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候雞始乳,意爲大寒節氣,雞提前感知到春天的陽氣,開始孵小雞。喫“消寒糕”的習俗始於北京。

二十四節氣,首尾相接,週而復始

大寒,是一年裏最後一個節氣

它意味着

四時的終結,新春的開始

春節即將來臨

而立春也已不遠

靜靜等候,春已不遠

每年公曆1月20日前後

太陽到達黃經300°時

即爲大寒

大寒三候

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爲三候:

❂一候雞始乳,意爲大寒節氣,雞提前感知到春天的陽氣,開始孵小雞;

❂二候徵鳥厲疾,徵鳥指鷹隼之類的飛鳥,厲疾是厲猛、捷速之意。徵鳥盤旋於空中獵食,以補充能量抵禦嚴寒;

❂三候水澤腹堅,是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中央,厚而實。而寒至極處,物極必反,堅冰深處春水生。

大寒習俗

置辦年貨

大寒後離春節越來越近,人們開始忙着除舊飾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和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

消寒糕

喫“消寒糕”的習俗始於北京。“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因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因此叫“消寒糕”。選擇在“大寒”這天喫年糕,還有“年高”之意,帶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昇的好彩頭。

大寒這一天,飲食上應該以溫補爲主

肉就是不錯的選擇

而今天正好也是臘月二十六

俗話說“二十六,燉大肉”

那麼關於這項

聽着就讓人流口水的年俗是如何誕生的呢?

年俗的誕生

要說這個年俗的形成,還是由於過去經濟條件有限,家家戶戶平時不怎麼喫肉,而到了這一天終於可以喫到“年肉”了。

昔日老城裏,每到這個時候,衚衕裏全是肉香。聞着誘人的香味,就算是肚裏不缺油水的人,也準能掉下一串口水,挑塊兒瘦的就酒,揀塊兒肥的解饞,一鍋“硬可”的燉肉就是老城人心中最樸實的年夜飯,在那個時代,是感覺比山珍海味還過癮的存在。

您可真別小瞧這一鍋香噴噴的大肉,年前喫它解饞,年中喫它方便,年後喫它依然下飯。人們燉出一鍋大肉放着,心裏就是踏實。這就是天津人過年的第一大菜,透着一股精打細算的實在勁兒。

怎麼樣,有了這鍋肉

大寒都不寒了吧

就讓我們在這肉香中

一起期待春節的到來吧!

編|趙雙

綜合整理|網絡、樂遊天津、天津廣播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