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陳春花:中國企業正需要打一場質量革命

11月20日,由中國經營報社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在京舉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指出,“致敬改革開放40年,比使命更重要的是行動。面對持續改革開放,今天更需要回歸到兩個最重要的規律,一個是尊重市場規律,一個是尊重發展規律。只有如此,纔可以喚醒和煥發更多的經濟構成要素髮揮作用。”

目前,中國正在由高速增長模式轉向高質量增長,陳春花教授認爲,“要讓民營經濟有活力,解決宏觀經濟面臨的一些問題,必須要做到法治的歸法治,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

中國企業的價值進步

在陳春花教授看來,中國企業40年的價值進步主要經歷了五個大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1980年初開始,中國就決定了開始實行市場改革以及對外開放政策,在這個過程當中,開始誕生出真正的企業家和企業羣體。

“我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常常會想到,比如說,我們從一開始改革開放,就有了寶鋼項目的第一次設立,就有了1980年看到的中外合資企業出現,我們可以看到,1981年就有很多的企業開始走向真正的企業成長路徑,到了1982年、1983年特別是1984年,大量的中國企業呈現出來,這使得整個企業家羣體開始不斷湧現。”陳春花教授表示。

第二個階段是從1999年開始,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中國正式告別了供應短缺型的經濟模式,真正出現了滿足整個社會的供應需求,開始供大於求。

第三個階段是從2000年開始,中國企業開始了產業化進程,其中最重要的是產業轉型。

第四個階段是從2004年開始,中國企業進入全球市場。2004年誕生了兩個最大的標誌性事件——聯想收購了IBM的PC部分,TCL收購了法國的湯姆遜—— 從此開啓了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進程。

第五個階段的開始時間是在2012年,互聯網技術使得中國企業開始跟全球同行站在同一個起跑線。

“從2012年之後,我們看到的最讓人鼓舞的地方是,中國的企業開始以品牌出現在最終的消費者內心當中,這些品牌已經開始在全球範圍內被非常多的消費者認識到。”陳春花教授告訴記者,“比如在洛杉磯最特別的感受,你可以用支付寶,你可以在很多地方用支付寶,這就可以看到,我們中國企業已經開始出現在最終消費者的心目當中。”

伴隨着對很多中國企業持續成長的研究,陳春花教授指出,“我們最重要的討論不在於企業的規模是大還是小,是這個企業的可持續性。”

在如何檢驗企業可持續性發展方面,陳春花教授提出了三個層面的標準,“一是企業自己的效率和企業的價值創造,只有效率和價值創造才能真正幫助企業在今天持續活下去。二是對於整個社會的進步推動,包括對於行業進步的推動,你付出的努力是多少。三是你在這個社會當中能承擔的責任是什麼?在這個責任之下,你所做的價值創造是什麼?”

中國企業的質量革命

延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研究,陳春花教授提出,40年之後,中國企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打一場質量革命。

“這裏的質量,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產品質量,而是整個企業的發展質量,要用企業的質量發展來推動和引領未來。”

那麼,如何去打這一場質量革命呢?陳春花教授指出,質量革命有八個最重要的特徵。

第一個特徵,成長性,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可持續性。“一般來說,研究企業成長性有三個最重要的指標,一是顧客,你可不可以跟顧客一起去做成長?我們今天其實很多企業並不是因爲技術而被淘汰,而是顧客淘汰了它。二是對行業的進步和發展,你的貢獻是多少?我一直比較堅持自己的理解,我不認爲單一的企業能夠發展,它必須放在一個行業當中,只有這個行業持續成長,纔會幫助這個企業成長。三是你的員工能不能持續成長?只要我們在這三個方面做出努力,去做成長的時候,我們就會擁有這個成長性,也就是可持續性。”陳春花教授指出。

第二個特徵,創新,是當下討論最多的一個話題。“我們在任何領域、任何場合都會談到創新,我深受約瑟夫·熊彼特的影響,認爲在創新當中必須得到結果,這個結果可能會反映某個領域創新的產品,新的替代原材料,新的市場,新的商業模式以及新的企業,如果不能用行動求得結果的話,很難談創新的。”

