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標題:週一開車進故宮:爲特權開道不能這麼敷衍過去)。除了當事人的責任,故宮管理方有沒有爲特權開路的疑問,不能就這麼敷衍過去。

(原標題:週一開車進故宮:爲特權開道不能這麼敷衍過去)

有一種炫耀,叫“週一開車進故宮”。近日,一位微博博主發佈了在故宮太和門廣場,停放豪車並擺pose的照片,且直言不諱配文說,“趕着週一閉館,躲開人流,去故宮撒歡兒~”。

說句實在話,在故宮或許可以撒歡,但是在網絡上就未必了。這條博文很快招來網友質疑,以至於博主不得不做刪除處理,但隨後又發微博反駁稱,自己是受邀來看展覽,從故宮西華門進入的,“合法合規”。

此言一出,更是驚世駭俗,網友也只能湧入故宮博物院官方微博求解釋。

1月17日晚間,故宮博物院道歉。但遺憾的是,不足百字的官方回應裏,也只表達了兩個字的意思:屬實。具體到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爲什麼會發生、怎麼處理,沒有任何的解釋和表態。

真相到底是什麼?能夠找到的蛛絲馬跡,也無非是媒體零星採訪到的一些故宮工作人員的說法,如“遊客不能開車進故宮,西華門是供員工和公務使用的通道。女子拍照位置,車輛可穿行但不能停。”

追問那麼多細節,無非是想讓涉事的所有方,都能得到應有的批評和處理,從而吸取教訓,正確認識自己的言行。這不是一個特權的開關由誰打開的問題,而是特權的開關本不應該存在的問題。

從2013年初開始,故宮就已經全面實行開放區內禁止機動車駛入的規定。據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講述,當年4月,時任法國總統奧朗德參觀故宮時,就讓其車隊在午門外停車,先爲其講解午門歷史。從那時起,所有外賓都在外下車了。

外賓也好,其他人也好,在早已經沒有了封建帝王的時代,對於故宮來說,他們都應是一視同仁的遊客。遊客有素質高低之分,但權利不能有特殊之處。

其實,在故宮遊客身上發生過的奇葩事兒,並不只一起。2015年,曾發生過有人在故宮拍“人體藝術”全裸照片的事件;2019年,有遊客在網上發佈了在故宮吸菸還對鏡頭炫耀的視頻,故意調侃“誰敢在故宮抽菸?”

只是,如果先前的一些事件,還可以用管理疏忽解釋的話,這次拍照之明目張膽、還特意點出閉館時間、聲稱“受邀”,就不是鑽空子能解釋了的。除了當事人的責任,故宮管理方有沒有爲特權開路的疑問,不能就這麼敷衍過去。

回顧近年,特權的合法性逐漸消解了,但是特權的慾望依舊在很多人心中停留。比如剛過去不久的“機長女友曬駕駛艙自拍”事件。爲什麼一些人享受了特權,還非要廣而告之地曬出來呢?

這不得不提特權的兩個特徵:表面看,特權是用來享受的;可實質上,它是用來炫耀的。通過炫耀,來表達“天下人不可爲但我可以”的姿態,這纔是特權使用者真正需要的。它不僅是一種物質享受,更是一種心理滿足。這也爲什麼,在最初面對網友指責時,曬故宮車照的女博主會反責網友是“檸檬精”。

目前,追問沒有停息,故宮博物院的正式回應也不能止於道歉。到底是不想解釋清楚,還是因爲某些關聯的阻力不能解釋清楚,這同樣重要。因爲這直接涉及到,故宮管理方是想主動迴避責任,還是在刻意替他人隱瞞一部分責任。

(作者系資深評論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