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無人機行業再起波瀾。

遠度科技發佈聲明,直指成都縱橫自動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成都縱橫大鵬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縱橫無人機”)在招投標過程中僞造質量檢測報告,並涉嫌僞造遠度科技公章。

這一指控迅速在行業內引起廣泛關注,並導致縱橫股份股價在當天盤中一度跌超9%,最終收盤時股價下跌5.98%,報收於38.22元/股。5月8日,縱橫股份收盤下跌9.6%。

《華夏時報》記者5月8日撥打了縱橫股份4月26日年報披露的信披電話,竟然已經變成了空號。記者又多次撥打縱橫股份總機電話,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老冤家”再發難

縱橫股份主營業務爲工業無人機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

4月26日披露的一季報信息顯示,縱橫股份2024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09億元,同比增長92.4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122.34萬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361.53萬元。

縱橫股份同日發佈2023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去年主營收入3.02億元,同比增5.03%。歸母淨利潤爲-6449.99萬元,同比減147.55%。扣非淨利潤爲-7813.42萬元,同比減130.1%。

不過,與行業內國際知名企業相比,縱橫股份業務規模仍然較小。面對市場的快速增長,縱橫股份全國快速拓展的模式和手段單一,僅靠自身積累難以實現多應用領域的深度佈局,在業務競爭中公司處於相對弱勢。

據瞭解,遠度科技與縱橫股份之間的法律爭端並非近期才起。早在縱橫股份準備上市(IPO)期間,即2020年,遠度科技就因認爲縱橫股份產品侵犯其五項專利而提起訴訟。然而,根據縱橫股份2021年年報披露的信息,遠度科技所提起的這五個訴訟案件在2021年6月已全部撤訴。然而近期,雙方的糾紛再次升級,引發了廣泛關注。

公開信息顯示,縱橫股份旗下有包括成都大鵬縱橫智能設備有限公司、四川縱橫無人機技術有限公司、深圳縱橫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縱橫鵬飛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鵬縱橫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縱橫融合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松映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海南縱橫大鵬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及此次涉事的成都縱橫大鵬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全資子公司。

被指僞造公章

5月7日中午,遠度科技在其官方平臺發表聲明。此次聲明劍指縱橫無人機在參與喀什地區林草局2022年中央財政林業改革發展資金採購項目招投標時的僞造行爲。

遠度科技稱,縱橫無人機在2022年招投標過程中僞造了質量檢測報告,並在被遠度科技質疑後,經查實被取消了中標資格。

遠度科技在公告中指出,2023年5月,喀什財政局收到的《撤銷質疑函聲明》及其使用的北京遠度公章均爲僞造,涉嫌犯罪,該《聲明》由“疑似縱橫無人機新疆大區總監馬福軍發送”。

“同時,喀什地區財政局覈實發現,縱橫無人機出具的類似聲明文件也系僞造國有質量檢測機構公章的虛假文件。”遠度科技稱,2023年7月,喀什財政局因縱橫無人機僞造質量檢測報告而禁止其一年內參與政府採購;但10月,該局撤銷了處罰決定,儘管再次確認了僞造行爲;隨後,縱橫股份與喀什市政府簽署了一項5億元的投資項目。

此外,遠度科技還指控縱橫無人機在被禁止參加政府採購的處罰期間,違規參與了其他地區的政府採購招投標項目並中標,同時涉嫌在湖北項目中僞造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數據,並出具虛假《中小企業聲明函》以謀取中標。

記者發現,遠度科技的指控重點有三:一是喀什地區財政局撤銷了對縱橫無人機僞造報告的行政處罰;二是縱橫無人機在處罰期間違規參與政府採購項目,並僞造數據中標;三是遠度科技已委託律師提起行政複議、行政訴訟和刑事報案。

5月8日,《華夏時報》記者撥打了遠度科技在天眼查上可查到的用於工商備案資料的手機號碼,接打電話人員說“已經離職了”,在記者繼續詢問其是否知道遠度科技電話時,對方直接掛斷了電話。

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已在5月7日就有關事項向縱橫股份發出監管工作函,要求公司對相關情況進行說明和解釋。截至發稿,該公司尚未說明。

行業競爭思考

作爲無人機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縱橫股份此次被指控造假,無疑將對其品牌形象和市場地位造成一定影響。而遠度科技作爲行業內的另一重要企業,其此次的指控也引發了業內對於無人機行業監管和競爭的思考。

公章造假可能面臨什麼樣的後果?北京京開律師事務所律師劉立文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如果指控屬實,公司僞造公章行爲首先面臨的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處罰,情節嚴重的,可能面臨更嚴厲的刑事處罰;其次,不構成犯罪的,可面臨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並處相應罰款;公司除要面對上述刑事或行政處罰外,還需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除此之外,公司還將面臨聲譽損害以及公司管理混亂的局面,最終自行承擔相應苦果。

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創始發起人之一袁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企業信譽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它反映了企業在社會上的聲譽和形象。涉嫌僞造公章行爲若屬實,不但違反法律而且損害相應公司的聲譽。此舉可能導致法律制裁、合作伙伴流失、招投標受限及法律糾紛。企業需遵守法律,誠信經營,以維護商業環境和企業未來。只有不斷加強信譽建設,堅持誠信經營,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