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科比偏不,他用比喬丹更職業的態度和付出去挑戰這個“帝國”,並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帝國。“黑曼巴”是喬丹之後NBA乃至世界職業籃球運動的又一高峯,我可以負責任地說,科比在這個領域,擁有和喬丹平起平坐的地位。

一覺醒來,我的世界,已經成爲黑白。

科比·布萊恩特,這個在我看來天賦、技巧、魅力和賽場表現僅次於邁克爾·喬丹的人,竟然這麼早就離開了我們。

我看着窗外陰沉沉的天空,有長達數分鐘想不起去摸我的眼鏡。

“這是騙我的,這絕對是騙我的。”

直到看到了張佳瑋寫的內容。以及微信羣裏大量的刷屏。

我在2020年的第一篇內容,就這樣在淚水和抽泣中貢獻了出來。

說實話,我一直不喜歡科比。作爲“70後”尾巴上面那一截(和科比同一年),我一直以巴喬爲唯一偶像,一直執着地喜歡着“地球上最偉大的兩個邁克爾“。

邁克爾·喬丹和邁克爾·傑克遜。

就連艾弗森,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也一直比科比要高。

但是,徹底改變我看法的是科比的職業態度。對,就是“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

當我對羅納爾迪尼奧“你見過凌晨四點的巴塞羅那嗎”越發討厭時,就越發佩服科比,開始衷心地去喜歡他對籃球、對工作、對訓練、對比賽的絕對嚴謹。以此爲標尺去要求自己,敬業、精進、不斷打磨自己的職業技能。我自認爲沒有過人的天賦,但我可以努力,可以勤奮,因爲科比以身作則擺在了所有人的面前——科比根本不需要向任何人解釋,他的行動足以讓所有質疑者閉嘴。

“黑曼巴”是喬丹之後NBA乃至世界職業籃球運動的又一高峯,我可以負責任地說,科比在這個領域,擁有和喬丹平起平坐的地位。他知道,想要改變這個領域的人對他的看法(即他不如喬丹)其實非常困難,很多人不僅有着先入爲主的偏執,對這個領域也有細緻和深刻的瞭解,而且喬丹生在NBA在海外開疆拓土(最重要是亞洲)的重要時代,這一得天獨厚的時代和環境優勢,並非科比所能擁有。

但科比和喬丹一樣不服輸,堅信自己可以逆天改命。這是我佩服並喜歡科比的原因。就在他步入職業生涯黃金期的時候(即2000年拿到第一個總冠軍開始),喬丹已經退役並且短暫復出,開始打養老球,享受比賽的快樂,以及衆人膜拜的那種其他人羨慕都羨慕不來的榮光。彼時的科比,還處在“他能不能接過喬丹的槍,把NBA帶上同一個高度”的普遍懷疑當中。

他不是在面對喬丹,而是在面對喬丹以一人之力建造的整個“輿論帝國”。因爲喬丹是神,是無可企及的巔峯。

換作一般人,或者普通的天才球員,面對這樣的關注和壓力,早就服輸退後了。但科比偏不,他用比喬丹更職業的態度和付出去挑戰這個“帝國”,並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帝國。從訓練場開始,到賽場上,再到混採區面對媒體,在公共場合面對球迷。最終他做到了。NBA在喬丹之後擁有另一個神,這是一個完全與衆不同的精神圖騰,更多的80後、90後視他爲上帝,不僅僅因爲他驚世駭俗的81分,而是他在退役之前始終如一的職業專注度。

2006年的春節是1月29日,1月22日對科比來說是一個大日子,那天的我們交了所有該交的稿子,等着校對印刷樣的同時,開始盤算着離京的車票找哪名黃牛,去哪裏買年貨等等,實際上已經處於半放羊狀態。而科比面對猛龍砍下81分的比賽,被公認爲是他職業投入程度最好的詮釋。

這場比賽我和兩名同事在一家可以看到國外電視轉播的媒體編輯部裏,目瞪口呆;那家媒體的幾位朋友更是保暖汗衫外面套着科比的球衣,如癡如醉。整個編輯部丟滿了啤酒瓶子、菸蒂、瓜子殼花生殼、烤串籤子,連賽後要準備根據外媒採訪寫科比如何面對這場艱難比賽的女編輯都瘋了,在酒精的催逼下大聲尖叫,吻遍了她視野裏能看到的每一個人,大喊“如果你願意娶我,我要給你生一堆孩子”。

當時沒人當她神經病,都覺得自己纔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竟然看到邁克爾·喬丹之後最好的球員朝着大海一樣寬廣的籃筐裏不停地投籃,就像一臺永動機,46投28中81分,這可是46投28中81分,張伯倫百分奇蹟之後最接近他的大事件!

我對科比從此只有敬佩,無以復加的敬佩。NBA從那一天起開始了另一個時代,那就是科比·布萊恩特的時代。

這樣偉大的一名球員,怎麼就突然去了天堂呢?我到現在還不敢相信。

我的青春當中,如果存在過巴喬、喬丹、邁克爾·傑克遜讓我覺得幸福,那麼科比的存在,讓我對我的從業經歷有了明確的投入標尺,也有了一個無比堅實的典範和參照。這是職業賽場上最具職業高度和專注度的球員,沒有之一,從他選擇24號球衣就說明了一切、並征服了一切。

我的個人觀點,C羅的勤奮毫無疑問是歷史第一,但是,在C羅之前,21世紀的職業球員裏,科比通過自己的投入和專注,爲所有同行設立了一個標杆,能無限接近達到這個標杆的人,才配得上屬於自己的江湖地位。很多人都知道努力和勤奮必不可少,但努力和勤奮的標尺是怎樣的、狀態是怎樣的、頂峯是怎樣的、又是怎樣堅持不懈的,給出答案的唯有科比。

我還在媒體的時候,一位前輩休年假,特意去斯臺普斯中心朝聖。他選擇了凌晨四點去中心外圍跑步,在明知遇上科比的概率極小的情況下,他依然這樣做了,原因很簡單,“如果我想見科比,在NBA的媒體區就能見到,我只是想感受一下,神的勤奮和凡人的勤奮,到底有多大的區別”。這句話我一直記着,一直用來鞭策自己。就算科比是喬丹之後的另一個神,我也想要去追趕一下。

今天,我從業生涯的榜樣離開了。

21世紀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就這樣離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