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到底能不能住人?

业主们说,房子的性质是办公,商业服务,必须退房。

开发商说,没有明确禁止,项目是合规的。

郑州万科·小世界公寓这个项目最近二期收房,业主们看到合同上注明房屋性质为“办公,商业服务”,认为开发商涉嫌欺诈,要求退房退款加补偿。

图片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一位购买了这个项目的业主给出了这样的理由:

1、开发商在宣传过程中完全突出“公寓”字样, 并没有告知该项目性质是“办公,商业服务”。

2、样板间也全部是按照住宅的样式装修设计,可住人。

3、目前很多城市都在禁止商改住,郑州虽然没有明确禁止,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明确禁止。

从开发商回复来看,他们也承认四点:

1、地块是商服用地;

2、预售合同已写明是办公;

3、不否认使用“公寓”字眼宣传,但也注明了“宜商宜住宜出租”;

4、此种操作目前在郑州是合规的。

开发商们将商业地块盖成公寓,一层楼几十套房,每套房就是一个大开间,带一个卫生间,有的是毛坯,但很多是精装修,也都是按照迷你住宅的形式来装修的是,唯一差的是不通天然气,有实力的开发商甚至能拿到民水民电,这种房子居住成本其实不高了。

有业内人士援引相关规定表示,万科这么做是违规的。但万科也不傻:郑州并没有禁止。但万科作为全国性标杆房企,如果不熟悉每个城市的政策,那还混什么房地产?王石和郁亮不懂吗?马后炮而已。

如果说万科是违规的,那我可以说全国90%以上的房企都违规了,大家都这么干。至于为什么这么干,原因是多方面的。

简单说两点:

1、政策变化导致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比如限购的出现。开发什么样的产品,必然做过完备的市场调研,公寓这种产品,一般两类人居多,购买力不强的刚需,买这种房子过渡一下,投资客没有房票了,退而求其次选择公寓,赚房价也赚房租。

2、土地出让比例不平衡,中国大部分城市都是这样的,住宅用地比例是偏低的,这里面有传统的重商思维,住宅卖了就是一次性的,至少70年内只能收一次税,但商业就不一样了,每个月每年都要交税。对主政者来说,多配置商业用地显然可以一直收税,少量的宅地也可以高价卖出,一次性多收割一点。

从2016年北京商住房爆发开始,大家开始熟悉公寓这种产品,那一年公寓成交量历史性大幅超过了住宅的成交量。这里当然政策因素占主要原因,购房需求旺盛,开发商手里又有大量商办地块,当时也没有限制商改住,买卖双方都认为自己赚了。

但中国的房地产,你懂得,政策被变相破解了,让你去发展商业组团,结果全部变成住宅住人了,规划流产了。吸引了大量非本地户籍人口定居,给城市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公共资源不够分了,交通太堵了,低端产业太多了,最关键的是房价还在涨……

目前针对商住房进行调控的几个城市,大抵都是基于上述逻辑。不过问题还是来了,对于大多数城市,商改住并没有明确不可以,郑州就是这样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目前郑州公寓市场了。据克而瑞统计,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是郑州公寓市场最好的时候,整个库存周期仅有6-12个月,市场非常火热,但到了2018年,公寓市场急转直下,原因也是因为几个大城市对公寓的调控,还没卖的公寓必须改回去,包括还没收房的公寓,都得退房改回去,已经进入市场的公寓,不能卖给个人购房者,自此,公寓瞬间被打入冷宫,成交量长期为零,价格断崖式下跌。

对开发商来说,一切都是在法律范围内行事,目前郑州未明确不允许办公产品用来居住。既然可以,那么要用来住,必然就得按照居住用途来装修设计。

对业主来说,他们当然清楚现在大环境是不利于商改住的,万一郑州对“商改住”“公寓”出手,自己就是接盘侠。

说实话,如果单纯走法律诉讼,业主们必输。行政介入,舆论跟进后,后续发展还真不好说,房地产这行业太特殊了,政商关系非常关键,开发商大概率会妥协,至于到什么程度,目前还不知道。

而业主们显然知道,直接走法律诉讼大概率会败诉,必须调动各种资源为自己服务,形成一种压力,房住不炒现在就是一柄尚方宝剑,拿住了才能占据主动。

我不相信这上千位业主中没有人知道“公寓”的意思,目前“公寓”并没有法律意义上明确定义,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这些年开发商的大力推进开发,在大家的认知中早就是“40年产权,不限购,商业用地,开发商普遍改造成住宅出售”,“公寓”与“商住房”“商住公寓”都是一回事。经历了市场多年的洗礼,购房者也应该清楚,即使可以住,但“公寓”并不是“住宅”。

视频里那位接受采访的哥们儿很会说话,买房的时候以为是可以居住的公寓,周边住宅15000元/平米,办公室5000-6000元/平米,很多空置,自己买的是公寓9600元/平米。自己目前是在北京上班,想着北京待不下去可以回到郑州发展,有个住的地方,想着等于断了自己的后路。

我想说的是,你说的这番话同时证明了一点,对你这种特点的购房者来说,如果是同地段同面积住宅,你买得起吗?有资格吗?纯办公楼那么多5000-6000元/平米,你也不会去买。这也恰恰说明这种商改住,报价折中的公寓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说到这里其实大家都很清楚了,焦点只有一个:业主们按市场规则买了房,但不想为未来的政策风险买单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