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清(1623〜1697),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与石涛交往友善,相互切磋画艺,石涛早期的山水,受到他一定的影响,而他晚年画黄山,又受石涛的影响,有“黄山画派”巨子的誉称。他以画黄山著名,“得黄山之真情”,与石涛、弘仁同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黄山纪游》册等。同时他又善诗文和书法,著有《天延阁集》《瞿山诗略》。歙县博物馆现藏有梅清《黄山图》一册,共计12开,长27、宽22厘米,每开上绘一处黄山胜景,且保存完好,殊为珍贵。

云门峰

注重实地观察和体验。为了准确把握黄山的不同景致,梅清曾多次到黄山进行实地考察。如他所题“黄山第一奇,莫奇于汤泉,春夏秋冬,寒冷凉热能称人意,朱砂香气浴之十日不散,予两游黄海,七浴汤泉,并记之。”可见他为了掌握汤泉的特性,曾两游黄山,七浴汤泉。而在谈到九龙潭时,他题:“九龙潭较白龙潭更觉幽异。”讲出他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如没有亲自去体验是讲不出这种感觉的,这反映了他画黄山注重实地观察和体验的求实精神。

汤泉

注重探险求新。此册大都选取的是奇险的景致,而且有些不为人知。如题“莲花峰之旁为莲蕊峰,莲花峰游人或有到者,莲蕊则从来未经足迹并守之,以见其险”;“百步云梯状如鲫鱼背,一面容足三面皆空,名为百步,其实不止千步,由前海至后海势如飞渡,险哉”;“蚕鹤松乃后海中小景也,其径极险,《黄山志》亦未图之景,故特表之”。

百步云梯

这些景致都是人迹罕至、路径极险之处,并且蚕鹤松在《黄山志》中从未介绍过,莲蕊峰也从来没有人到过。对于这些艰险的、人迹罕至的新景致,梅清敢于亲身前往、探险求真,并用手中的笔描绘出黄山奇险的景致,让我们在享受其美景的同时更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蚕鹤松

注重以最佳的方式去描绘黄山真景。梅清善于从最好的角度去观察和描绘黄山的特性。如“黄山文殊台乃大海中央一石也,天都莲华左右其间,观铺海必至此,始见其全”,这是他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铺海后,总结出在文殊台上观看才是最佳的这一结论,这也说明他善于去发现和总结,并且每至一处都要仔细观察,掌握其外形,做到胸中有景,然后把所看到的奇妙景致用手中的笔生动地表现出其神韵,让后人对黄山形态各异的自然景观产生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莲蕊峰

此册虽未落有具体的年款,但从画风来看,此册从写生入手,用以淡远飘逸的笔墨,以细线勾勒山石峰峦,然后略加皴染,形象地描绘出黄山各异景致及云烟变化之胜,意境空灵清远,应是其早期的代表作品。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903期《梅清黄山图册赏鉴》

作者:潘淑萍

相关文章