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知乎高贊回答:後來才發現自律的人,纔會有自由

01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問:你最深刻的錯誤認識是什麼?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說:

以爲自由就是想做啥做啥,後來才發現自律者纔會有自由。當一個人缺乏自律的時候,他做的事情總是在受習慣和及時誘惑的影響,要麼就是被他人的思想觀念所擾,幾乎永遠不可能去做內心真正渴望的事。

我們總是羨慕他人的生活,卻不知道他人生活的背後所付出的努力,與超強的自律。

前幾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位作者朋友寫了一篇關於自己的年終總結,總結裏提及到她每天有規律的生活和對自己的一些規劃。

看完這篇文章後,從心底裏佩服她的自律。她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也很清楚自己該如何去做。

我們都甘於平凡,卻都不甘於平庸。或者說,我們都害怕自己活得很平庸。而在拒絕平庸的前提下,就是保持自我自律。

02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心理學著作一書的開篇寫道:“人生苦難重重。”

以前,我對這句的話理解是,我們這一生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苦難和挫敗。

後來,當我經歷一些事情之後,我對這句話有了新的理解。那就是,當我們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只能選擇面對問題,並想辦法解決它。而在解決問題的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得不去管束自己,做到自律。

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主要工具。

2018年,是我這些年來,遇到問題最多且不太好的一年。那一年,我的生活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以至於在遇到問題時,有些措手不及。

但沒有辦法,只能選擇面對與解決。冷靜下來後,開始逐步規劃自己的生活、工作、寫稿、看書、兼職等等,時間就這樣被自己安排的很滿。

雖然,那一年過得並不好,但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規劃與自律。早睡早起,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把每一件事情儘可能的做好。慢慢地,真的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看到自身的成長。

不是因爲優秀才自律,而是自律了才能變得優秀。所以,那一年,也是我進步最快的一年。

所謂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

03

李開復說:“千萬不要放縱自己,給自己找藉口。對自己嚴格一點,時間長了,自律便成爲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你的人格和智慧也因此變得更加完美。”

以前,我也總是什麼事都是說說而已,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僅沒有魚,網也沒有了。

但是,當我們逐漸去改變,並習慣了好的生活模式,自我規劃與約束,我們就能變得越來越好。

自律,不是刻意,是接受與習慣。是面對誘惑時,知道該如何拒絕,是拒絕拖延症。

自律不在於表現,而在於思維模式的改變,以及自我努力成長與約束,它更是一種自我管理的能力。

我們要學會改變自己不好的思維模式,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敢於和別人不一樣。

04

之前,閱讀《自控力》時,讀到這樣一段話:“我要做”和“我不要”是自控的兩種表現,但它們不是意志力的全部。要想在需要“說不”時“說不”,在需要“說好”時“說好”,你還得有第三種力量:那就是牢記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當我們有了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和目標,我們就會釋放出能量付出行動,願意去爲此而努力。

所以,要確定好自己所需要的是什麼?真正想要的又是什麼?

自律,是一種自我完善的過程,其中必然經歷放棄的痛苦,但是舊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纔會誕生。

那麼,我們如何做到自律呢?在這裏,我想分享一些我的小方法:

1、制定計劃,並付出行動

很多時候,是不是會覺得自己明明一直在忙,但完成的效率卻很低?那這個時候,你需要把要做的事情寫下來,一個一個的去完成。

我們可以從日計劃到周計劃再到月計劃、年計劃。慢慢地去計劃與完善,把時間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每天做事情之前,給自己列一份 To do list 。然後,有計劃性的去完成。

當然,在寫下清單規劃的時候,也要注意時間節點,不要一直在做同一件事情。這樣效率低,還很影響心情。

計劃制定好之後,就是行動。每完成一項做一個記錄,一目瞭然。

2、學會拒絕誘惑,遠離手機

生活中充滿形形色色的誘惑,誘人的垃圾美食,不斷打折的衣物、鞋子、包包等等。雖然,這些看起來也許是一一件件小事,但是大事都是由小事堆積。

畢竟,人的慾望是無限上升的。不是說,我們不要有慾望,而是,要懂得適可而止,購買自己所真正需要的。

而拒絕避免誘惑的另一種方式,就是遠離手機。不要把大部分的時間,浪費在玩手機上。手機,應該是我們的實用工具,而不是浪費時間的工具。

3、堅持早睡早起

好的作息習慣,是爲了讓我們擁有充沛的精力。我已經很少熬夜了,每天堅持早睡早起,晚上十一點入睡,早上六點起牀。

在這個習慣下,我發現自己每天的狀態是比較好的。不管是早起寫作,還是看書都會很享受這樣的時間。早起,真的能做很多事。

能夠管理好自己的作息時間,是自制力、自律的體現之一。

4、拒絕拖延症

拖延症真的很容易拖住我們行走的後腿,它是人的天性。

比如,有些工作和計劃明明當天就可以完成,但偏偏要拖到次日完成。這樣無限循環,事情就是在反覆堆積。往往這種態度、想法容易讓人出現煩躁、自責的心理,計劃也很容易泡湯。

所以,不管做什麼事,一旦有了計劃,需要去做的時候不要拖到最後一刻再去完成它。

任何事都要有所準備,針對性、計劃性的去做到今日事今日畢。當慢慢做到這一點的時候,拖延症也會逐漸消失。

拒絕、打敗拖延症是自律的前提。

5、堅持閱讀

意志力與聰明和才華無關,與堅持有關。

當我們不知道做什麼時,那就保持一個好的閱讀習慣吧。堅持每天放下手機,閱讀一個小時的書。

在書裏,尋找我們想要的答案。

05

最後,我想分享山本耀司說過的一句話:“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纔是珍貴的、有價值的。”

不鼓勵刻意自律,但希望我們都能越來越自律,越來越好。

對自己狠一點,才能越接近自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