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阳光小房子

丹尼尔.戈尔曼说过:情绪失控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就像脱缰的野马,会把主人置于死地。

前段时间一位孕妈妈就因为情绪失控,做了一件可能她这辈子都不能原谅自己的事。

这位妈妈在辅导孩子作业时,发现孩子总是不用心,情绪一上来就没有搂住,体罚了孩子,并且殴打的是孩子的头部。

第二天凌晨,儿子突然开始呕吐,家人将其送到医院,之后被宣布治疗无效,离开了这个世界。

法医鉴定后发现,孩子的死亡是因为头部多次遭钝物击打,造成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呕吐,之后误吸引起了呼吸道阻塞,最后窒息死亡。

现在,这位母亲已经被判刑。

相信这个世界上多数母亲都是非常爱孩子的,这位母亲一定也是如此,不然就不会陪写作业,还那么着急上火的。

身为父母,倘若容不得孩子不听话或是犯错,动不动就情绪失控,真的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孩子在安全的环境和平和的状态下,才会愿意去学习,去探索,而倘若有这样情绪不稳定的父母,他们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人。1

在不少人心目中,演员孙俪算是一个好妈妈了,她曾经在微博里写道:现在拍戏录音师都会表扬我,嗓门变大了,有穿透力了......为什么进步那么大,是妈妈的应该都懂,还不是这7年练出来的。

说这句话是写给自己的,可见她也曾经在养娃的过程中,生气过,大吼过,崩溃过。

越来越多人认同,父母的情绪,会决定孩子的性格,甚至能决定孩子的命运。

不得不承认,养育孩子的确需要很多很多耐心,孩子在的地方就是各种意外的现场,可父母毕竟长于孩子,不管是力气、情感包容度等方面,要优于孩子,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人,不然就是没长大的孩子。

曾经一次在餐厅里吃饭,遇上一对小两口带着他们的女儿进来了,孩子大概4岁的样子。

他们坐定后就开始闲聊,不一会服务员端上了菜,正在手舞足蹈说话的女儿一不小心,弄撒了盘子里的菜汤,烫到了胳膊,也撒得一桌子都乱七八糟的。

突然见到这位母亲大吼起来,你怎么回事,刚给你买的好看的裙子,就被你弄脏了,一会怎么玩?

孩子完全被吓呆了,刚开始是震惊,反应过来之后就大声的哭起来了,还会时不时的看看妈妈。

大概是妈妈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吧,过了几分钟后,赶紧哄孩子,哄不成又威胁孩子不要再哭了。

女孩胆怯的看了看妈妈的脸,便强忍着哭,眨巴着眼睛,内心的委屈还写在脸上。

不少父母会认为孩子犯了错,就该立刻教训教训孩子,跟孩子发脾气,是为了让她长记性。父母在发脾气时候,因为肾上腺激素迅速增多,极有可能发展成体罚孩子的行为。

打骂孩子的行为,多数时候并不能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当父母冷静下来之后,还会内疚不已。2

日本有部电影叫《你是好孩子》,剧中一个母亲在外对别人很好,很温柔,可是一到家就像变了一个人,她对自己的女儿特别凶。但凡女儿做错了一点小事,就一定会招来一顿毒打。

小女孩穿衣服穿错了,妈妈立马就对这孩子的头就是一巴掌。小女孩玩耍时候不小心弄翻了一杯牛奶,不仅要被打一顿,妈妈还会恶狠狠的丢下一条毛巾,然后冷冰冰的就走了。

女孩出去玩,都是扭扭捏捏的,她怕把衣服弄脏,怕说错话,怕做错事,她最怕的就是惹妈妈生气,因为生气的后果就是严重的体罚。

而这位妈妈也并没有很好过,她经常在狠狠揍完孩子之后,把自己独自锁在房间里哭着说,对不起,只是从来没有让孩子听到过而已。

女孩的妈妈从小也经常被自己的父母体罚,她的胳膊上总是带着一个手表,就是为了掩饰那块的伤疤,一块用烟头烫的伤疤。

心理学家发现,在儿时形成的伤痛记忆会被储藏在人的潜意识里,而当遇到和此前一样或是类似的情景时,便会触碰到这块记忆,这时人的潜意识就会自动开始发挥作用。

简单的说,如果从小父母对自己的管教就是发脾气和体罚,那么这个人会以为处理错误的方式本该如此,于是就不自觉地继承下来了。

原生家庭的确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会有代际传递效应,因为自己是被揍大的,自己有孩子时候,很有可能会采取同样的方式对待孩子。3

