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普利”或“沙坦”类药物,高血压患者一定不陌生,很常用的降压药呢!可是,您知道吗?这类药物还是抗心力衰竭的金牌药物呢!

“普利”(ACEI)或“沙坦”(ARB)类药物,同属“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占据抗心力衰竭药物 “金三角”的一角。

心力衰竭时为什么要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因为这个系统在心衰的发生过程中起了很不好的作用。

我们说过,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脏的功能减低,不能满足全身工作的需要,所以全身就会动员起来,神经内分泌系统就会过度激活,比平时分泌更多的神经内分泌激素,刺激心脏努力工作(从心衰禁忌药到心衰金牌药,β阻滞剂成功逆袭)。

在这当中,除了交感神经系统,很重要的就是这个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这个系统在身体里分布很广泛,肾脏、心脏、血管等都有分布,肺里也有,所以和新冠病毒感染都有关系。而且作用也很多样,既可以分泌神经内分泌激素到血液循环里对全身起作用,也可以就分泌对自身细胞(自分泌)、对邻居细胞(旁分泌)起作用。

要说起来,心力衰竭时这个系统激活,本意也是好的。因为心力衰竭后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身体里要代偿,要采取补救措施。只是,活性过度增强了。

这个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强了做些什么?

除了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增加水钠潴留以增加血容量,来弥补心力衰竭后心脏输出量的减少,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工程”,就是心肌重构(重塑。心肌梗死后会修复“重构”,可医生却说要抗“心肌重构”治疗,心肌梗死后有一项很重要的治疗,叫做“抗心肌重构”治疗)。

不是心力衰竭、心功能不足了吗?那就让心脏肥厚一些、扩大一些,又大又厚的心脏应该有力了吧?于是,这个系统激活后很重要的一项作用,就是对心肌进行重构。让心肌细胞肥大、心肌肥厚,心脏也就增大了。

可是,心脏肥大了,心功能就会好吗?当然不是。这只是身体里的“一厢情愿”。就像修补过的东西总不如原装的,何况修补时用的料还不行呢!

心脏里的心肌细胞是有数的,没法增多,重构就让心肌细胞长得粗壮肥大一些。怎样长?增加合成心肌细胞中的蛋白质。可是这种新合成的蛋白质属于“胚胎蛋白”,质量差,经不起劳累,心肌收缩的力量减低,所以肥大的心肌细胞收缩力差。而且肥大的心肌细胞要求供血多,胖子吃得多嘛!可每个心肌细胞的血管就那么一条,供血就那么多,所以,肥大的心肌细胞会缺血,同样的定量胖子总吃不饱,当然工作的力量也就不足了。

心肌肥厚光是心肌细胞肥大还不够,细胞数有限,重构就增加基质。就像砌墙的砖头有限,就增加水泥灰浆一样。可是增加的基质没有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所以改善不了心功能。而且基质多了不结实,增加了基质的心肌很容易被扩张,所以心脏就扩大了。

(这里只能是简单说说,这个过程中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细胞因子活动是很复杂的)

肥厚、扩大而收缩力差的心脏,心功能能改善吗?当然不能。而且肥厚扩大的心脏,整个形态(几何构型)都改变了,心脏收缩,力的方向也被改变了,心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肥厚的心肌还容易缺血。所以,这种心肌重构并没给心脏带来好处,对心功能改善不仅没有帮助,反而会日趋恶化。

所以,对于心力衰竭过程中的这种心肌重构是要阻止的。

怎样阻止心肌重构?

既然心肌重构主要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引起的,那就把这个系统给阻断掉。这样,“普利”或“沙坦”类药物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普利”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减少血管紧张素Ⅰ到血管紧张素Ⅱ的转化,因为血管紧张素Ⅱ才是真正有活力的血管紧张素。抑制了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就阻断了这个系统的作用。

“沙坦”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发挥作用的受体。阻断了受体,就使血管紧张素Ⅱ无从下手,无法发挥作用,也阻断了这个系统。

这样,这两类药物就从不同的环节有效阻止了心肌的重构,使心脏避免不正常的肥厚、扩大,甚至还可以使肥厚、扩大的心脏逆转回来,有效地保护了心脏功能。因此,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金牌药物。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待“普利”类和“沙坦”类药物治疗心衰的认识中,专家意见也有不同的。总体上说,这两大类药物都可以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但是一般认为,“普利”类药物是属于类效应,就是说这类药基本都具有这种作用,“沙坦”类药物就不同了。“沙坦”类药物是不是具有类效应有争议。有专家认为要有临床试验证实的药物才算数。但因为这类药物出道的相对晚些,临床研究也相对少些,所以在“沙坦“类药物中,经过临床试验明确具有抗心衰作用的药物主要是缬沙坦、氯沙坦和坎地沙坦,替米沙坦用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也是有临床研究的。

在应用 “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时,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注意药物的降血压作用。因为原本这类药物的作用之一就是降低血压。到了心衰患者这里,降低血压就成了副作用、不良反应。这是因为心衰患者由于心功能不好,血压往往是偏低的。所以用药时要注意小剂量起始。根据患者耐受的情况,逐渐增加剂量。

@头条健康 @健康真相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