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研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數字科技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呈現三大趨勢

本報見習記者 辜海燕 記者 孟俊蓮 北京報道

4月18日下午,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的主題爲 “的2019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會議圍繞“壯大數字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從宏觀和微觀層面探討了數字經濟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併發布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進行了題爲《數字科技驅動數字經濟 催生新動能》的演講。她認爲,數字經濟是近年來整個全球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是當前及未來全球經濟中最具增長活力和潛力的新動能,而數字科技則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力。

王微表示,現在數字經濟的發展是在新一輪的信息技術革命的背景下來展開的,新一輪的技術革命是羣體技術的突破和廣泛的應用所形成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經濟現象。

在王微看來,在數字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數字或者數據已經成爲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新的要素,但是這種新的要素如何投入到經濟運行的過程中,來形成新的產出,可能不僅僅需要一些互聯網的技術,它也需要一些數字方面的技術和傳統產業的技術、知識,或者一些發展規律相結合,來形成這種新的數字科技,來創造新的產品,來創造新的服務,來形成新的產出。

數字科技在推動傳統產業創新轉型的實踐中呈現出三大趨勢:一是從標準化程度高的商品向複雜商品再向服務拓展轉變;二是從單純線上創新向線上線下融合創新轉變;三是從消費環節創新入手向全產業鏈互動創新轉變。

在向全產業鏈互動創新轉變這一方面,王微稱,在整個互聯網化和數字化的過程中,從流通領域入手,實現了向上遊和下游一個非常快的推進的過程。大量的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數字技術的應用以後,在打通整個流通的鏈條的同時,也在打通整個供應鏈向生產環節在加快的實現互聯網化和數字化。

王微以農產品爲例進一步說明,過去的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消費都是高度分散的,這樣兩端的高度分散需要很多的環節來把它進行串接。現在通過互聯網這樣一個形式,或者數字經濟這樣一個形式,農產品從田頭到餐桌出現了很多新的、高效的流通渠道。通過互聯網平臺,在物流環節上通過冷鏈這樣一些共享物流的方式,把整個農產品的產業鏈條實現了供應鏈的串接。

“京東數科利用數字科技重塑農牧行業已經成功”,王微說道。

相關資料顯示,中國每年大約有7億頭生豬出欄,光養殖這個環節每年機油超過1萬億的規模。但是整個行業目前依然面臨着價格週期難以打破、食品安全無法追溯、行業分散、養殖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

對此,京東數字科技自主研發了一套智能養殖系統,該系統包括神農大腦、人工智能巡檢機器人、IOT的飼餵機器人以及一臺SaaS模塊,一年內將人工養殖成本減少30%-50%,降低飼料使用量8%-10%,平均縮短出欄時間5-8天,每頭豬的養殖成本最大可節省80元。如果推廣到全行業,可以幫助整個產業降低超過500億元成本。

王微認爲,數字經濟的發展對於傳統產業的轉型、創新和升級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也爲很多小微企業創業、個人的創業創造了巨大的機遇。更重要的是流通領域的發展,傳統產業發展的邊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同時,王微提出,要高度關注數字經濟發展的漸進性,面臨着很多新的挑戰和問題,比如數字的治理問題、數據怎麼樣實現市場化的配置、跨境的流通、如何跟更多的傳統產業進行結合以及治理的方式,需要進行理念的轉換,需要進一步探索。

責任編輯:馮櫻子 主編:冉學東

(本文來自於華夏時報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