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其實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已經試點了幾年,2019年正式將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寫入《土地管理法》,從2020年起,國家徵收農民承包地的,農民除了依法享受徵地補償外,還要增加一項就是失地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險,旨在確保農民土地被徵收後,老來應當擁有的生活保障,即養老保險。如果徵收集體土地就要認定爲失地農民的話,全村人都是失地農民了,全村人都可以買失地保險,這是不可能的,失地農民只針對政府徵收農民個人的全部承包地或者部分承包地的情況。

對於農民來說,土地是至關重要的,有些農民主要就是靠種地爲生,但有時會因爲要搞建設出現徵地的現象,導致部分農民失地或少地。

對於他們來講,國家當然會擔負起保障生活的義務,那麼具體如何保障這部分人的生活呢?

有哪些補償措施?

失地農民不光享受徵地補償,還享受失去土地的社會保險補貼。

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其實在我國很多農村地區已經試點了幾年,2019年正式將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寫入《土地管理法》,從2020年起,國家徵收農民承包地的,農民除了依法享受徵地補償外,還要增加一項就是失地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險,旨在確保農民土地被徵收後,老來應當擁有的生活保障,即養老保險。

這裏分爲60歲以上和未到領取養老金年齡兩個階段:

60歲以上

國家有明文規定,所有的失地農民要視同他已經繳納了15年的養老保險。

所以,只要年紀到達領取養老金的年齡(60歲),可直接領取。

根據各個省份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同,這筆錢大概在800~1500之間,而且這個錢每年會有5%~10%的漲幅。

可以說,原來每個月可能就能領100塊錢~200塊錢,現在好了,至少領到800~1500。

未到領取養老金年齡

有很多人頭二三十年就是農民或者農民工,從來沒有繳納過養老保險。同時,還未到領養老金的年紀,那麼怎麼辦?

所有的失地農民要視同他已經繳納了15年的養老保險的規定,同樣適用。

在此基礎上,男性45歲到60歲,女性45歲到55歲,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失地農民,他們的社保也將由國家擔負相當大的一部分。

這一部分的農民個人只要承擔20%就可以,中央會承擔50%,各地政府再承擔30%,也就是說他們的養老保險政府將解決掉80%。

這樣中年失地的農民只要拿出一小部分的錢給自己接着繳納養老保險,十幾年後他們就可以安安穩穩地領自己的養老金了。

最後,究竟哪一部分人能享受到這些福利?有什麼具體標準?

失地農民判定的標準是什麼?

①政府要徵收農民承包地

可以這樣講,失地農民成立的首要條件是政府徵收了自己的承包地,從而導致自己失去部分土地或者全部失去土地。政府沒有徵收自己的承包地失去土地的農民或者沒有土地的農民不能認定爲失地農民。

②政府徵收集體土地不能認定個人爲失地農民

政府如果是因城市建設需要,佂收了村集體土地,農民不被認定爲失地農民合理嗎?

這肯定是合理的,徵收集體的土地,徵收補償歸集體所有,但個人不能以集體土地被徵收爲由說自己是失地農民,失地農民只針對農民個人的承包土地被國家徵收。如果徵收集體土地就要認定爲失地農民的話,全村人都是失地農民了,全村人都可以買失地保險,這是不可能的,失地農民只針對政府徵收農民個人的全部承包地或者部分承包地的情況。

編輯/責編:康軒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