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蒋廷锡纸本花鸟册之四 雀梅图。蒋廷锡纸本花鸟册之五 牡丹图。

蒋廷锡(1669~1732),江苏常熟人,名酉君,字扬孙,号南沙,又号西谷,别号青桐居士。蒋廷锡出生于名门望族,家教甚严,其自幼饱读诗书,祖蒋棻、父蒋伊都是官吏,其兄蒋陈锡也曾任山东巡抚、云贵总督。

蒋廷锡纸本花鸟册之十二 梧桐腊嘴图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蒋廷锡的父亲蒋伊卒于任上,19岁的蒋廷锡承担起家族兴衰的重任。3年后,蒋廷锡与其表兄邵甘来至江苏虞山北麓的破山寺读书,后其为了开阔眼界、充实学问,辞母入京。蒋廷锡离乡背井,年轻人的踌躇之志却未得施展,蒋廷锡的稚气逐渐被现实消磨殆尽,此时他幡然醒悟:“洗尽名利心,方得清闲福。”即在名利之前,应保持心中正气,不忘初心最重要。

蒋廷锡纸本花鸟册之十一 芙蓉双鸟图

正是这份执着,使他愈加勤奋,逐渐在京都文人圈中站稳了脚跟。康熙三十八年(1699),31岁的蒋廷锡经顺天乡试成为举人,并被举荐南书房行走。南书房为康熙读书处,是国家储才之要地。在南书房当值,不仅皇帝可以察其语言举止,以知其人之能,同时也是这些臣子发挥自己才能的绝好之地。康熙四十二年(1703),蒋廷锡会试并未得中,但蒙康熙帝恩赐,经殿试获赐进士。

蒋廷锡纸本花鸟册之一 群仙祝寿图.

数月后,蒋廷锡又升迁庶吉士,同年便被恩赐扈从避暑山庄。次年,蒋廷锡至未散馆任编修。康熙四十四年(1705)后,蒋廷锡由编修调至赞善,又升至侍讲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康熙年间,蒋廷锡以文臣之职一路升迁,但并无实权。真正在政治上有所施展,蒋廷锡还是依靠雍正帝登基后对他的一路提携。

蒋廷锡纸本花鸟册之四 雀梅图

雍正元年(1723)三月,蒋廷锡升任礼部右侍郎,主持修撰《古今图书集成》,此集成内容丰富,涵括天文地理、草木山川、人物传记等等。陈梦雷原系《古今图书集成》作者,雍正登基之后,因其原系叛附耿精忠之人,被放逐关东,蒋廷锡博览群书,文底深厚,并参与了多次文典编撰工程,遂此书由蒋廷锡负责。雍正二年(1724)五月,蒋廷锡奏请续篆《大清会典》,内容为自康熙二十六年至雍正二年史事。雍正三年(1725),57岁的蒋廷锡任户部左侍郎,留心体访运河阻滞,上书提出治理河道的方案:“漕运全资水利,宜通源节流,以剂运道。”南方水乡百姓因此受益匪浅。次年,由于蒋廷锡克己奉公,凡事都亲自过目,悉心体察,雍正帝对其十分信赖,升为户部尚书,掌疆土、田地、户籍、税赋、俸饷、财政等事宜。

蒋廷锡纸本花鸟册之五 牡丹图

在任期间,蒋廷锡关心百姓疾苦,合理地安排粮食赋税,并配合恰当的调度方法,使得当时余粮充足,出陈易新,使京中粮仓无堆积腐烂之米,米价稳定。雍正六年(1728),蒋廷锡被赐太子太傅,后任《一统志》总裁,主持编修各省志与名宦人物传记。雍正八年(1730),蒋廷锡授命与果亲王允礼、内务府总管海望总理三库事务,却积劳成疾。雍正十年(1732),蒋廷锡去世,八月,雍正帝特赐蒋廷锡祭葬加祭一次,并赐谥号为“文肃”。终其为官一生,蒋廷锡历康雍两朝,一步步由文臣逐渐进入权力中心,其政事从未懈怠,又公正严明,对文教事业、编修典籍等有参与,并受到雍正赏识,所谓“倚赖方殷”,无愧为一代良臣。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9年第3期《洗尽名利心 妙笔写意韵——蒋廷锡绘画艺术探薇》

作者:王怡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