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6 15:1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何麗 記者 陳寧

近日,縉雲縣人民醫院醫共體大源分院的流動醫院常規進山,到高畈村爲村民服務。跟以往不同的是,跟隨流動醫療車一起進山的,還有浙大一院的專家團隊。

78歲的曹奶奶由孫子攙扶着來到流動醫療點,因爲高血壓和行動不便,臥病在牀,老人出門在外的女兒打算過幾天帶老人來縣裏看看。聽到有省城和縣城的專家來村裏,老人說啥都要從牀上起來,由孫子扶着艱難的來看醫生。在場的專家爲老人進行了全面體檢,調整了用藥方案,併爲老人預約了就醫。

此次下鄉的團隊由浙一肝膽胰外科、腫瘤內科、感染科、消化內科和縣醫院骨科、心內科、急診科、超聲科等家組成,早上7:30,專家團隊就從縣城出發趕往大源,爲從大源各村趕來的羣衆開展診療服務。

浙大一院於2015年與縣人民醫院合作,在肝膽胰外科、腫瘤內科、腫瘤外科、感染科、消化科、胸外科等十餘個科室開展重點合作和專科幫扶,共建浙大一院浙中腫瘤中心。浙一專家每週“下沉”縉雲,讓縉雲羣衆不出縣就能看上浙一專家,累計完成門診人次8000餘,年三四類手術例次200餘例,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00多項,省級專家下沉、資源下沉,有效帶動縉雲縣人民醫院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的發展。

隨着合作的不斷深化,兩院積極探索省級資源下沉從省到縣,再下沒到鄉鎮、村,先後組織專家團隊到各鄉鎮巡迴醫療服務。縉雲縣爲全省11個醫共體建設試點之一,縣人民醫院牽頭8家鄉鎮衛生院,在醫共體試點工作中,大源衛生院的流動醫院成爲特色和亮點,被列爲市長工程,一名醫生、一位護士、一個司機、一輛醫療服務車,組成一個“流動醫院”,通過流動服務車方式,把診室搬到患者家門口,變“村民跑”爲“醫生跑”,把快速血常規,尿常規、心電圖、小型B超等檢查項目送到羣衆家門口,定期爲各村慢病患者、殘疾人、長期臥牀病人送去必用藥物。

浙大一院縉雲分院常務副院長、浙一肝膽胰外科專家章愛斌介紹,醫共體是“雙下沉、兩提升”工作的“升級版”,此次專家團隊進山,通過流動醫院,把醫共體與雙下沉的有機融合,省級醫院與縣級醫院合作,能做的還很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