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人。東晉末到劉宋初傑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爲“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作品有《飲酒》、《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等。

1、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出自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引,拿、執。壺觴,酒壺酒杯。以,而。眄,斜着眼看,此處指閒散地看。柯,樹枝。怡,愉快。顏,臉。手執酒壺自斟自飲,閒看庭樹而心情舒暢,這是何等優雅而快樂的田園生活呢!

2、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出自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景,日光,此指太陽。翳翳,遮蔽、隱藏。景翳翳,太陽被遮蔽不見的樣子。以,而。盤桓,徘徊、逗留。詩句描寫觀日、撫松而徘徊不歸的田園閒適生活。

3、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出自晉·陶淵明《桃花源記》。阡陌,田間小路,南北叫阡,東西叫陌。交通,相互聯通。雞犬相聞,指鄰近村莊的雞鳴狗吠之聲都可以聽見。田間小路縱橫交錯,遠村近舍雞犬之聲相聞。詩句描寫桃花源中的道路村莊之景,畫出了一幅寧靜安詳的世外景象。

4、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出自晉·陶淵明《歸田園居五首》(其二)。時復,時而、偶爾。墟曲,山村偏僻之處。披草,撥開雜草。雜言,閒話。但道,只說。桑麻,代指農桑之事。詩句描寫鄉村之人交往的情景,讓人如見如聞兩個老農道遇相談農事的情景。

5、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出自晉·陶淵明《桃花源詩》。菽,豆的總稱。稷,高粱。藝,種植。靡,沒有。王稅,國稅。詩句描寫桃花源中春種秋收的農桑景象以及自給自足的原始大同境界,這是文學創作的幻想,也是詩人的政治理想。

6、落地爲兄弟,何必骨肉親。

出自晉·陶淵明《雜詩十二首》之一。落地,出生。只要關係親近、情誼深厚,則不必是兄弟關係。其意是強調只要情投意合,朋友情誼也勝過兄弟親情。

7、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

出自晉·陶淵明《雜詩十二首》(其二)。詩句描寫日落西山、月升東嶺的景象。在寫景中暗寓了天地永恆、時光易逝的人生感悟。詩句以“白日”對“素月”,以“西阿”對“東嶺”,不僅形式上對仗工整,而且在對襯中擴大了詩句所表現的畫面空間,使詩的意象、氣象顯得闊大遼遠。因此,讀之令人有回味無窮之感。

8、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出自晉·陶淵明《移居二首》(其二)。農務,農忙。輒,就。農忙各自忙活計,農閒彼此就惦記。夜來難眠披衣起,直入鄰家相談笑。詩句描寫鄉村單純、質樸的人際交往方式與恬淡、自然的人際關係。這種純樸自然的境界,真要讓今日過着“閉門各自過,對門不相識”的城居生活的人們生出無限的豔羨之情。

9、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出自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平曠,平整開闊。屋舍,房屋。儼然,整齊分明之狀。詩句描寫桃花源中之景,確是一派世外仙地之象。

10、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出自晉·陶淵明《歸田園居五首》(其二)。罕,少。人事,指人際往來。窮巷,偏僻的陋巷。寡,少。鞅,馬駕車時頸上皮帶。寡輪鞅,指車馬稀少。白日,白天。荊扉,柴門。虛室,無人之室。絕,斷絕。塵想,世俗的念頭。詩句描寫鄉村的寂靜與貧窮的情景,讓人有如臨其境之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