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揚雄說:“書,心畫也”。意思是說,從一個人的書法字跡,可以洞察他的內心狀態,簡單來說就是“字如其人”。品格高尚之人,書法就顯得脫俗;品德清純之人,書法就顯得瀟灑;若是忠臣烈士,書法肯定端正、厚重。那麼,今天我們就對比一下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的墨寶,看一看真的是“字如其人”嗎?

張作霖雖是東北王,卻未曾上過幾天學,文化水平並不高,心情不爽就“媽了個巴子”,說他是個大老粗一點不爲過。但奇怪的是,從他留下的字跡來看,他的書法作品還是有點水平的,看不出一點匪氣。

據說,曾有人張作霖拍馬屁,誇他的書法寫得不錯,張作霖當場懟了回去:“媽了個巴子,誇老子寫的不錯,那不是瞎白話嗎!”但是看下面這幅“浩氣長存”,大筆厚墨、力道十足,感覺書法功底還是不錯的,倒也符合張作霖那個脾氣。

張作霖的書法作品多以行、楷爲主,行書行雲流水,楷書端莊大氣,讓人很難把這些作品跟一個大老粗聯繫起來。而且,張作霖留下的字跡,很多是一幅一個樣,有的書法飄逸,有的下筆雄渾,似乎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有代筆嫌疑。但是這種懷疑也只是一種猜測,畢竟沒有直接的證據。

反觀張學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他就是個風流倜儻的“官二代”,一生離不開女人的“花花公子”而已,好像沒什麼文化。但實際上,張學良不僅精於詩詞,書法水平更是了得,行、楷、隸、篆皆有不俗的功底。

年輕時的張學良,縱情於聲色犬馬,精力十分充沛,書法也是行雲流水、遊雲驚龍;西安事變後,他被幽禁了長達52年的時光,平時只能以書法自娛打發時間。此時的書法,就顯得沉穩老練、柔中帶剛,筆墨十分厚重。

張學良的墨寶當年十分受歡迎,很多人以擁有他的墨寶爲榮,求字的人絡繹不絕,甚至不惜重金也要求得一幅字。當然,也不排除很多人想借此巴結、討好這位少帥,但張學良紮實的筆墨功夫還是不容否定的。也有人會說,張學良寫得一手好字,打得一世爛仗,但這兩者間又有什麼關係呢,你們說對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