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26日訊2015年,“健康中國”上升爲國家戰略;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召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印發;2017年,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推進健康中國戰略被納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點工作......

這是健康之路的時間軸,矚目當前,“大健康”正展示出生動的圖景,勃發出無盡的活力,“健康中國”已成爲衡量一個城市綜合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成都,作爲全國首批健康城市38個試點建設之一,經過近年來的不斷摸索和總結,通過採取“自上而下提高健康認識,從下到上匯聚健康細胞”的工作思路,以健康細胞工程建設爲具體抓手,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滿足居民健康需求,走出了一條城市建設與人健康協調發展的新路徑。

從下到上匯聚的健康細胞

上醫治未病,百病防爲先。預防,是健康的第一位。

“生病了去醫院只是疼痛的緩解,而真正的健康是做前端的管理。”在成都市衛計委愛衛處處長李志春看來,一座城市,只有在打造好健康的環境、提供好社會保障、優化好醫療服務,並且在市民養成了良好的健康行爲習慣後,我們的城市纔是一個健康的城市。

而如何打造一座健康的城市呢?那麼,家庭要首當其衝。李志春告訴記者,只有一個城市的健康家庭多了,健康社區就建成了;而健康社區多了,健康街道、健康區(縣)也就建成了,如果一個城市從家庭到社區(村)、街道(鄉鎮)、區(縣)都多了,那健康城市就建成了。

李志春表示,全國都在探索如何建設好健康城市,成都這兩年來,主要是兩條腿走路,一個是自上而下的健康部署,提升健康意識,一個是自下而上的壘好細胞工程基礎。而其中,以家庭爲基礎的自下而上健康細胞工程正成爲實現健康成都的最優路徑。

據瞭解,成都不僅僅是全國首批健康城市建設之一,還是這三十多個試點城市中,其中唯一一個以特大型城市身份出現。所以,成都在推進健康城市的試點工作中,其工作思路和做法,不僅僅是保障了千萬成都市民的身心健康,更是對於全國大城市的健康建設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

走進健康細胞工程

成都市在全國第一個制定了健康細胞工程標準,包括健康家庭、健康醫院、健康企業、健康鄉鎮等標準,充分發揮基層力量,一步一步推進細胞工程。

爲了一探這細胞工程的究竟,記者來到了武侯區晉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跟隨社區家庭醫生張延品和一名護士,一起走進交大花園北苑的一戶退休癱瘓老人家庭,爲其換藥,並囑託一些健康常識,見證到了這個細胞工程的家庭護理。

晉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楊巍告訴記者,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爲社區和家庭的橋樑,發揮着重要的作用。中心一共八個全科醫生及協同護士,進行一醫一護搭配,輻射整個社區旗下的5個居委會。每個月,中心都會開展健康講座,還會針對糖尿病、艾滋病等特殊節點,開展宣傳日,同時,每個星期也會下社區進行血壓、血糖的健康檢測服務。

李志春介紹,健康城市抓好健康家庭,健康家庭要抓好健康預防,下一步,成都市還將通過爲市民配發控油壺等生活用品,進一步以實際行動來推動和普及低鹽低脂的健康理念。促進全民健身的生活化、社會化、常態化發展。全面實施健康社會“細胞”工程,打造“健康微環境”,弘揚健康文化。

成都摘獲“健康中國”年度標誌城市稱號

見一葉而知深秋,窺一斑而見全豹。

成都市創建健康細胞以來,將健康建設任務直接落實到社區、家庭等社會基礎單位。通過普及健康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推動健康理念進家庭、進單位、進村社、進鄉鎮,以建立起一大批具備健康素養的家庭以及具有良好健康環境和健康文化的各類單位,因而推動所在社區健康發展,從而在匯聚大量健康社區的基礎上推動健康街道(鄉鎮)的建設,進而帶動區縣的整體健康氛圍,最終爲全面開展健康城市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截至2017年,成都市共建成健康街道(鄉鎮)27個,健康社區(村)102個,健康醫院136所,健康學校74所,健康機關37家以及健康企業26家。並且湧現出了都江堰市柳街鎮、郫都區青槓樹村等一批健康村鎮建設典型案例。

在2018年10月18日,首屆健康中國年度標誌城市推選結果在新華社發佈,成都、銀川等5個省會和計劃單列市,南通、延安等6個地級市獲評“健康中國”年度標誌城市。這些獲評城市都是年度健康中國建設的佼佼者,他們或是在醫改方面重磅作爲、“喫蟹”試水,或是在“大健康”領域如環保、健身等方面舉措多多、理念領先,或是在健身投入、相關保障等方面跳躍發展、投入明顯,體現了強烈的榜樣和示範意義,起到了“健康中國”建設目前所處深度、廣度、熱度的“標誌”作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