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輩子,就幹一件事

遼闊的平原,肥沃的土地,充足的光照和降雨量,成就了塞爾維亞農牧業。其中,畜牧業裏一白一黑就很有特點。白是養羊業和奶酪乳製品產業,黑是生豬產業。

由首都貝爾格萊德向東,驅車經過高速後道路變窄,路況坑坑窪窪,行走緩慢,兩邊的森林卻很茂密,藍天白雲,空氣清新,兩個多小時後,我們就到了白河農場。

【夜讀】克塞兩國紀行⑥——塞爾維亞的一“白”一“黑”

/在森林中驅車前往白河農場/

白河農場坐落在曲曲彎彎的丘陵地帶,45人管理着600多公頃土地。這個農場歷史悠久,1850年建成,當時主要是養馬,一戰後開始養羊和種植水果,之後從事乳製品和奶酪加工。二戰後這裏被另一家公司收購,2015年後被今天的老闆買斷,養殖種植加工全面推進,目前有山羊1000多隻,綿羊1000多隻,種植黑莓等水果,製作奶酪等。

【夜讀】克塞兩國紀行⑥——塞爾維亞的一“白”一“黑”

【夜讀】克塞兩國紀行⑥——塞爾維亞的一“白”一“黑”

/白河農場的羊圈/

站在農場門口,眼前是望不盡的金色大地,還沒有枯落完的樹林,野草點綴着一些綠色。

【夜讀】克塞兩國紀行⑥——塞爾維亞的一“白”一“黑”

/成羣的綿羊像散落在廣袤丘壑之中的隊伍,徐徐前行/

牧羊犬跑前跑後,不時到主人身邊討巧。農場主人介紹,綿羊抗寒性強,初冬季節可以在野外圈養,山羊則在羊棚餵養。農場中每天山羊的產奶量可達700升,綿羊可達500升,在這裏全部用於奶酪加工。他們與中國有緣,上個月他們農場在上海進博會上與中方一家公司簽訂了羊肉和奶酪分銷合同。羊奶比牛奶價值高,它的纖維細膩,營養成分最接近人奶。

奶酪是歐洲人喜愛的食品。

【夜讀】克塞兩國紀行⑥——塞爾維亞的一“白”一“黑”

/羊奶酪由鮮羊奶加工製成/

主人說由鮮羊奶到羊奶酪工藝與牛奶一樣複雜,前後要經過多個程序。工作人員爲我們展示,主要是冷卻,加熱,壓縮,攪拌,成型,儲藏等,這一過程有點像中國傳統做豆腐。但不同的是還要放置6到9個月後,纔可以拿來食用。他們這裏地處山區,空氣、水都很好,加之鮮奶不出場直接加工奶酪,質量更加上乘。主人端出白色的羊奶酪,熱情地邀請我們品嚐,果然與我們平時國內喫的不一樣,一點羶味都沒有。

【夜讀】克塞兩國紀行⑥——塞爾維亞的一“白”一“黑”

/儲藏室內,錯落有致的擺放着製作好的奶酪/

塞爾維亞的初冬,天黑得很早,下午四點多太陽落山,暮色降臨。我們趕到最大的養豬企業尤業公司時,天徹底黑了。坐在我們面前的是該公司的第一代創始人米連科維奇,他今年74歲。

【夜讀】克塞兩國紀行⑥——塞爾維亞的一“白”一“黑”

/米連科維奇/

米連科維奇董事長身體壯實,目光炯炯有神,穩重,讓人想到了當年的鐵托。他說三十多年前,他創辦養豬場時只有三五人,規模很小,現在已擁有500多人,養豬、飼料加工、屠宰、肉食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年出欄4萬多頭。共有三個養殖場。除了養豬外,還養雞、養牛等,年總產值20億歐元。

【夜讀】克塞兩國紀行⑥——塞爾維亞的一“白”一“黑”

/奶酪、火腿、臘肉等拼盤,凸顯地方飲食特色/

當初爲啥要辦養豬場?

米連科維奇說,他開始做農機生意,農機那時生意不好,就轉行了。他看重的人們消費的巨大需求。他說,企業規模是一步步擴大的。先開店,肉賣完了,再擴大養殖,飼料又有需求,再擴大,同時,他抓住機會兼併了幾家經營不善的小企業,讓失業的人有飯喫,有活幹,漸漸成爲了大企業,很幸運。他是個農民,上學又不多,就知道養好豬,賣好肉。讓他用簡單的話總結成功的經驗,他說,一個人一輩子就幹一件事,幹好。他的成功是團隊的成功,團隊必須有精神。

【夜讀】克塞兩國紀行⑥——塞爾維亞的一“白”一“黑”

/米連科維奇團隊與攝製組團隊合影留念/

(作者趙澤琨 系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