第三個特徵,企業與環境的匹配能力。今天環境最大的特點是不斷的變化,所以大家會不斷對未來進行預測,但我認爲,這種預測不在於升還是跌,變得更好還是更加挑戰,而是從企業的角度來講,要先接受這個環境是這樣,而不是預測它對你有利還是不利。當你能夠接受這個環境的時候,你才能夠在這個環境當中真正找尋你的機會,所以我會建議企業家要不斷地把自己的經驗和習慣往下放,不斷地去接受這個變化的不確定性和這個變化所帶來的挑戰,然後思考怎麼能夠把它變成機會。

第四個特徵,領導者的努力,在今天更需要領導者來解決價值觀牽引的問題,在一個完全不確定的狀態下,你的價值取捨變得更加重要,你怎麼樣能夠讓你所擁有的企業家精神變成全員擁有的企業家精神,你的戰略思維和你的視野能不能更具廣泛性、包容性和洞見性。更重要的是第一代、第二代領導人之間的傳承,你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這實際上是對領導層最基本的要求。

第五個特徵,作爲一個可持續企業,能否把價值鏈和價值網絡跟你的企業組合起來,這個價值鏈和價值網絡包括了員工、投資人、產業鏈上下游,更重要的是包括顧客以及整個社會,可不可以形成這個命運的共同體?“所以,我最新的書提出來,企業必須是一個共生的組織,找到共同生存和成長的空間和可能性。”

第六個特徵,產品和技術是不是真正具有競爭力。“今天非常多的人在討論商業模式,這沒有任何的問題,但是根本性的部分還是要回歸到產品。同時我們也必須理解技術在今天的影響力和推動作用變得越來越強,如果不能夠落實到產品和技術,使得這兩個部分具有更強大的競爭力,我們是沒有辦法在這個市場當中獲取空間和機會的。”

第七個特徵,我們到底怎麼去理解全球化。當前整個全球化尤其是中美之間的貿易讓人們覺得全球化正變得更加艱難或者更加跟以往不同。“但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不管看到的這個外部市場和環境是如何變化的,我們檢驗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還必須具有全球的標準,如果沒有能力用全球的標準檢驗自己企業的時候,我們就沒有辦法認爲在這個動盪的環境和變化中擁有挑戰能力。”

第八個特徵,企業需要擁有一個有效的治理結構。事實上當今的很多問題需要通過結構治理來解決,包括企業的持有者和企業的經營者之間怎麼能夠共同承擔整體的企業責任,怎麼能夠真正地去解決可持續性、根本性的保障問題。所以,如何規範、有效設立企業的治理結構,將是決定企業能否真正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基本保障。

新時代的三個市場特徵

在陳春花教授看來,不管大家怎樣去理解當前全球的變化和趨勢,在40年的發展過程中,中國成爲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商業大國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2017年,中國的GDP達到了12.24萬億美元,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的份額是15.4%。

“所以如果用一個詞來描述我們今天所面對的這個市場,它應該是一個全新的時代。”陳春花教授表示,“它跟過去最大的不同在於,這個時代有一些東西是非常明確的,這就是新時代的三個特徵。”

“一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和發展藍圖。應該說,未來我們整個國家的發展藍圖是非常明確的,那麼,對於企業來說,在這樣的藍圖之下,我們怎麼樣去佈局自己的產業、佈局自己的發展空間、佈局自己的可持續性,我相信這是企業可以探討的最重要的來源和背景。”

“第二,我們所關心的最重要的機會其實是來源於一個最重要的核心矛盾,我相信今天很多的企業能很清楚地感受得到,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發展的矛盾,而在解決這個矛盾的過程之中,會看到之所以很多新興的產業、新興的企業擁有非常強大的發展速度和強勁的增長空間,是源於其跟新的需求做了非常完好的組合,當這個組合能夠很好地匹配,矛盾所帶來的新空間就會釋放出來。”

“ 第三,要認真地探討我們跟世界發展的區別是什麼。我們要理解彼此之間做的調整,需要認知這些改變,不能再用國內的經驗看全世界,不能再用原有的核心優勢面對全球市場,這就是企業需要做出調整的部分。”

在陳春花教授看來,不管能不能接受,變革不會以我們的意志爲轉移,不管我們準備好了還是沒有準備好,面對下一個40年,根本的問題仍然是持續的改革開放。所以,致敬40年,比使命更重要的一定還是行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