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就讲讲临床工作中经历的故事。

讲个病例,虽然有点儿极端,但是想说明的是,看病,有时候看起来很简单,因为“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典型的病例也是一样;有时候很复杂,因为“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典型的病例各有各的表现。

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医院刚成立急诊科,我被调到急诊科工作。这个病例不是我首诊的,但是印象深刻。

这是1位60多岁的老年男性,因为上腹部疼痛,还伴有呕血、大便发黑来就诊的。病人来看病的前一天中午出现上腹部疼痛,一直痛(持续性疼痛),到了夜里吐了1次,呕吐物里带了少量暗红色的血液。第二天起床又吐了2次,这次成了咖啡色的了(注意,上消化道出血,血液与胃液作用后就会是咖啡色),这两次量比较多,有2000ml左右(医生根据病人的描述估计的),并且解了1次大便,黑便、柏油样(这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因为上消化道出的血,红血球已经被破坏了,大便就变成黑色了,而且有些发亮,类似铺马路的柏油。注意一下,要是吃了血豆腐、血肠,大便也会发黑的)。

问问既往病史,有问题了。既往有冠心病史,但是否认有肝病、胃病的病史(了解既往病史对医生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很有帮助。肝病有可能肝硬化,肝硬化可以引起食道静脉曲张,一旦破裂就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胃病呢,如果有消化道的溃疡,也会引起血管破裂出血,同样会呕血、黑便的)。

接诊的医生赶紧检查病人。看到病人精神很差,血压110/70mmHg。听诊心音低钝,心率每分钟90次,检查腹部除了上腹部有轻度压痛外,其他没有发现异常。急查心电图,一看,大面积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和下壁)图形;再查心肌酶,结果都高出正常值的4~5倍以上。这样,诊断明确,急性心肌梗死无疑,当然还有上消化道出血。后面就是抢救、住院了。

好,就来说说这个病例带来的两个问题,第一,急性心肌梗死为什么会“肚子痛”(腹痛)?第二,急性心肌梗死为什么会上消化道出血?

问题一,急性心肌梗死为什么会“肚子痛”(腹痛)?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疼痛部位,当然是胸骨后,然后可以放射至左臂。但是既有典型,就会有不典型。前面在““牙痛”、“腹痛”皆有可能是心绞痛,不典型的心绞痛该怎样识别“那篇文章里介绍过,心脏的神经是内脏神经,反射到脊髓后,会和体表管感觉的神经交叉,就会反映到身体相应的部位,就会表现为那个部位的疼痛,所以会有人表现为牙痛、腹痛、甚至还有腿痛的。

心脏下壁的心肌梗死尤其会表现为“上腹痛”(剑突下疼痛)。这是因为下壁的心肌梗死容易刺激迷走神经,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心肌梗死后胃肠道也会供血不足;还有,心脏的下壁紧贴膈肌(所以下壁也曾叫作膈面),有认为会刺激膈肌。所以很多下壁心肌梗死表现为上腹部(剑突下)的疼痛、腹胀、恶心呕吐,还容易出现低血压、心跳慢的情况。因为腹痛,容易被误认为“胃病”呢!

所以,如果出现持续性的上腹痛,又伴有精神萎靡、出汗等,真是要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

问题二,急性心肌梗死为什么会上消化道出血?

其实,很多急危重症都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像脑外伤、脑出血、各种感染、重大创伤、烧伤等都有可能出现,因为这些急症可以引起有一种叫做“应激性溃疡”的病变。

人在遇到重大刺激时,身体会做出强烈的反应,初衷是为了动员全身力量,抵御外来打击。可是,什么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在身体应激、全力以赴时,身体里的神经系统会高度紧张,各种激素会大量分泌,在提高机体各种反应能力的同时,也会带来弊端,应激性溃疡就是其中之一。比如交感神经的兴奋会使胃粘膜的供血减少,而心肌梗死时心排血量减少就会更加重缺血,供血不足的粘膜就更容易损伤;应激反应还会影响胃酸和黏液的分泌,使胃酸分泌增多、黏液分泌减少,胃粘膜就失去保护,容易损伤,就会出现糜烂、溃疡,严重时就会消化道出血。

急性心肌梗死引起消化道出血的不是很多,但是消化道出血会加重抢救的困难,会增加死亡率。像这例病人,不当心还有可能误诊,那更是危险了!

所以,如果有腹痛去看病,医生让查个心电图,那不是过度医疗,而是为了鉴别诊断。因为有些疾病开始表现得不那么典型。而相对于消化道疾病来说,心肌梗死来的更急、后果更凶险。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风计划# #头条辟谣# @头条健康 @健康真相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