演员陈乔恩曾经在节目里讲过她的经历,她小时候非常害怕妈妈,因为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就会过来揍她一顿,她那时候听妈妈走楼梯的声音,嚓嚓嚓,越来越近,她感觉就是魔鬼来了。

当她妈妈听到女儿的这段话前,她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什么不妥,她说到:那个时候,我觉得我们的责任就是你要把功课弄好,把书读好,就这样。那你没有做好这些事,就打。

在陈乔恩的妈妈眼中,发脾气或是打孩子能够让孩子听话,懂事,所以她才会坚持贯彻自己打骂孩子的政策。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质疑过一个观点,想让孩子表现得更好,就要先让他感觉糟糕。被打骂的孩子,并不是真正的听了父母的话,只是被父母的力量和权力震慑到了,恐惧攫住了他们。

父母发脾气孩子必然会害怕,倘若加上打孩子,孩子会觉得没有尊严。被打骂后,孩子往往不会言听计从,反而会跟父母争执,或者是报复父母,更严重的可能会认为自己没有价值。

著名作家刘墉曾经讲过自己是如何促进孩子学习的方法,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

刘轩中学时候学习成绩很不好,考卷上的选择题他都选C,整天喜欢做白日梦,十分的调皮,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个赛车手。

刘墉就跟他儿子说,如果你考试能够考0分,那么你想干什么我都同意。于是刘轩就努力的朝0分努力,结果他发现就算是考试随便写,也总是考不到零分。

为了得到0分,他努力的记忆和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终于最后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成绩。

这时,他才发现爸爸的方法,不仅让他掌握了知识,还从不同的角度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

其实在打骂之外,有太多的可以让孩子变得优秀的方法。但依然有太多父母有路径依赖的惯性行为模式,使用打骂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屈从,可结局往往是孩子怕父母,却并不敬爱他们。4

卢梭说过,世界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对孩子而言这三种方式中最可怕的就是发脾气了。

曾经有一项针对全国32个省市的7000多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4%的家长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55%的家长表示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由此可见,在漫长的养育过程中,多数父母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吼叫打骂孩子的情况并不少见。

做父母不易,但不管是什么理由,都不该用吼叫和体罚的方式对待孩子。

有些父母对待情绪的方式就是忍,“忍”在心理学的术语是表达抑制。

相关研究显示,在忍的时候,大脑扫描的结果是,忍的腹内侧眶额皮质有显著的激活。简单说来,大脑依然认为当前的情绪是负面的,这种负面的情绪还保留在人的身体里。可见,忍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那么在看到孩子不听话时,犯错时,该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呢?

首先,承认和接纳自己的情绪

如果孩子放学回家,不好好写作业,你看着心里有气,你要快速的觉察道自己的情绪,承认它,并且接纳它。

当你看到自己的情绪时,情绪反而不会在体内暗潮涌动了。这时你可以找别人辅导作业,也可以自己先躲开现场,去处理好情绪。

其次,认知重评能够帮你调节情绪

认知重评,就是说我们解释事情的方法本身是可以改变的。

不同的两个人回家看到自己孩子在洁白的墙壁上画了一只乌龟,其中一个觉得太有创意了,而另外一个却觉得孩子把墙壁弄得乱七八糟,内心自然一团火。这个中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解释这件事。

认知重评就是让我们用不同的角度,再去思考一次当下惹你生气的这件事。比如孩子不肯写作业,你先别忙着生气,你想想想孩子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是身体不舒服,还是题目太难了,大脑开启了理性思考之后,你便不会那么冲动了。

任何人都会有情绪,因为情绪是有利于生存的,父母也很难做到永远不发脾气,因为永远不发脾气的人是不真实的。

父母可以承认孩子有某些行为或是表现时,自己是无法接受的,是有情绪的,但对孩子管教的方法应该是和善与坚定的,因为这种方法既尊重孩子,又尊重自己。

漫长的养育过程,是一条自我修行的路,没有谁一开始就会做父母。养育本该是亲子之间互相滋养的过程,双方都该是轻松的快乐的,而过程中只有能够好好调控好情绪,才能和平相处,共同进步。

愿做父母的我们都能成为调节情绪的高手,温柔的牵着孩子的手走向美好的未来。

(本文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