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等。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出自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拿、执。壶觞,酒壶酒杯。以,而。眄,斜着眼看,此处指闲散地看。柯,树枝。怡,愉快。颜,脸。手执酒壶自斟自饮,闲看庭树而心情舒畅,这是何等优雅而快乐的田园生活呢!

2、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出自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景,日光,此指太阳。翳翳,遮蔽、隐藏。景翳翳,太阳被遮蔽不见的样子。以,而。盘桓,徘徊、逗留。诗句描写观日、抚松而徘徊不归的田园闲适生活。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出自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阡陌,田间小路,南北叫阡,东西叫陌。交通,相互联通。鸡犬相闻,指邻近村庄的鸡鸣狗吠之声都可以听见。田间小路纵横交错,远村近舍鸡犬之声相闻。诗句描写桃花源中的道路村庄之景,画出了一幅宁静安详的世外景象。

4、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出自晋·陶渊明《归田园居五首》(其二)。时复,时而、偶尔。墟曲,山村偏僻之处。披草,拨开杂草。杂言,闲话。但道,只说。桑麻,代指农桑之事。诗句描写乡村之人交往的情景,让人如见如闻两个老农道遇相谈农事的情景。

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出自晋·陶渊明《桃花源诗》。菽,豆的总称。稷,高粱。艺,种植。靡,没有。王税,国税。诗句描写桃花源中春种秋收的农桑景象以及自给自足的原始大同境界,这是文学创作的幻想,也是诗人的政治理想。

6、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出自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之一。落地,出生。只要关系亲近、情谊深厚,则不必是兄弟关系。其意是强调只要情投意合,朋友情谊也胜过兄弟亲情。

7、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出自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诗句描写日落西山、月升东岭的景象。在写景中暗寓了天地永恒、时光易逝的人生感悟。诗句以“白日”对“素月”,以“西阿”对“东岭”,不仅形式上对仗工整,而且在对衬中扩大了诗句所表现的画面空间,使诗的意象、气象显得阔大辽远。因此,读之令人有回味无穷之感。

8、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出自晋·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二)。农务,农忙。辄,就。农忙各自忙活计,农闲彼此就惦记。夜来难眠披衣起,直入邻家相谈笑。诗句描写乡村单纯、质朴的人际交往方式与恬淡、自然的人际关系。这种纯朴自然的境界,真要让今日过着“闭门各自过,对门不相识”的城居生活的人们生出无限的艳羡之情。

9、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出自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平旷,平整开阔。屋舍,房屋。俨然,整齐分明之状。诗句描写桃花源中之景,确是一派世外仙地之象。

10、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出自晋·陶渊明《归田园居五首》(其二)。罕,少。人事,指人际往来。穷巷,偏僻的陋巷。寡,少。鞅,马驾车时颈上皮带。寡轮鞅,指车马稀少。白日,白天。荆扉,柴门。虚室,无人之室。绝,断绝。尘想,世俗的念头。诗句描写乡村的寂静与贫穷的情景,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