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来自“悟空问答”的问题,有患者邀我回答。可是回答写好了一看,问题已过期,回答了很多人也看不到,就写篇文章吧。

完整的问题是这样的:

“心血管造影显堵80%,在我们病人来说,能不装支架尽量不装,因为装了支架要长期吃药。在溶栓和支架之间,作为病人,我们如果选溶栓的话,是不是比装支架更好?”

我想题主问题中说的心血管造影应该就是冠状动脉造影吧。我们就按冠状动脉造影、支架还是溶栓来说。说说冠脉造影显示血管堵80%的时候,选择溶栓还是支架。

首先应该说一下溶栓治疗和冠脉支架植入两种治疗的不同之处。因为溶栓(药物溶栓)和“装”支架(支架植入)这两种治疗方法,针对的病情、治疗的原理以及治疗效果都是有区别的。知道了不同,才能在需要时确定我们的选择。

溶栓,是采用溶解血栓的药物——溶栓药物去溶解堵在冠状动脉里的血栓。

这种血栓一般是由于动脉血管壁上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或者由于血管壁粥样斑块表面粗糙、而血液中的凝血系统被激活而附壁形成的。冠脉痉挛(强烈收缩)时也可以诱发血栓形成,但多数是在血管有基础病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外来的血栓可以有,但外来的血栓堵住冠状动脉的概率比较小。所以,绝大多数的冠脉内血栓是在原有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斑块破裂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样是血栓,动脉血栓、静脉血栓成因不同)。

如果血栓频发、又被自溶(体内血液中有凝血和抗凝血的系统),血管没有完全堵死,就会发生不稳定心绞痛;如果血栓发生快,血管完全堵死了,就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在这种情况下,首选直接做冠脉造影、必要时植入支架;没有条件介入治疗的,可以先行溶栓,开通部分血管以挽救生命。

但是,血栓溶解了,狭窄却还存在。因为药物溶栓只能溶解血栓,消除不了斑块。所以这部分病人一般后期还是要做冠脉造影检查的,一部分人还是要植入支架的。

冠脉支架植入,是用机械的方法开通固定狭窄的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在冠脉严重粥样硬化固定狭窄、闭塞的情况下,用球囊加压扩张开狭窄的动脉,在球囊扩张的同时、或者扩张之后植入支架,支撑扩张开的血管,使血管能够恢复并保持相对正常的管径,保持持续的血流通畅以保证心肌供血。

因此说,这两种治疗方法针对的病情、治疗的原理以及效果是有差别的。另外,溶栓治疗和支架植入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和禁忌证,有些情况适合溶栓,有些情况适合支架,是要因人而异的。

还有,一般来说,造影报告血管堵(狭窄)80%,是指固定狭窄。血栓堵住血管的影像表现,在造影时看起来是不一样的。如果冠脉没有明显的狭窄,而只是血栓堵住了血管,那是可以采取溶栓、抗凝治疗而不需要植入支架的的。

冠状动脉固定狭窄的病变,不是溶栓能够解决的。而且冠状动脉狭窄到了80%,一般是会引起心肌缺血的(除非发展缓慢,侧支循环已经建立),临床上也会出现心肌供血不足、心绞痛表现的,尤其病变是在主要血管,表现可能更明显。这种情况是需要植入支架使血管恢复通畅的。有些狭窄病变的血管(分叉部位、远端血管等)需不需要“装”支架,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的。现在还有测定狭窄远端血流灌注情况的方法来帮助医生做出判断,这些是由介入医生根据标准、原则和病人的具体情况临场判断、决定的。

病人该如何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和家属主要是跟医生很好地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顾虑,但具体治疗,还是需要听医生的,因为专业的问题还是得专业的人来解决。

其实,无论是溶栓还是植入支架,冠状动脉堵(狭窄)了80%都是要长期服药的。只是一般冠脉支架术后需要两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联合应用1年,然后改为单药抗血小板;而溶栓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相对比较短。其他降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已经心肌梗死后用保护心功能、抗心肌重塑的药物,或者还有降压、降糖、降尿酸等药物,都是需要长期服用的(心肌梗死后有一项很重要的治疗,叫做“抗心肌重构”治疗从动脉斑块到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衰,一路走来,多少次可回头?)。

所以,溶栓还是支架,顾虑不在于今后是否需要长期服药上,而在于有利于病情的处理方法和当时当地条件下能做的处理。

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时,应该造影、可以造影时及时造影,可放可不放的支架尽量不放,但该放支架时还是要放,及时放(急性心肌梗死“放支架”,该出手时就出手)。急性心肌梗死没条件造影放支架时,及时溶栓治疗。

#清风计划# #心脏英雄# #健康真相馆# @头条健康@健康真相官 @悟空问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