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創未來提倡“三個快樂”的工作氛圍,每年安排員工海外旅遊。

浙江在線11月26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張明明 王賢傑 記者 王益敏)初見金暉,會覺得他是一個有點可愛的胖子。深交之後,你會發現,這個年近五十的中年男人,一直保持着探索新鮮事物的樂趣。他在朋友圈曬美食,享受特色民宿,充滿詩情畫意,但本質上,他是一個忙着到處飛的投資人、創業者。

金暉有句自創的座右銘。他以此激勵自己,不斷讓自己及公司變得更好。他說:“從創業轉型投資的人有很多,但從投資人轉型成創業者的人少之又少。賽創未來公司正是用投資人的逆向思維做高層次人才創業服務。”

用創投思維

發現創業者共同“痛點”

“有段時間大家以爲投資人聽了幾分鐘路演就會給錢,恰恰相反,風險投資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金暉說,十餘年的投資經歷讓他深感創投行業風雲變幻,他投資過微醫、聚光科技、小碼王、pingpong這些行業獨角獸項目,也看到了成千上萬創業項目最終遺憾收場。在金暉看來,創業始終是九死一生的事情。

“我最不希望看到某個很優秀的項目因爲缺少資金或是找錯市場而失敗。所以我想把自己做投資的經驗市場化,幫助創業者更好地經營企業,提高他們的生存率。”金暉正是在與諸多創業者接觸的過程中發現了他們共同的“痛點“,趕上創業服務這一輪新浪潮。

說起初心,金暉講述了中國“海高人才”的三次歸國潮給他的觸動。二十世紀初,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啓程前往美國,這批學生回國後推動了中國現代化進程;新中國成立後,以錢學森爲代表的海外科學家投身祖國建設,形成第二次海歸浪潮;改革開放40年來,第三波歸國潮正在上演。正是在這樣的機遇下,依託浙江賽伯樂100億人民幣的基金和全球化戰略,浙江賽創未來公司孕育而生,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提供創業全生態鏈解決方案。

“我希望能夠成爲第三波海歸浪潮中的參與者、踐行者。”金暉說。

源頭引才

地方產業注入新動能

“賽創未來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如何找到高層次人才,二是實現人盡其用,讓他的項目在適宜的土壤裏成長。”金暉說,按着這個邏輯,賽創未來設計了一套“以賽引才,資本助力,深度孵化,落地服務”的創業全生態鏈服務模式。這一模式被金暉概括爲“四個一”工程,即一個大賽、一個學院、一個基金、一個孵化器。

賽創未來通過離岸孵化器在全球最具創新活力的城市尋找創業項目,再幫助回國的高層次人才把項目與地方特色產業精準鑲嵌,最終助推產業和企業的轉型升級,爲地方經濟注入新動能。

人才集聚產業,產業彙集人才。賽創未來大力實施國際化和走出去戰略,到海外創新源頭尋找科技創新人才。作爲賽創未來引才通道的橋頭堡,離岸孵化器承擔着輸送前沿科創人才的重任。爲此,賽創未來就藉助浙江賽伯樂的“G10國際化戰略”在新加坡、東京、特拉維夫、慕尼黑、洛杉磯、硅谷、悉尼等地合作佈局離岸孵化器或設立辦事處,一邊在源頭孵化項目,一邊把逐步成熟的人才項目帶回中國。

金暉說,目前賽創未來已經從海外吸引數十個人才項目回國落戶浙江各地,這些項目爲當地產業的發展種下了新動能的“樹苗”。

中國科協國際聯絡部部長、海智辦主任張建生在考察浙江賽創未來時表示,國內有很多做“海高人才”創業服務的平臺與公司,但能夠從源頭把整個環節打通形成良好的“海高人才”創業生態鏈,有一批案例湧現出來,讓一批科學家成功轉型企業家不太多,賽創未來大有可爲。

精準對接

尋找“樹苗“成長最合適的土壤

高層次人才項目如何選擇落戶城市,落戶之後企業如何實現快速成長?金暉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讓高層次人才項目與地方特色產業精準對接,通過市場化的手段與機制,實現高層次人才項目與本土資本、民營企業、上市公司實現有效對接。

“浙江民營經濟活躍,由塊狀產業誕生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爲我們創新人才服務模式帶來靈感。”金暉說。

2018年1月,賽創未來第一個城市級“四個一工程”項目全面進駐臺州。針對台州七大千億級產業,賽創未來和台州市及多個縣市區開展細分垂直領域的創業引才活動。

“通過我們調研、篩選的人才和項目迅速吸引了當地龍頭企業關注。中國椒江全球智能馬桶創業創新大賽的10個獲獎項目裏已經有8個和當地企業簽定了合作協議。我們堅信人才只有和產業匹配才能發揮其最大優勢和潛力,無論是創業還是創新。”金暉說。

除了與台州深度合作開展“四個一工程”外,賽創未來還與寧波國家高新區(新材料科技城)、餘姚市、溫州市、紹興市柯橋區、湖州德清、山東龍口等地方開展產業化人才引進工作。

今年初,賽創未來、浙江賽伯樂、聚卓資本聯合紹興金柯橋科技城共同走訪調研紹興柯橋區11家上市公司及預上市公司,併發布《柯橋區上市公司走訪成果彙編》。

賽創未來已經系統地構建了規模達到2萬餘個的“海高人才”創業項目庫、數千名國內一線投資機構投資人庫、上市公司人才項目需求庫和地方產業政策庫,通過海創谷線上平臺的大數據分析,有效實現項目與地方產業精準匹配的智能推薦。

賽創學院

助力新動能不斷成長

出身書香門第的金暉,對教師這個角色一直有着濃厚的興趣。在他看來,創業者需要不斷學習,而建立一所專門爲創業者服務的學院也是整個人才服務生態鏈上最需要耐心的一環。

2015年,金暉創辦了賽創學院,並受寧波市委組織部的委託連續四期承辦“寧波3315領軍人才”培訓項目。市場化的創始人成長營,爲100餘名創業者提供了實戰化創業培訓,其中不乏葉繼春、溫小華、王江有等準獨角獸企業創始人。

今年11月,賽創學院在臺州掛牌。台州創業創新學院計劃用3年時間開設12期班次,爲台州‘500精英計劃’人才提供全方位培訓,讓這些海外歸國在臺州創業的人才項目“學到手,交到友,融到資,創成業”。

“引進高層次人才落地是我們的第一步,高層次人才‘引得進、引得準’的同時更需要‘扎得住、長得好’。”金暉說,我們通過“賽創大賽、賽創學院、賽創基金、賽創孵化器”的四位一體模式,實現高層次人才創業全鏈條服務。

拒絕坐班制考勤

給員工快樂成長環境

對生活的態度也深深刻在他的工作中。金暉的嘴邊常掛着賽創未來 “三個快樂”的企業文化:快樂工作、快樂生活、快樂成長。金暉說,他一直拒絕釘釘和考勤。“只要把活幹好,你沒想到的事情公司會爲你準備好。工作狀態不佳時,可以隨時回家休息,調整好再回來。”

爲了讓員工喫得好,金暉專門聘大廚掌勺定製餐,還時不時從農場帶來土菜親自掌勺加菜。“團隊這麼辛苦,我更要管好他們的胃,就餐時間更是團隊高效溝通融洽的時間。”他說。

“我一直認爲一支有擔當的團隊是公司的最大財富,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不是商業模式,不是我們的投資人背景,而是我們這樣一支年輕、創新、腳踏實地、充滿激情的團隊。“金暉說。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