就是尤爲重要的了。正因爲如此,李清照的這兩句詩成爲千古傳誦的名句,而杜牧的詩就不免被視爲強作翻案之語。“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這兩句詩具有振奮人心的力量,已成爲激勵人們崇尚剛烈、追求崇高的人生格言。

>本系列文字均摘自《詩歌與道德名言》一書,聯合撰稿人:莫礪鋒、李南暉、徐國榮、郝潤華、張智華、殷祝勝、黨銀平、胡傳志、路成文、吳正嵐、孫立堯。

【相關閱讀】

讀宋詩隨筆 | 李清照《詠史》

上期回顧

第71課  主題詞:

堅貞

我有清風高節在,知君不負歲寒交

打卡精選

“程門問學”新開“修身詩課”欄目

與你一起品讀古詩詞中的格言警句

歡迎留言打卡,參與互動

不定期送出學術大家簽名本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