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肥原派幾個日本人去曹府誘降,曹錕起初並不知其意,出於禮節還是接見了他們。最終,曹錕被日本人看中,並對其展開誘降政策,由土肥原賢二親自策劃。

在民國曆史上,曹錕的名聲並不太好,雖然算不上劣跡斑斑,但他重金賄選、當上民國總統的事,還是給他留下一生的污點,怎麼洗都是洗不掉的。以至於現在,很多人聽到曹錕這個名字,就下意識地把他打到“反派人物”那一類了。但是,真實的曹錕卻並非如此,儘管他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但是在民族大義面前,卻比汪精衛之流好得太多!

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由於馮玉祥倒戈,直系部隊慘敗,曹錕也被軟禁。1924年11月2日,曹錕被迫辭去大總統,宣佈下野。不過,他仍舊關注着全國的政治局勢,企圖有一日東山再起,但是這有一個前提,就是絕對不當漢奸!

日本全面侵華之後,在中國實行“以華治華”的策略,先後在北平成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維新政府”。爲了將這兩個僞政府合併,組成一個“中央政府”,必須找個有資歷、有名望的人擔任首腦。最終,曹錕被日本人看中,並對其展開誘降政策,由土肥原賢二親自策劃。(下圖:高凌霨)

就算窮得喝粥,也不給日本人辦事

土肥原派幾個日本人去曹府誘降,曹錕起初並不知其意,出於禮節還是接見了他們。得知日本人想擁立他爲大總統,建立一個新政府時,曹錕勃然大怒,立刻將這幾人轟了出去。他雖然還想出山,可絕不當日本人的走狗,還對家人說道:“我若有一天能再起,不打日本人不出這口氣”,同時告誡家人:“就算窮得喝粥,也決不給日本人人辦事!”(下圖:高凌霨)

土肥原見一計不成,再派曹錕的舊部齊燮元來勸降,結果喫了個閉門羹。但土肥圓還不死心,又派了一個高凌霨。此人曾是曹錕的心腹,當年曹錕賄選總統,他就是主要策劃者之一。七七事變後,高凌霨不顧曹錕苦苦相勸,投靠了日本人,如今又來他府上勸降,氣的曹錕大罵:“如今你做了東洋人的高官,又來見我這無用之人作甚?你的良心是讓狗喫了嗎?滾出去,日後不許再進曹家的門!”(下圖:高凌霨)

華胄忠良

1938年4月,聽聞國軍在臺兒莊大勝,曹錕高興的坐不住,讓女兒把報紙上的捷報讀了一遍又一遍,感嘆的說道:“我就不信啊,咱們還打不過小鬼子!”日軍兵敗臺兒莊之後,又調集大批兵力,對徐州形成合圍之勢,曹錕聽到消息氣得大罵。眼看戰事危急,他心裏甚是焦躁,加上天氣悶熱,就去洗了個涼水澡,結果染上了感冒。此時的曹錕已經76歲,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感冒很快發展成肺炎。

1938年5月17日,曹錕在天津病逝。在彌留之際,曹錕握着女兒的手說道:“臺兒莊大勝之後,望國軍乘勢恢復國土,餘雖不得見,亦可瞑目。”說完,便溘然長逝。短短25字的遺言,足見曹錕的一片愛國之心,讓人淚目。

曹錕去世後,各大報紙均以“生前不爲奸道所動,彌留猶念收復失土”爲題進行報道,國民政府也對曹錕的民族氣節高度褒獎,追授曹錕爲陸軍一級上將,稱其爲“華胄忠良”。

小結

曹錕自下野之後,一直關注着國內局勢,雖然一直抱有東山再起的想法,卻始終未成爲“溥儀第二”,寧肯在家閒居,也不肯借日本人的勢力迴歸政壇。和那些叛國投敵的漢奸相比,曹錕擔得上“華胄忠良”四個字!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